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乔治乌:风华绝代,妙声天籁

2014-09-10 07:22张红
音乐爱好者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卡拉斯托斯卡安吉拉

张红

提起安吉拉·乔治乌(Angela Gheorghiu),不知怎的脑海中却浮起另两位举世瞩目的名女人:戴安娜·斯潘塞和辛迪·克劳馥。她们一位是万人拥戴,差一步就贵为国母的英伦王妃;另一位是艳冠T台,屡屡掀起霓裳风云的名模娇娃。两者与安吉拉这位古典乐坛的歌剧头牌名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她们却有着同样迷倒众生的美貌,同样傲人颀长的身材和同样雍容优雅的风度。三人的身高也几乎完全相同,亭亭玉立,仪态万方。更重要的是,她们还有一个令无数人垂涎的相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是“丑小鸭变天鹅”的成功演绎者。如今,王妃已香消玉殒,辛迪也为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所取代,唯有那位新世纪的歌坛“天使”(Angela的含义即是天使)却依然活跃于国际舞台,继续向世界播撒着她那美妙绝伦的天籁之声,演绎着常演常新的现代版“灰姑娘”童话。在2014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她将又一次出现在申城的舞台上,为我们精彩奉献一台由拉莫、马蒂尼、比才、肖邦、福雷、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专场。

安吉拉于1965年9月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地区一个名叫阿雅德(Adjud)的小城镇。她的家庭很普通,父亲是火车司机,母亲是一个缝纫工,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埃列娜,而正是姐姐将小小的安吉拉引上了一条通往艺术之巅的康庄大道的。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小安吉拉是由姐姐一手带大的。埃列娜有点音乐天赋,喜欢唱歌,也能弹琴。受姐姐耳濡目染的影响,小安吉拉打小就意识到自己长大后也将和姐姐一样成为一名歌唱家。她跟着姐姐学唱歌,弹钢琴,六岁时就在同龄人里脱颖而出了。幼儿园的老师们总是说:“来吧,吉娜(安吉拉的昵称),让我们听听你的歌声。”每当这时,她就与姐姐表演二重唱,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或是当地的民谣。幼儿园成了她最早显露天才的地方。

转眼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十四岁的安吉拉被送到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埃涅斯库音乐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那里她学习了芭蕾舞、表演、歌唱和钢琴。在埃涅斯库音乐学校她仍是佼佼者,十七岁已到电台录过音,还在电视台上亮过相。

第二年,安吉拉进入布加勒斯特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声乐女教师米雅·巴尔布(Mia Barbu)长达六年之久。米雅既是安吉拉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声乐教授,也是她人生中唯一的一位授业恩师。在她的精心提点和教诲下,安吉拉那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质被充分地发掘出来,因而她的学习有了质的飞跃。此时的安吉拉不仅出落成婀娜端庄的妙龄少女,而且也已成为羽翼渐丰的歌坛新星了。1990年安吉拉完成学业,在国内的文化名城克鲁日歌剧院,她平生第一次站在了歌剧的舞台上,举行了她的艺术处女秀演出——在《波西米亚人》中饰演女主角咪咪。她那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首演的成功就此奠定了安吉拉与歌剧事业的一生情缘,同年她还获得了贝尔维德莱国际声乐比赛的桂冠。

1990年,罗马尼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变革。这时,刚刚在艺术上崭露头角的安吉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前往西方进一步向世人施展自己才华的好时机,她决定要在那个更大的艺术舞台上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尽管此时的她已经与她的初恋情人——罗马尼亚工程师安德烈·乔治乌结了婚,自己的名字也由安吉拉·巴尔拉库变成了今天的安吉拉·乔治乌。两年后她终于收到了来自英国的邀约,请她到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去试唱。

