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山货飘香全国,女大学生勇做“山大王”

2014-09-10 07:22大海
妇女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货源木耳网店

大海

放弃都市生活为家乡卖山货

今年26岁的赵海伶,家住四川省绵阳市青川县,距离“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仅200公里,也正是那场大地震,改变了这位“80后”女孩的人生轨迹。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赵海伶正在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教室里上课。得知此次大地震的震中在汶川,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家乡青川县离汶川很近,肯定是重灾区。她立即拨打父母的电话,可是电话一直打不通,她当时就崩溃了。

经过5天5夜的煎熬,赵海伶终于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母女俩在电话里痛哭失声。这场大地震让赵海伶深深悟出:这个世界上亲情最可贵,只要能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2009年6月,赵海伶大学毕业了。当时父母为她在成都买好了房子,还为她找了一份银行职员的工作。然而,赵海伶却毅然放弃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回到了父母身边。见赵海伶要放弃大城市的生活,父母都极力反对。可赵海伶不为所动,并开始苦苦思索如何创业。

一天,赵海伶在集贸市场闲逛时,看到一位驼背老奶奶放下背篓,从里面掏出木耳摆在地上卖。老奶奶佝偻的腰身让赵海伶顿生恻隐之心,她上前和老奶奶聊了起来。聊天中赵海伶得知,老奶奶来自营盘乡的一个村子,家里没有别的致富渠道,只能种植木耳、竹荪等土特产,每次卖货都要翻山越岭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赶到县城。

听老奶奶诉说着路上的艰难,赵海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青川县大山里有野蜂蜂蜜、竹荪、椴木木耳等珍稀原生态特产,如果开一家网店把家乡的山货销往全国,不也能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儿事吗?赵海伶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不已。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开网店遇到的困难就像家门口的大山一样,连绵不断。

得知女儿要开网店卖山货时,赵海伶的母亲罗晓华首先表示反对,她说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过坐在家里还能做生意,觉得有些像天方夜谭。朋友善意地提醒赵海伶:“开网店至少要找一个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现在的青川县灾后重建,许多道路损毁,经常断水断电,连正常生活都成问题,不适合做电子商务。”

家人和朋友都觉得开网店不靠谱,可赵海伶还是决定试一试。2009年9月,赵海伶的网店“海伶山珍”正式开张,启动资金就是上大学时攒下的2000元零花钱。开网店需要在网上和顾客交谈,而经常断电、断网给赵海伶带来了不少麻烦。家里停电了,她就跑到网吧办公,网吧停电了,她就到亲戚所在的单位上网,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待就是一天。

刚刚创业的赵海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稳定的货源。为此,她经常一个人背着背篓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收购土特产。每次进山,她都要步行两小时以上。山里的农户住得分散,从一家到另一家需要几十分钟,天气好时还能应付,要是赶上泥石流或是下雨天,进山收货就变成了上山探险。有一次,赵海伶刚从山下走过,一块巨石滚落下来,要不是她躲得快,恐怕就没命了。赵海伶惊出一身冷汗,但因为怕父母担心,这些经历她从不告诉他们。

除了上网难、收货难外,赵海伶还面临着物流不畅的难题。由于青川县刚恢复重建,进入县城的路很不好,物流公司不愿上门取货。为了能及时给客户发货,每天早上,赵海伶就坐客车颠簸几个小时到成都去发货。从车上下来后,她还要扛着各种包裹,走到两公里外的物流公司。一趟跑下来,赵海伶脸上总是被汗水和灰尘涂成“大花脸”,但再苦再累,她也要坚持在承诺时间内将货送达,绝不失信于客户。

为整合货源煞费苦心

为了保留网店的特色,做大“青川山珍”的品牌,赵海伶坚持只卖山里的原生态产品。但因为深山里的东西风吹日晒,大部分山货的外形都不好看。担心客户不理解,在送货方面她颇费了一番心思。

有一次,一个客户订了一批新鲜核桃,这些刚上市的核桃有股特殊的味道。担心客户误认为核桃发霉坏掉了,赵海伶就用手帕一个一个将核桃擦干净,再用吹风机吹干。干了一个通宵,她才把那批核桃全部“翻新”了一遍。

