“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2014-09-11 10:27杨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影响与对策微时代思政教育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等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中国已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带来诸多手段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04-03

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登上互联网舞台,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营销、微旅行,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公益、微政务,让现代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微时代”。“微时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播交流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深刻了解“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创新探索出适合“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现代中国“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微时代”是指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无线网络、3G技术等通讯设备和技术的突破性进步,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都变得更为便捷,几乎彻底摆脱了信息发布的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电脑、手机等客户端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和信息获取。从信息内容上看,“微时代”信息内容更加“趋微化”、“碎片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与解释者;从传播主体上看,“微时代”传播不再是信息自上而下单向流动的机构行为,而是变成了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参与采写、编辑、发布、复制甚至进行评论对话的信息交互;从信息形式上看,“微时代”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文字和图片,还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从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时间上看,“微时代”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具有极大的即时性和随意性,通常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这也是“微时代”区别旧媒体时代最显著特征之一。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新媒体被人们广泛运用,其虚拟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征潜移默化地对其受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使用的主力军,其学习、思维、交往、行为方式等都深深刻上了新媒体的烙印。

首先是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广泛性与开放性,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读书、看报逐步转移到网络上,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多元。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技术,信息的表述方式也由传统的单面性、静态性向现代的多面性、动态性转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搜索转变。但是,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与开放性,其中所传播内容也是良莠不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模糊,这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也带来不小的冲击与挑战。

其次是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借助于新媒体,传统面对面的交往日益为人机互动所代替。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于QQ、微信、微博、人人等途径,交流双方多是以匿名方式进行,有助于个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成了大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倾吐心声的理想选择。同时,新媒介对门户限制的削弱,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交际领域。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交往,而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中人际关系淡漠。

第三是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交互自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主搜索自己所想要获得的讯息,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开放性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式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在这种环境下,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等等大加兴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且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传统教师也由“台前”日益承担起“幕后”的角色。

第四是大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个性化。现在“9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作为伴随新媒体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媒体带来的不可估量的信息,为其实现个性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因此,“90后”大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多元、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突出、更加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等特点。但是,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大学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过分追求个性所导致的集体意识淡漠、反叛意识强烈等特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

三、对策

“微时代”依靠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能够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但是“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微文化同样也具有其弊端和缺陷。我们在利用微文化的优势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同时,也要接受微文化的某些缺陷和弊端的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1.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微文化的发展不仅是传播技术与手段的创新发展,也意味着政治传播的手段越来越灵活、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监控愈发困难。在微文化这一虚拟世界中,一条不经意的消息就有可能被无限放大,带来重大的消极影响。微文化也成为了解社会舆论情况的重要阵地,获取舆论动态甚至校园事件的先兆。高校思政工作者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高度来借助微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教育大学生不能仅把它当成心情不快的“吐槽之地”,而同样应该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谨慎地对微博信息进行筛选、分享和发布,更要对微博中的各种事件进行理性思考,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全面的高度,发表与自身身份相符合的言论,在对不良信息进行自身“免疫”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引导、净化言论的应有职责。

2.主动探索“微时代”的教育功能。微文化在大学生中已经广为流行,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和人际交流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有些高校思政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微文化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巨大冲击作用,还没有探索到行之有效的利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途径。但“改革不怕慢,就怕站”,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先开通个人的工作微博或微信等,树立思政工作的“微态度”,熟练使用“微语言”,一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刻板、枯燥的旧印象。在有了“微”这一阵地之后,高校思政工作者就可以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通过设立新颖、时尚的讨论议题,先吸引部分大学生来自觉参加讨论、主动学习,而后带动其他同学加入形成“连锁效应”。

3.积极转变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由于“微时代”具有及时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大学生有可能收到大量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是落后、低俗甚至反人类、反社会的。而且微媒体上的一些所谓“意见领袖”都有大量关注他的粉丝群,他们有可能盲目崇拜和迷信,这更会加剧微博负面信息的破坏力。相比于传统的网络信息,微文化由于其快速更新的特点又较难删除,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者的角色必须从过去的“把关者”向现在的“领航员”转变,思政工作的着力点从过去的“堵”向现在的“疏”转变,思政工作的方式从过去的“看什么”向现在的“怎么看”转变。对一些不当言论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应对,使主流思想和正确的观念通过微平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脑海里。

参考文献:

[1]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5):92-92.

[2]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1):8.

[3]陈跃,伍玉松.“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2-26(7).

[4]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09,(11):199-202.

[5]田婧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分析[J].文化教育产业,2013,(5):264.

[6]温旭.以微博文化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77-80.

作者简介:杨霞,(1982-),女,博士,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影响与对策微时代思政教育
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分析
浅议公立医院如何应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经济状况的影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