身上穿着母亲亲手缝制、显得略有些土气的新衣,在国内已小有名气而在异乡却举目无亲的安吉拉来到了伦敦。她站在外表古朴而庄重、里面辉煌而气派的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大厅里,心中多少有几分忐忑不安,犹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那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使人迷恋,但同时对于我又是那么陌生。”在顺利通过试唱的筛选后,剧院的艺术总监卡托纳当即拍板,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她所擅长的咪咪的角色。

然而,也许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安吉拉主动要求出演莫扎特歌剧《唐璜》里采琳娜的角色。结果她以动人的歌喉和传神的表演演活了那个天真无邪、还带有几分稚嫩轻浮的农家女形象。随着在科文特歌剧院的初战告捷,安吉拉迈出了她征服西方歌坛的第一步。

1994年,安吉拉在科文特版的《波西米亚人》里首次出演咪咪一角。然而细心的听众却发现她并未能将这个其信手拈来的拿手角色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她在演唱时显得有些心有旁骛,未能倾尽全力。后来,人们才得知问题的症结在于歌剧中的那个鲁道夫身上。饰演鲁道夫的是比她年长两岁的男高音罗贝托·阿兰尼亚(Roberto Alagna,1963- )——一位有着意大利血统的法国美男子。在一同排练的过程中,安吉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而那时的阿兰尼亚刚刚失去了罹患癌症的妻子,也迫切需要情感的慰藉。于是乎,舞台上的一幕在生活里再现了,两人都感到彼此已无法离开对方了。

爱情的力量催生了艺术的升华。在同一年里,属于安吉拉的时代来到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那是1994年的12月,科文特歌剧院邀请到了世界顶尖指挥大师索尔蒂,决定推出新制作的歌剧《茶花女》。这次演出看点多多,令人期待。其一,指挥大师索尔蒂身经百战,数十年挥过名作无数,但此前却唯独未曾染指《茶花女》;其二,执导该剧的导演理查德·艾尔在话剧界声名显赫,可涉足歌剧导演也还是头一遭;当然,更大的看点还在于这是安吉拉——这位来自东欧的歌坛新秀首次出演薇奥列塔一角,况且还是与她的恋人阿兰尼亚联袂主演。另外一点就是在此不久前,她的前辈卡纳瓦刚刚在菲利浦公司推出了新录制的《茶花女》唱片,盛名之下却口碑平平,因而人们急切地期盼着歌剧舞台上能出现一位新的薇奥列塔。正是基于演出有这几个热点,BBC第二频道甚至为此而调整了原来的节目档期,临时决定对首场演出予以实况转播。与此形成呼应的是,Decca唱片公司也决定在演出现场完成原定于录音室里进行的录音。所有人都敏锐地预感到这将会是一场不同凡响的演出。

不出所望,索尔蒂的指挥和艾尔的导演十分给力,而安吉拉的诠释更是让全场的听众眼前一亮,欣喜若狂。在以往歌剧院的舞台上,人们见多了那些盛名在外、唱功尚可,但外形欠奉、腹宽体胖的薇奥列塔,因而无论如何不能把她们和小仲马笔下那个纤丽柔弱的主人公形象“对上号”。而今,嗓音清澈晶莹、身材修长苗条的安吉拉出现在他们面前,无疑弥补了之前的种种遗憾。她在唱、演、形上俱佳,评论家形容她的演唱“具有宽广的音域和变化丰富的色彩,音质丰饶而流畅,犹如融化了的巧克力那般平滑柔软,令人心醉神迷”。至于在剧中与由她恋人阿兰尼亚饰演的阿尔弗雷德共同演释的爱情二重唱(DECCA 448 119-2,2CD),更是成了两人情真意挚的宣泄。当晚的演出赢得了全场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甚至连在舞台上阅人无数的指挥家索尔蒂也为安吉拉的精彩诠释深受感动,当大幕徐徐落下之后,这位年逾八旬的大师竟老泪纵横,情不能已。由此,安吉拉·乔治乌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天鹅的传奇蜕变,一跃成为当今最为耀眼绚丽的一颗歌坛红星。

