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云
教育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人类的发展需要教育。我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人才的重任,所以我时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因此我在实践中经常从身边优秀教师身上汲取智慧,经常听教育专家的报告或者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来完善自己。就在去年寒假的时候,我县教师假期读书活动又开始了,这次作为班主任的我读了《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这本书。书中的各教育大师的名言让我认识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大师说:“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基于这个真理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一原则进行教学。例如:许多教师在教学“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然后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分母并进行分解质因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强制灌输下,能够机械地模仿学到知识,但对知识并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而我在教学这课时,在学生完成小数的计算后,并不急于让学生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讨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系,引发学生猜测和争论。有的学生就提出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来论证,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争论、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评判,从活动中自己得出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提醒教師:“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瑞士的让·皮亚杰更是强调:“一切真理都要有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所在。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样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众所皆知,囫囵吞枣,消化吸收甚少,而把食物嚼碎了再置于口中亦觉乏味,只有自己细嚼慢咽,方能回味无穷。教师的确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蔡元培先生提醒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都是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全班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学的每一步都以学生为主,每一位学生全部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无论是我的实际的课堂教学,还是书中的大师们名言都在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引领者。
有了这样的主导思想在指引我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是受益匪浅,但是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还要有无私的“爱”。正如大教育家斯霞这样诠释道:“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教师的“童心”与教师的“母爱”是合二为一的,其中“童心”是前提,核心是“母爱”具体地说教师的“童心”是融入教师的“母爱”之中的。做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班上有一名叫刘昊东的同学,父亲去世了母亲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爷孙俩,由于经济的原因,孩子的吃穿还能将就,但是由于长期缺少母爱,孩子的性格越发地内向,远离群体。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情况下给予帮助,让孩子的心理暖暖的,把老师当做了自己最亲近的人。看来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用心去爱他,才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俗话说“母子连心”,只有把“童心”融入母爱,亦即用母亲的情怀来理解童心,并怀着一颗童心走进童心,才能说是真正了解了学生,只有真正了解的你的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你的课堂教学上才能畅通无阻,你才能成为完美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