创业中,赵海伶始终坚持诚信至上的原则。一天,有位买家发来短信称:“木耳里有小虫子,冒充原生态。”赵海伶耐心给对方解释:“我们的山珍没有打过农药,有虫子是正常的。”对方又说木耳没有晒干,晒后少了一两,并提出退货。赵海伶爽快地同意了。第一年创业,她对客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创业初期,收货、发货、网站美工、客服,都由赵海伶一个人来做,忙得她几乎没时间睡觉。第一个月,她挣到了1000多元钱,这笔钱让她激动得大哭了一场。毕竟赵海伶才21岁,又有在大城市读书的经历,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她也有过放弃的想法。然而,当她与一位叫马继林的村民有过一次对话之后,又重新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2010年5月中旬的一天,赵海伶到青川县乔庄镇乌龙村收购木耳。那天下了雨,山路湿滑,见天色已晚,赵海伶就住到了村民马继林的家里。马继林家的房子被地震震塌了,家具也全部损毁,一家人住在搭建的简易房屋里。晚饭后,赵海伶和马继林聊天,问他年终的目标是什么。马继林想也没想就说:“今年木耳卖得好的话,就先买张床。现在家人睡的还是木板搭起来的床,我母亲年龄大了,得给她买个软一点的床。”听了马继林的话,赵海伶心里酸酸的,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家庭的年终目标竟然只是一张床。她内心生发出一个愿望:一定要帮像马继林这样的父老乡亲把土特产卖出去,让他们都能改善生活。

在网络销售过程中,赵海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客户沟通,教给他们很多鉴定原生态产品真伪的方法。她的诚信换来了顾客的认同,客户回头率不断上升。短短一年时间,赵海伶的网店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元。

2010年10月,赵海伶注册了“海伶山珍商贸责任有限公司”,准备扩大经营规模。规模大了,必须有稳定的货源支持。于是,她到处游说村民扩大种养规模。一开始,村民们对赵海伶都不太信任,觉得她年龄小,怕她不太会做生意,如果听她的话扩大种养规模,种出来的东西卖不掉,那就赔大了。村民们的担心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这些年来,当地没有一个人能把山里的土特产搞出名堂来。

任由赵海伶磨破嘴皮子,村民们就是按兵不动,大家都认可她来一次卖一次山货的销售方式,对于签合同订货,他们一百个不放心。

说服不了乡亲们,赵海伶只能多往山里跑,挨家挨户地零散收货。可是这样工作量太大了,还不能保证货源及时供应。眼看许多到手的订单却没有货源,而断货又会导致顾客流失,进而影响网店的信誉,赵海伶心急如焚。

为了留住客户,赵海伶只能高价在集市上收购土特产。就是这个无奈之举,却让她找到了一个整合货源的办法。靠着这个办法,她彻底解决了收货难的问题。2010年9月的一天,有顾客要买野生竹荪,但是已经过了出竹荪的季节,赵海伶手里没现货,只好跑到集贸市场碰运气。跑遍了整个集贸市场,就在她快要失望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一个叫王文德的店老板那里有竹荪。

此后,网店缺货时,赵海伶就到王文德店里去找。找了几次她发现,王文德做了十几年的土特产生意,对农户很讲信用,具备很强的整合货源的能力。靠着多年的信誉,他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农民扩大种养规模,从而保证货源的持续供应。但王文德只是在集贸市场的店里卖土特产,并没有做大的意识。

赵海伶意识到,如果能与王文德建立合作关系,货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赵海伶非常兴奋,就给王文德讲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然而,任由赵海伶说破天,王文德也丝毫不动心。他觉得赵海伶年纪太小,做事图的是新鲜、热闹,两人合伙做生意几乎没有可能。

女大学生成了家乡的“山大王”

看到王文德对自己的提议很冷淡,赵海伶并没有灰心。她觉得做生意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得想办法打动王文德,让他与自己合作。

