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仓
摘 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当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必须在“五个方面”有所思考,取得成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打牢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把好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瞄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更加制度化、长效化的实现方式,为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群众路线;理想信念;作风建设;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党发家和发展的传家宝。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要使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成功,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在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理想信念教育,适时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像人体里的钙是生命元素一样,理想信念能够决定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向,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与学习结合产生智慧,与劳动结合产生财富,与创新结合产生发明,在饥寒的年代里创造温饱,在温饱的年代里创造文明,在离乱的年代里创造安定,在安定的年代里创造繁荣。因此,必须把理想信念看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去认识,去珍惜,去加强。
理想信念缺失是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这一分析切中时弊,抓住了要害。“钙”流失的不可避免性,决定了“补钙”的必然性、经常性。补理想信念之“钙”,必须要着眼于“信仰危机”,在学习教育中把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作为重点,切实打牢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
着重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工夫,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不断强化理论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着重在补齐理论“短板”上下功夫,坚持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越是前沿领域越要多学深学,特别是加强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科学营养,丰富智慧,以能力上的优势增强政治上的自信。着重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就像天天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把“补钙”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注重经常,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才能以充足的“钙”量保证精神世界之需。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学习教育上,要舍得花时间、用气力,要贴近时代、创新方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二、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把好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牢固。只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才能打通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役。因此,习总书记再次发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进一步动员全党从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必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歇脚”“不断线”、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干部作风的问题,实质也是让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为了改进作风,党的十八大后中央作出了“八项规定”,剑指作风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取得了初步成效。习近平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民之苦乐,皆系于官之贤否。官贤则民安,否则民之困苦无所底止。”基层单位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直接关联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应当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恪尽职守、真诚为民的,但确有一些害群之马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的执政之基。“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但有的干部将手中的權力当作了个人谋私的工具,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毫无忌惮地公开敛财,群众敢怒不敢言。也有的干部满足于当撞钟和尚,得过且过混日子,纯属“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群众意见很大。
习近平同志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所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特别强调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要把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活动的重要方向,切实扭转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不办事、虚办事、假办事、办假事和久拖不办的官僚作风,严厉抨击形式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要大力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严肃整顿那些欺上瞒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自由散漫现象。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加强干部作风纪律建设,真正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触动、行为上受到管束,真正实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活动效果,让广大群众受益满意。
三、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人民满意的效果,根本在于强化问题导向,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可归为两大类:
第一,基层群众所盼的问题。首先是群众对发展的期盼。“发展是硬道理” 。当前,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群众没有致富;GDP增长了,但群众的收入没有增长。事实上,群众关注的不是GDP,也不是生存和温饱,而是我们能为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什么。其次是群众对公平的期盼。群众在教育、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不能公平地使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与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相比,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久而久之,群众就会产生埋怨、仇富、仇官的心理。最后是群众对权利的期盼。如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等。
第二,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宗旨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牢,联系服务群众不够,不能很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作风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作风飘浮,形式主义严重,联系实际不够,狠抓落实不够,工作实效不够;在廉洁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有个别的甚至突破纪律和法律的底线,贪污腐化。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以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加大相关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纠正人民群众厌恶已久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对执行群众路线不力,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要进行教育提醒;对发现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要大力开展专项治理,以达到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的目的。要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最满意的方面做起,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力争出台更多更好的惠民利民政策并采取相应爱民、让民举措。同时,也要对群众反映的损害和侵占其利益、为官不廉不正的人和事、为民不求真务实的问题,积极回应,严肃查处,切实提升党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瞄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服务群众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有服务的能力。就领导干部而言,首先,要有把控政策的能力。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遇事是非清楚,界限分明,并能够熟练运用,正确处理。其次,要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掌握群众的困难訴求和愿望,发现并拿出解决群众问题的对策、措施。第三,要有善抓落实的能力。群众问题无小事,光说不做失民心。坚持把广大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合理要求纳入总体规划建设之中,明确工作责任、标准、步骤和时限,做到不推诿、不拖延、不畏难,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最后,还要有做思想工作的能力。耐心听取群众的反映和诉求,依据政策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服从大局,遵纪守法。
有的干部在新的考验面前出现“本领恐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捉襟见肘,老百姓打心眼儿里瞧不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事服务的本领。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群众路线走得更扎实更长远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这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说,必须靠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因此,从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制度机制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制度机制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着力在建章立制、完善机制上下工夫,见成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而且要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构建贯彻群众路线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更加制度化、长效化的实现方式,为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制度,让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真正“接地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难于民,熟悉基层,了解民意和掌握社情,实现更好地为基层和群众服务;建立完善实绩考核考评制度,对党员干部的基层业务实绩、群众工作实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考核、测评通报,促进群众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完善激励制度,对在基层群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做法予以推广,真正使群众路线走得更扎实更广泛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
[2]王相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3]《瞭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4]吉炳伟《坚持群众路线,解决实际上问题》
[5]时政论坛《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群众路线的根本》
[6]叶国平《树立群众观点,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