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2014-09-10 03:01陈新利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新形势

摘 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社会转型期,随着各种利益的调整,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集中凸现出来。执政党的干部如何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及时正确地处理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党性与群众这一角度、从我党九十多年群众工作丰富多彩的实践进行思考,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做以粗浅阐释。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工作 ;几对关系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做好群众工作,党的工作就能胜利,事业就得以发展;什么时候忽视群众工作,党的工作就会遭受挫折,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正面临诸多转变,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在有的地方和方面表现的愈来愈突出。而“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有的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基层经验,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做群众工作。甚至还有一些人漠视群众疾苦,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站到了群众对立面。”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认识到,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險。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会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主与仆的关系,警惕和防止公仆蜕变为私仆和“社会的主人”

处理好主与仆的关系,必须摆正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和角色,正确回答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立场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大的危险就是由于位置和角色的错位,少数党的干部由公仆蜕变为社会的主人,变为少数利益集团的私仆。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没有取得执政前,我们党“一无权、二无钱”,靠的是党的干部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靠的是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解放战争所揭示的历史规律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

社会转型期,由于处于新旧体制的过渡状态,国家处于“人治的法制社会”向“法治的法制社会”演进的过程之中,新旧制度的交替,会出现某些领域和方面的“规范真空”。长期执政使许多干部观念发生了变动,颠倒了主仆的关系,发生了角色错位,高高在上,成为人民群众的“老板”。少数领导干部会在利益诱惑面前,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资本利益集团的利用工具,在唯利是图的资本面前成为某些所谓“大款”的马前卒,由“社会的负责的公仆”蜕变为少数利益集团的私仆。公仆变私仆,彻底扭曲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把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演变成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谋私利的私权,权力的服务对象由最大多数人转变为少数个别人,彻底背叛了权力主体赋予的公权力,背叛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处理好主与仆的关系,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理论,说明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利益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趋势。谁代表人民的利益,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谁就能成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领导者。谁违背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将被历史所淘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执政党的干部必须记住: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权力对真理的内容不起任何作用;没有权力的真理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真理的权力是卑鄙无耻的。

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也是普通的劳动者,而不是高人一等的政治贵族。在平等的政治制度基础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还有一层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则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党的靠山,而各级领导者则是受人民重托,代表人民利益,率领人民群众,为人民谋福祉的“社会的负责的公仆”。无论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勤务员”,还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领导就是服务”,都道出了领导干部的本质。

二、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防止公权异化为私权和利益集团的工具

官与民的关系,就是鱼和水、血和肉的关系,其本质就是怎样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的故事启示我们,作为执政者和领导者的共产党及其干部,必须和生育抚养他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时刻都要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如何正确对待群众更是社会转型期一个生死攸关、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官民关系的本质是领导和被领导、权力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国家的公权力,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绝不是一党、一派甚至个人的私权。从反腐败斗争的案例来看,有的人把权力误认为是上级机关和领导给的,在权力的主体属于谁、领导干部的权力是谁赋予的问题上没有搞清楚,必然是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居功自傲,摆架子、耍威风,在权力的使用上产生迷茫,导致位置和角色的错位。那种把权力当作资本商品,使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私权,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就是由于角色和位置的错位而导致权力服务对象的错位。

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一是要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最宝贵的。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革命才会成功,事业才会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期全新的情况和不断凸现的问题,更需要我们相信群众。二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执政的核心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处理政党、政权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种执政行为中都有一个如何面对群众,赢得群众和争取群众支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纠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社会转型期,有许多事关全局的新问题,改革须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统一,必须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愿望,代表群众的利益,得到群众的支持。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三是要坚持群众标准。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态度。邓小平同志认为,工作好坏不是自吹和自封的,而是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评判者。既要把人民的“拥护、“赞成”、“高兴”、“满意“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又要作为检验一切行为活动的标准。

三、处理好先生和学生的关系,在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毛泽东同志讲:“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只有先当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只有敢当小学生,才能够当好先生。”(《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群众丰厚的沃土中积聚着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和请教,才能够形成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必须解决感情转变的问题,这种转变就是置身群众之中,熟悉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感情,净化他们的灵魂,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在人民群众丰富的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成果,来自于最好的老师——人民群众,最好的课堂——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不断总结群众的实践,“顶层设计”也来自群众实践的呼唤。社会转型期,是利益调整期,是矛盾凸现期,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阵痛期,是充满希望同时又包含着痛苦、需要付出代價的过程,更需要我们的干部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少摆架子,少做形式,躬下身子向群众请教,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要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四、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防止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的发展方式并不科学,出现了片面追求GDP、忽视民生、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社会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甚至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加剧了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凸现和升级。

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群众利益的关系,一是要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毛泽东同志指出:“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邓小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就是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转型期,最大的特点是利益大调整,整个社会的运转以及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利益这一杠杆的调节,人们思考问题的焦点和出发点更加注重利益。二是防止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而脱离实际和群众的结果,必然发展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社会转型期与以往时期最大的区别就是容易出现“规范真空”,现实与规范脱节。对于新问题,主观主义的办法不管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群众利益的关系,还必须把反对官僚主义与反对形式主义结合起来。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的靠山,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门面,它们互为表里,一物两面。形式主义者善于哗众取宠,不讲实效,表面上应承多,实际上兑现少,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群众的信任。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带来的各地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已成为偏离科学发展理念,重物轻人,漠视群众疾苦、意愿和利益的形式主义的最好注脚。

五、处理好群众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防止和纠正监督主体的缺位和错位

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决定了相当多的共产党员在各级政权和领导机关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社会风气的核心问题是党风问题,党风的核心问题则是权力的正确运用问题。

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掌权的共产党人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即德才兼备。二是权力需要监督。对领导者权力的监督是多方面的,如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但最根本的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一个主要标志。

人民群众是监督的主体,一是说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对权力和掌权者铁面无私的监督,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是国家体制运行中的必然规律,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遗产。二是说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是防止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而且在实践中很难纠正。人民群众对决策的监督,实际上是对决策过程中权力的监督。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民主、科学、集思广益、反对专断独裁权力扩张的过程。所以,必须把决策的过程变为制度化的过程,通过制度化的民主监督,保证科学化的决策结果。

权力的正确运用,必须内靠干部的素质,外靠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偏废。从各种形式的腐败案件看,之所以能腐败,根本原因是监督意识差,党内监督没落实,党外监督不到位。尤其是异体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缺位,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监督方面,主体监督和其它监督发生位移,导致监督错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把评价政府和干部的权力交给人民,把监督政府和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政府才不会松懈,才不会政怠宦成,人亡政息。”

作者简介:陈新利(1976.1-),女,汉族,陕西渭南人,中共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党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新形势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群众工作需巧用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