然而,安吉拉的传奇还未结束。1996年4月26日傍晚,正值已与前夫离婚两年的安吉拉和阿兰尼亚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完日场的《波西米亚人》,这对恋人携手走进剧院总经理约瑟夫·沃尔佩的办公室,在热爱歌剧的纽约市市长朱利亚尼的主持下举行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闪电式婚礼”。歌坛的这对“金童玉女”终成神仙眷侣,一时间成了许多报刊杂志的封面人物。

自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茶花女》一唱成名、红遍歌坛后,舆论中人便开始把安吉拉与已故的“歌剧女神”玛丽亚·卡拉斯相提并论了。她被评论家封为当今的“歌剧头牌名伶”(Prima Donna),而这个令人垂涎的头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属于那位“不朽的卡拉斯”。其实,人们之所以把卡拉斯作为她的参照,是因为在1964年,意大利导演泽菲雷里为卡拉斯拍摄了一部舞台艺术片《托斯卡》,以电影的手法将卡拉斯演绎的托斯卡烘托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在近四十年后的2000年底,法国导演班舒瓦·雅克在执导新版的同名电影时启用了正大红大紫的安吉拉作为女主演。两个银幕上的托斯卡形象自然引发了人们的比较和热议。

安吉拉有着和卡拉斯一样的惊人美貌,明眸皓齿,鼻梁高挺,性感热烈的嘴唇常挂着甜美迷人的微笑。她在舞台上可以饰演的人物角色范围之广也丝毫不比卡拉斯逊色。对于那些性格与身分都大相径庭的角色,她都能驾驭自如,得心应手:她既能演情感大起大落的薇奥列塔,也能演柔弱温存的咪咪;既能演活泼单纯的玛格丽特,又能演风骚放荡的奈达。她是一位充满戏剧性的抒情女高音(Spinto),但华丽的花腔也能唱得扣人心扉,因而像卡拉斯一样,她也是一位“全能女高音”。此外,她的舞台造型和演技也堪与卡拉斯相媲美。而百代唱片公司将婚后的安吉拉从Decca挖到了其丈夫所隶属的自己旗下之举,更堪称是一次成功的运作:一则可以借此推出这对“金童玉女”的歌剧版本,更重要的还在于百代从这时起已启动了将安吉拉作为新一代卡拉斯的造星步骤,因为在卡拉斯、洛斯·安赫莱斯等歌坛天后之后,百代的女高音资源已屈指可数,而安吉拉正是二十一世纪他们手中的一张新王牌。于是乎,百代陆续推出了由安吉拉与阿兰尼亚夫妻档主演的《卡门》《维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游吟诗人》《托斯卡》和《燕子》等新版本,而他俩的二重唱专辑(EMI 56117-2)更以唱片封套上情意绵绵的生活照为宣传点而大为畅销。与此同时,安吉拉的专辑《向玛丽娅·卡拉斯致敬》(Homage to Maria Callas,EMI 84377-2)则通过由她演唱当年卡拉斯的那些歌剧经典咏叹调,进一步强化了她作为卡拉斯接班人不二人选的艺术形象。

然而,当人们将她与卡拉斯相比较时,往往忽略了她俩之间一个最本质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她们都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安吉拉视艺术为生命,她说:“假如说流行音乐只是为了愉悦身体的话,那么歌剧就是为了净化心灵而生的。”为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她甚至可以得罪任何权贵与名人。1996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出演《卡门》中的米卡埃拉,当时的导演泽菲雷里的名头可谓如雷贯耳,然而安吉拉却照样不买账。在这场演出中,泽菲雷里要求饰演米卡埃拉的安吉拉戴一个亚麻色的假发套(因为安吉拉本人是黑发),可就是为了角色的头发颜色这个细节,她就和导演掐上了——她拒绝戴上发套。为此事闹到了剧院总经理沃尔佩那里,沃尔佩扔下了一句日后在歌剧界非常著名的话:“头套就这么一个,随你戴,还是不戴!”但安吉拉却毫不示弱。后来双方还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一袭斗篷尽可能地遮住那个假发套,才平息了这场纷争。安吉拉说:“在艺术上我总是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从不问别人‘对这件事你怎么看?’‘我是否应该演这个,或是唱那个?’我只凭借自己的情感去做。环境使我变得坚强。也许许多艺术家担心如果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意愿的话,就有可能得不到重返舞台的邀请,可是我有勇气这么做。对我而言,不畏权势与坚持己见也是一种革命!”

