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论坛:不平凡的十年

2014-09-10 07:22刘宝莱
世界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部长级中阿阿拉伯

刘宝莱

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

三次节点性的部长级会议

中阿合作论坛是2004年胡锦涛主席访问阿盟总部时,中阿双方共同宣布建立的。十年来,中阿论坛从小到大,成绩斐然。

首先,论坛机制日益健全完善:设立“部长级会议”,由中阿各国外长和阿盟秘书长组成,每两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召开非常会议;成立“高官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例会,负责筹备和落实部长级会议的有关决议;建立其他相应机制,比如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阿友好大会、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中阿互办艺术节、中阿卫生高官会议等。其次,论坛合作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卫生、环保、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给中阿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在过去十年,中阿论坛举行了三次具有节点性意义的部长级会议。第一次是2004年9月在阿盟总部召开的首届部长级会议,中阿签署《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第二次是2010年5月在中国天津召开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次是2012年5月在突尼斯召开的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会议发表公报强调,无论国际和地区局势如何变化,发展中阿友好关系都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引领中阿关系发展

十年来,在中阿论坛的引领下,中阿关系已提升为战略合作关系。从政治层面看,中阿双方政治交往密切,高层互访频繁,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加深。近年来,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大都相继访华,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往访。对于阿拉伯地区发生的变革,中方尊重阿拉伯人民的选择,反对外来势力干涉该地区事务,一如既往地促进同阿拉伯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对于叙利亚危机,中方一贯主张通过谈判政治解决问题,反对外来干涉、强行推翻叙合法政权。对于巴以正在举行的和谈,中方予以积极支持。为此,中国外长王毅去年底访问了巴以。总体而言,中方上述立场得到了阿方的高度评价和理解。

从经贸往来看,阿拉伯地区动荡以来,中阿贸易不仅未受到冲击,反而继续攀升,从2005年的512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388亿美元。中阿互相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11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93.7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2.4亿美元,阿方投资1.3亿美元。工程承包累计完成营业额也从135亿美元提高到1445亿美元。此外,中阿能源合作进展较快。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约2.82亿吨,其中从阿方进口1.33亿吨,占47%。

从文化层面看,中国同阿拉伯各国均签定了双边文化合作协定,推动了双方高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每年中方都向阿拉伯国家派遣数千名留学生、教授、医护人员、体育教练等,阿拉伯国家也向中国派遣大批留学生。目前,大约有8000名阿拉伯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2000人享受中国政府颁发的奖学金。此外,迄今已有20所孔子学院在阿拉伯国家设立。中阿还在论坛框架内举办了大量文化交流活动。

中阿论坛的活力之源

中阿论坛之所以拥有如此活力、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源自几个方面:

其一,中阿友谊渊远流长,深入人心。自中国的秦汉时期以来,中阿先驱者们历尽艰辛,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为双方使者、学者和商贾频繁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比如,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也曾派特使到长安拜见唐朝皇帝。著名的阿曼航海家阿卜杜拉·卡塞姆于公元8世纪漂洋过海,到达了中国广州。在长期的交往中,中阿人民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其二,中阿利益相关,相互支持。中阿社会制度不同,但同属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开创了中阿外交史上的新纪元。当时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同年10月,英、法、以三国联军入侵埃及,发动了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国亿万民众上街游行声援埃及,中国政府向埃及赠送2000万瑞士法郎和大批物资。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中国始终站在阿拉伯正义事业一边,为巴以问题的公正解决、实现地区持久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阿拉伯国家也给予中国巨大支持。例如,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八个阿拉伯国家参与签署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草案。在联大表决时,多数阿拉伯国家投了赞成票,对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挥了重要作用。1989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应邀访问了埃及、科威特、阿联酋和阿曼,受到了四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对中国的制裁。进入90年代,阿盟22个成员国全部同中国建交,并在人权和台湾等问题上予以中国有力的支持。

其三,中阿经济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气旺,消费市场大。而阿方拥有22个国家,近5亿人口,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劳务工程承包、金融投资、旅游、科技和能源市场。当前,面对阿拉伯地区的变革浪潮,阿拉伯各国政府正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加强对外合作,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阿论坛取得的成就,加速了阿方“东向”的步伐。

几点建议

中阿论坛虽然取得傲人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为了促进中阿论坛以及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努力:

其一,加大对论坛的宣传力度。中阿双方应以论坛十周年为契机,加强宣传报道,使广大民众进一步了解论坛十年成就及其发展前景。

其二,增强论坛的务实性,全面提升中阿集体合作水平。今后可考虑着重抓三件大事:一是成立地区发展基金,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参加,用于援助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国家的经济建设;二是搞几个有影响力、且对双方有利的大项目,以体现论坛成效,并树立“南南合作”典范;三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落到实处。中阿双方应促成中、海(合会)自贸区的建设;实现双边贸易自由化及投资便利化;加大双方在能源、技术、市场、投资、承包等领域的合作力度。

其三,发挥论坛在文化、安全和青年交流领域的更大作用。在文化领域,仅靠文明对话研讨会是远远不够的,论坛应多搞些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中阿文化交流更加大众化、多元化;在安全领域,中阿应增加更多合作项目,比如军事交流、联合军演、强化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和各类犯罪的力度等;在青年交流领域,论坛每年可安排一定数量的青年互访,举办适合青年的讲座、研讨会及参观访问等活动,推动青年为论坛发展添砖加瓦。

其四,扩大对外合作领域。论坛应向世界开放,可考虑搞“三结合”:与中阿双边合作相结合,可将双边联合建设的有关重大项目适当列入论坛规划之内;与区域组织合作相结合,如与中非合作论坛、伊斯兰合作组织、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美洲国家组织、上合组织、亚洲合作对话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与世贸组织、联合国有关经合组织相结合,以促进合作一体化的发展,为联合国的千年发展计划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前驻阿联酋和约旦大使)

猜你喜欢
部长级中阿阿拉伯
欧洲航天局2022年部长级会议大幅增加预算解读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第五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召开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