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芬芬
一篇文本,如何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从文本走向设计,有没有什么可供凭借的思维助拐呢?我常把一节有生命活力的课比作一个人,将言语运用视为课之骨骼;人文感悟视作课之血肉;核心问题视作课之筋脉。
一、言语运用,课之骨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这一表态之下,以“语用”为课之骨,架构课堂、形塑课堂,规定课堂的语文属性,渐已成为当下的共识。所以一篇课文摆在面前,我们规划、构建课堂的逻辑起点应是致力于学生言语的运用。以《女娲补天》为例,这篇课文的言语生长点,可以定位在课文第二段对“天塌地陷的可怕”描写上。“天哪,太可怕了!远处的天空塌下一大……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一段文字,围绕着“天哪,太可怕了!”从“天、地、山冈、田野,人”这几个向度具体展开写,给人以深切的情绪体验。像这样“围绕一句话,具体展开写”的构段方法,是中年段亟待训练的一项言语组织的基本功。
如何让这一构段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如果课堂上,拓开一笔,跳出文本另起炉灶,但理想的设计也应在保证课堂气脉的整体性、贯穿性上。女娲用五彩石补好了天,补好之后课文没有写。这便是留下了一个可供实践的言语空间。在迁移训练的环节上, 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女娲力尽辛苦,不吃不眠,终于将天补好,她人也累坏了,她含着笑睡过去了。当她醒来时,睁眼一看:哇,太好啦了,天地间比以前更漂亮了。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子,就把言语运用搁置在了一个统一的文本语境与情境之下,实践起来就颇有“羚羊挂角,了无痕迹”的兴味了。
二、人文感悟,课之血肉
如果言语运用谓之課之骨,那么人文感悟即课之血肉。确定言语训练目标之后,课堂必须要有个基调、情调,一个有容颜、有姿态的生命体。这个基调、情调就是这篇文章所要感悟的情感,《女娲补天》则是要感悟女娲悲天悯人,担负人类苦难的母性情怀。
要使这种情感生发课堂,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发。
1.遵循文本的叙述逻辑。作者叙述的逻辑隐含了其情感逻辑,只要课堂的推进过程,贴合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情感性自然就逐渐生发出来。《女娲补天》的叙事逻辑便是,人类遭遇苦难,女娲历经千辛万苦补天,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课堂也按这样的逻辑线路来设计,体会女娲见着人类遇到的苦难的感受历经磨难的艰辛,那么对女娲这种母性关怀,自会有情感体认。
2.品味语言或无言之美。文章岂是无情物?言辞之中已包含情感的因子。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无言之美,即语言与语言之间构成的空白处的张力,可以使这些感情体会得更加深刻和丰富。如:“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这句话很是能表现女娲的心理感受。一个“极了”把情感极致化,“立刻”一词则表现其心急如焚的焦虑。这里的求会是怎样的求呢?垦求?哀求?乞求?我们相信为了能救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女娲会放下身段、舍弃尊严,去哀求雨神,无疑把一个视民如子的母亲形象表现出来了。
3.以“语用”的方式表达情感。言语运用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它也是升华情感的有力手段。一节课,推进到一定程度,情感方面已有相当的积累,这时课堂上“语用”环节的设计,又往往契合文章情节的发展,学生在运用言语过程,既延伸了文章情节、升华了积累的情感,同时练笔的方式又给予了他们情感喷薄的出口,使得课堂的情感性与言语性在这一刻达到完满的融合。
三、核心问题,课之筋脉。
确定了言语训练目标和方法,以及人文情感体悟的方式,这篇课文的设计基本框架也已成形了,接下通过设置一个主问题即核心问题,像筋脉一样把这些骨骼、血肉联结起来,使之协调统一,气韵贯通。同时拨冗去杂,删繁就简,使课堂干净利索。《女娲补天》的主问题就可以这样设计:聚焦核心关键词“补”,衍生出一些子问题:为什么补天?这个问题可以指向人类的苦难以及女娲的心理感受。如何补天?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女娲为拯救人类而不辞辛劳的母性情怀。补天之后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个问题直接引入了言语运用的实践练习中。一个核心关键词“补”派生出的简简单单三个问题就可以把人文、言语贯通起来,犹如筋脉联结了骨骼与血气,气韵生动,富有活力。总之,只要找准言语训练点、情感品味点以及将二者联结贯通的主问题,那么一堂课基本上就能备出来了。
《女娲补天》一课,便是基于这一想法,设计出来的,现整理并呈现如下:
一、引题设问
题目既然取《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内容必须要写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预设: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补天的结果?)
二、提示写法
“天哪,太可怕了!…...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全班读第一句,然后分小组读其他四句,强调关键词的轻重读。接着这段话中,哪一句是中心句,哪一个是中心词?下面四句都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最后总结: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从不同方面把它表现出来,就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生动具体。
三、感受情怀
过渡:人类遭遇如此苦难,作为人类的母亲,女娲会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吗?感受女娲的慈母情怀。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把自己当成女娲,看到生灵涂炭,会怎么求雨神?透个这求字,你读出了什么?感受女娲,不怕辛苦,救民水火的坚定信念。出示:于是,她又找啊找啊……改成“于是,她又开始寻找了。”行不行,为什么?我们想象补白:走过千山万岭,走过深沟险涧,风餐露宿,可是始终不见最后一颗石头,有几次,女娲觉得似乎______________,可是,一想到_____________,女娲______________,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四、迁移写法
女娲力尽辛苦,不吃不眠,终于将天补好,她人也累坏了,她含着笑睡过去了。当她醒来时,睁眼一看:
哇,太好啦了,天地间比以前更漂亮了。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人们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前面我们所学的,围绕一句话,从不同角度把话写具体的方法,写一写上面的内容。
这一段写的安排,在于将前面学的方法,得于运用。运用中不仅巩固方法,而且通过练写,也让孩子们来番大胆的想象。大胆而神奇的想象正是神话这一文体的特点,如此一来,这处写的训练,是将语文的特点与神话文体的特点融合一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