之后,赵海伶没再提与王文德合作的事,而是尽可能地从他那里进货。随着赵海伶进货次数的增多,王文德的态度在渐渐改变。

2010年冬天,赵海伶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王文德那里进货。无论是木耳还是菌子之类的特产,她都要优中选优。零下几度的天气,赵海伶就搬个小凳子在室外,从一大包货物中认真挑选,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王文德做生意多年,很少见到有像王海伶这样能吃苦的女孩,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让王文德高兴的是,赵海伶从他这里进货的次数越来越多,量也越来越大,他的销量和利润有了增长。于是,他有了和赵海伶长期合作的念头。就这样,王文德顺理成章地成了赵海伶的山货采购商。通过王文德,赵海伶能找到青川县最好的山货,她的网店有了充足的货源保障。2011年,赵海伶的网店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顺利入选“阿里巴巴全球十佳网商”。

赵海伶并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整天想着如何扩大网店的经营规模。青川县大山里出产一种土蜂蜜,是赵海伶店里的“镇店之宝”,2010年曾创造了销售过万斤的记录。但这种蜂蜜酿制过程特别不容易,需要农户建好蜂箱,吸引蜜蜂来筑巢。因为养殖难度大,有些蜜蜂一生病就会传染其他蜜蜂,导致蜜蜂大批死亡。很多农户觉得养蜜蜂风险大,不像种木耳那样收入有保障,都不太愿意养。

赵海伶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稳定土蜂蜜的货源,然而,不管她如何做工作,农户们都不愿意养。赵海伶想找个领头人,带动其他农户养蜂。乔庄镇有个叫李先富的农民,他养了20多年的蜜蜂,技术好,经验丰富,养蜂规模也是最大的。赵海伶想通过他来带动当地农民的养蜂热情。可李先富不了解网店,也不相信年轻的赵海伶能从网上把产品卖出去。

赵海伶打听到李先富有个儿子叫李明超,这小伙子头脑灵活,赵海伶找到他,和他谈合作成立养蜂基地的事。同龄人比较容易沟通,李明超此前也听说过赵海伶在青川县开网店的事,现在看到她来谈合作,就动了心。赵海伶和李明超很聊得来,赵海伶有什么想法,李明超就和父亲沟通,然后再把商量的结果反馈给赵海伶。赵海伶觉得可以,就和李明超一起找李先富研究可行性方案。就这样,在三个人经过反复商量后,成立养蜂基地的计划得以实施。李先富负责说服农户养蜂,并提供技术指导,赵海伶负责销售。

“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行一年后,赵海伶的网店销售额增长了300万元,与她签订销售合同的农户,从原来的200户飙升至700多户。

2013年12月初,赵海伶接到了青盘乡林场场长何天堂的电话,何天堂邀请赵海伶到他的林场看看,说他的林场有100多头跑山猪,一个月后即将出栏。因为林场在海拔2000米的山上,几乎无人问津。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赵海伶就上山了。何天堂向赵海伶介绍,说他的林场有4000多亩地,雇用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老人和妇女,这些人跟着他搞养殖、种果树,因为山高路远,生产的东西无人问津,他还欠下了不少债。朴实的村民没有怨言,继续跟着他干。如今,他的100多头跑山猪即将出栏,他想请赵海伶帮他推销一下。如果能如愿把跑山猪卖出去,他就有钱给工人发工资了。说着说着,何天堂抹起了眼泪。

赵海伶知道,何天堂养的这些跑山猪与那种喂各种饲料的生猪相比,成色更好,只是养在深山无人问津,自己一定要帮助他们。于是,赵海伶在山上待了整整两天,拍了大量的图片,把跑山猪的生长环境、吃草的情况等都传到了网上,很快就引起了买家的兴趣。一个月后,赵海伶顺利帮何天堂把跑山猪推销了出去,并卖了个好价钱。何天堂对赵海伶感激不已,并成了她忠实的签约农户。

赵海伶成了青川县有名的“山大王”,2013年,她的网店销售额接近千万。赵海伶并不满足于网上的业绩,她还在绵阳市和成都市创办了两家山货实体店。目前,与赵海伶签约的农户已突破1000户,她的各种养殖基地进展得也很顺利。随着创业成功,赵海伶也获得了“5·12汶川大地震新生榜样”、“首届四川十大溢彩女人”、“2013年度四川经济年度人物提名”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荣誉,赵海伶看得很淡。她觉得,能把家乡的山货推向全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货源木耳网店
离婚时能否分割网店
驮背运输货源市场分析研究
巧洗木耳
甩开这14个“货源”,也该起飞了...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
赚了
解决方案
生意找忙人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