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9-10 22:12夏张燕
甘肃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夏张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

力;培养;教学情境;思

维“亮点”;经历过程;发

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6—005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还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而适时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节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只为学生提供数据信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二、捕捉思维“亮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于中学生而言,凡是发现了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获得了过去未曾获得的结论和方法,只要不是别人告诉的,不是书本上看来的,就是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交流、作业批改、课后答题的过程中发现来自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及一些奇思妙解。也许有的幼稚可笑,有的不尽完美。但作为教师,对于这些可贵的“新思维”不论其正确与否,都应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寻找正确的解释。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新奇性,使他们随时发现“可疑的问题”,随时探讨“可疑的发现”。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揭示和解释,将这些过程中丰富的思想和方法抽象概括、提炼出来,使学生得以充分领会。在过程设计上,可按照“背景材料——归纳、类比——猜想——证明”的思维程序,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表达、思考、交流、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合情猜想、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四、重视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措施

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变求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其实质就是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学数学中发散的对象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命题的推广与引申,问题条件的减少与增加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出教材的教学价值,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开展对探索性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扩散性问题。扩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的设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去发现新事物,探索新方法,进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