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014-09-10 15:44范庆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经验课堂教学课程

范庆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突出在师生关系这一侧面上,这不仅是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痼疾,它同时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有效的教学,什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通都成为一种奢谈。

我们知道,交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教学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之间的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传递经验,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就演化为教育。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交往是教学的本质”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课堂实施视野中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不再是教师“自弹自唱独解戏”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存与创造。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要借助“对话”来实现,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这一点,正如克林伯格所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要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应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目学生的情怀。

二、在互动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交往具有主体性、互动性、互惠性。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正是在互为主体的交往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真正拥有知识,并且共同享有对方的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我国古代教育遗产中,就有“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等主张,在今天“数字化时代”,教师的信息优势和“高势能”受到挑战,单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而言,我们也未必都能进入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都能理解学生怎样凭借自身的经验在思考问题。所以,在新事物、新变化面前,我们也还是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难怪进入新课程的教师都发出了共同的感慨:“我们简直惊讶学生具有的智慧和主动精神,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推力”。“我们重新找到一颗童心,一种青春的激情,享受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生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上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知道,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贮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才更有意义。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传统的学习方法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合法地位。其次,新课程标准通过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同时,教师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积极采用尝试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做中学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验课堂教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