尽管安吉拉如此特立独行,她仍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竞相追逐的宠儿。当然,成为一位名人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的毁誉荣辱。比如她与阿兰尼亚在科文特歌剧院演出的《托斯卡》曾被著名的乐评人乔纳森·米勒讥讽为他们“把咪咪和鲁道夫演绎得如同美国电影《邦妮与克莱德》里的雌雄大盗一般”。对这样的恶评安吉拉不屑一顾。事实是更多的人对她饰演的托斯卡大为激赏。美国的《歌剧新闻》这样写道:“她是人们可以想象中的、最具感官美的托斯卡。安吉拉的热情和美貌几乎正是为了再现托斯卡而塑造出来的,她身上兼具了卡拉斯和苔巴尔蒂共同的优秀气质。”

近年来,有关她和阿兰尼亚的婚姻危机又引发了舆论界的新一轮风波。事情缘起于2009年8月安吉拉突然宣布取消出演原定于2010年在大都会上演的新版《卡门》,理由是“基于个人的原因”;而两个月后阿兰尼亚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采访时又宣称他们夫妇俩已经分居。随后安吉拉在个人官网上坦承两人分开已两年的事实,但同时拒绝承认他们已经离婚,因为她还在为挽回这段十年的婚姻而努力。没有外遇和绯闻,有的只是对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和取舍。安吉拉说:“男人通常不喜欢一个成功(或比自己成功)的女人站在他的面前……当然,我仍然爱着罗贝托。事情的真相只是以后我们不再会一起演出了,因为我俩在一起演对手戏演得太多了。我决定要有一个突破;他需要尊重我的这种选择。”于是,在后来的歌剧演出时,人们看到这对歌剧伉俪再也不如他们新婚后的几年里那么形影不离、妇唱夫随了。在2008年大都会歌剧院版的《波西米亚人》中,安吉拉的搭档是墨西哥男高音拉蒙·巴尔加斯(Ramon Vargas,1960- );而2011年科文特歌剧院版《托斯卡》里的“卡瓦拉多西”则变成了德国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1969- )。不过,人们更喜欢的似乎还是此前她与阿兰尼亚合作的斯卡拉歌剧院版《波西米亚人》(DECCA 466 070-2,2CD)与科文特版的《托斯卡》(EMI57173-2,2CD)。

是啊,在名人光鲜亮丽的舞台形象背后,常常伴随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坎坷。安吉拉称自己“好像是和世界各地都签订了演出合同”因而不得不在日程表的驱使下做着“空中飞人”。“我想拥有一份与在舞台上同样的感情,然而这通常很难如愿,毕竟真实生活与歌剧故事相比要可怜得多。正由于艺术家演得太多,情感付出得太多,她内心就会愈益感到空寂和失落。为了我们理想的生活,我们需要努力呼唤人间真情的回归,尽管这很难,但演出必须继续下去。”说这话时,这位歌剧女神的眼中仍然充满着希望的光亮,一如她礼帽上的珠宝那样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卡拉斯托斯卡安吉拉
幸福的方法
一腔浓烈半世悲凉,歌剧女神毁于船王“孽缘”
歌剧《托斯卡》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卡拉斯,为什么是20世纪的歌剧女神?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悲剧人物托斯卡戏剧形象分析
小安吉拉的追问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