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果在悲剧创作中人物没有性格,那就相当于诗人控制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虚假的、欺骗性的创作,这样的作品必然是不能够震撼读者。诗人总是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件,尽管是虚构的,但是可以在已经发生的事件里和已经存在的人群里找到作品中投射者,这是虚构的基础。正如谈到的摹仿一样,摹仿必然要有基调,凭空的想象是不可能存在的。性格支配着行动,行动是抽象的字眼,如果将行动抽离个体,抽离性格、抽离大脑,那么人的行动就变成了提线木偶般的样式。
关键词:性格;悲剧;莎士比亚;霍小玉
在《诗学》中,作者对悲剧、情节、行动、性格的关系叙述繁琐复杂。性格支配着行动,行动是抽象的字眼,如果将行动抽离个体,抽离性格、抽离大脑,那么人的行动就变成了提线木偶般的样式。在电影《宫锁沉香》的皇宫夺位大战时,四王爷将皇上变成提线木偶般,用绳子穿透嘴巴和身体进行控制,强迫皇上说出传位给他的虚假遗诏。如果在悲剧创作中人物没有性格,那就相当于诗人控制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虚假的、欺骗性的创作,这样的作品必然是不能够震撼读者。很多时候人们口中所说的凭空想象其实都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一种折射,只是当下没有意识到而已。正如行动也不可能单独而存在,行动应该是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这种社会活动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件事、一个物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空穴来风的,人的“行动”也是一样,如果说行动受大脑支配,而大脑的神经又是自出生以来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组合而成产生的性格的外化。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个体对于这一事件的接受、认知程度都有所差别。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排列组合形态,这样的形态过程直接导致了每个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性格,因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正如大脑作为中枢神经支配着四肢活动一样,是在生命历程中必须进行搭配的二者。但是《诗学》中提出的是性格为行动服务,这便是形而下的观点,形而上应该是指超脱于世俗,达到精神至高点的行为。在人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行为不受本体性格的控制,只是受到大人的牵引而产生活动。每个人出生时都如同一张白纸,简单、纯洁,虽说起初不受本体性格影响,但是他们受到了来自父母价值观上的直接引导,也就是父母性格的引导。所以,一个人的行动,即使不受本体的影响,也会受到来自他人的影响。
比较《哈姆雷特》和《霍小玉传》,同为悲剧复仇类的作品,然而主人公的复仇行动却完全不同。哈姆雷特自出生开始便是王子身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大挫折,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复仇事件是产生了畏缩、犹豫的情感,使得复仇计划一直延宕。父亲死后,精神的痛苦就使哈姆雷特的身体虚弱,精神颓唐,鬼魂揭开秘密又在他心灵上增加了极其沉重的负担。但是在惊慌过后,哈姆雷特异常理性、冷静分析当下局势之后,哈姆雷特生怕这样下去会引起克劳狄斯的注意。于是王子就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这样一来,克劳狄斯可能就不会认为他有什么图谋,同时,假装发疯不但可以巧妙地掩盖他内心中的真实的不安,也可以给他机会冷眼窥视克劳狄斯的一举一动。这样的一份隐忍和理性,是哈姆雷特内心一直存在的与生俱来的为王者的气质。同时男人在社会角色中往往扮演着相对理性的角色,如果说这也是行动决定话未免有些牵强。男人相对女人更加理智,基本原因是其生理构造不同,其次是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社会给予他们提前已经建构好的环境去生活。这是女人先天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其相对感性的本质,并不是由于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活动决定的。而这种先天性的本质,可以称之为性格。
而霍小玉与其恰恰相,尽管出身名门,可惜母亲是婢女,霍王死后被逐出家门。霍小玉美艳动人,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也只能流落为歌姬。在控诉了李益的罪行之后便吐血而死,满腹委屈却无处宣泄。在中唐相对开放的历史阶段,大多数女子并没有拥有霍小玉这般敢爱敢恨的个性。大胆假设一番,如果霍小玉的性格与多数中国封建女子的三从四德观念相符,想必无论如何都不敢对李益进行这样疯狂的报复。她可能会感恩李益对她曾经的爱,也会祝福、包容、理解等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语去表达对李益的爱。但是,性格的独立给予她勇气,让她敢于反抗。
没有性格就不会有行动,没有行动便无以形成情节,所以在悲剧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应该是人物的性格,即性格悲剧。麦克白内心对权力的渴望经过长时间的掩藏,终于在多方矛盾的刺激下爆发。女巫的预言、妻子的煽动、自己内心的悸动促成了悲剧的发生,然而看似有外力的助推,更多的是其不坚定甚至略显软弱的性格和内心最深处对权力的渴望。正是性格的软点导致了悲剧,也将自己内心最阴暗的地方展现在世人面前,更多的是将原本美好单纯的世界撕裂。如果就其性格悲剧产生的原因,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即与生俱来的父母基因,加之具有特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后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建构种种因素,形成了性格悲剧。所以,无性格便无悲剧。
参考文献:
[1]【苏】莫罗佐夫著,朱富扬译:《论莎士比亚》,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2]【英】莎士比亚著,孙大雨译:《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
作者简介:郭点点(1992—),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