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蓟县龙泉精舍有联曰:
绿水青山,此中大有佳处;
清风明月,闲者便是主人。
从山水风月的佳与闲衬出世俗人们的碌碌空忙。
山西河曲海潮禅寺联:
半点尘埃飞不到;
一轮明月去还来。
极言其静,却涵盖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规律。
海城茅儿寺联:
一径松声,敲棋客至;
四围山色,拄杖僧归。
更像是一幅淡雅的明清山水画,有无穷的韵味。
湖北蕲春手巾庵联:
寺古僧稀,长引烟霞为伴侣;
山深市隔,只凭花草记春秋。
就更像是进入了与世隔绝的蓬莱仙境,无争无斗,乐哉游哉,飘飘欲仙了。
绵阳鱼泉寺联: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所感知的外界事物各具其相,各行其道,万类霜天竞自由。
杭州净慈寺联:
踢去夕阳,喝来明月,试问南北峰头毕竟有甚来去;
朝生虫臂,暮死鼠肝,且看宇宙源底浑然不落死生。
脚踢夕阳,声喝明月,气度不同凡响,强调了“有甚来去,不落死生”的佛教理念。
昆明筇竹寺联:
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
颇不恭敬的言词很有一些禅宗呵骂佛祖的意味,也近于诘问了。
杭州凤林寺联:
百八杵钟声,撞醒痴梦;
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
强调了佛教开化众生的功能。
南昌圆通寺联:
五百年前,我辈是同堂罗汉;
三千界里,问谁能安坐须弥。
气势雄阔,宏音震耳。
宁波市鄞州区阿育王寺联:
胜地涌灵光,烛被尘世大千,非山非水;
浮图开法界,入我佛门平等,无圣无凡。
宣释教义舒展自如,明白晓畅。
成都宝光寺斋堂联: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从一粥一饭些小事物中挖掘出无处不在、无机不具的佛理来。
大凡香客步入寺观多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但个别寺观的楹联却尽笑人痴。福州涌泉寺弥勒像侧有联: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給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山西有一寺联曰:
念佛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分明菩萨是贪官!
两句设问,采用归谬法,巧用此长彼消的矛盾,深刻驳斥了神灵的子虚乌有和求神拜佛者的荒唐可笑。联语幽默风趣,诫人警世,不愧妙联。
(编辑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