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峰 ,曹宁贤 ,叶红心 ,魏清宇 ,崔少华 ,程俐芬 ,孙建钢 ,丁馥香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省畜禽繁改工作站,山西太原030002)
边鸡,又称右玉边鸡、右玉鸡,是山西省唯一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优良地方家禽品种[1-3]。2007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该鸡种组建保种群,并对边鸡进行保护性研究与开发,经过7个世代的提纯,现在边鸡的羽色主要有麻羽、黑羽、白羽3种,冠形有单冠和玫瑰复冠 2 种[4-6]。
鸡的羽色和冠形是鸡育种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不同的品种会拥有不同的羽色特征和冠形。由于市场对羽色和冠形的认识有所不同,有些羽色基因不利于生产或不适应市场的需求[7-10]。
为了搞清边鸡羽色和冠形的遗传规律,本研究对边鸡保种群的3个核心品系进行了品系间的正反交试验,研究边鸡羽色和冠形表型特征的遗传规律,旨在为将来进行边鸡羽色和冠形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奠定基础,对边鸡的推广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15]。
以饲养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第6世代边鸡保种群的麻羽单冠、黑羽单冠、有色羽复冠3个核心品系为试验材料。
本研究采集边鸡核心群黑羽单冠、麻羽单冠、有色羽复冠3个品系,进行品系间的正反交试验和重复试验,观察各品系组合后代的羽色、冠形性状的表型特征,记录观测个体数,加以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
1.3.1 冠形遗传规律观察试验 试验共设7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组1.有色羽复冠♂×黑羽单冠♀;试验组2.有色羽复冠♂×麻羽单冠♀;试验组3.黑羽单冠♂×有色羽复冠♀;试验组4.麻羽单冠♂×有色羽复冠♀;对照组1.有色羽复冠♂×有色羽复冠♀;对照组2.黑羽单冠♂×黑羽单冠♀;对照组3.麻羽单冠♂×麻羽单冠♀。
1.3.2 羽色遗传规律观察试验 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组5.黑羽单冠♂×麻羽单冠♀;试验组6.麻羽单冠♂×黑羽单冠♀;对照组为1.3.1 的对照组 2,3。
由表1,2可知,试验组1的F1出现复冠比例(57.53%,53.33%)大于单冠比例(52.47%,46.67%);试验组2的F1出现单冠比例(51.79%,52.33%)大于复冠比例(48.21%,47.67%);试验组3的F1出现复冠比例(75.32%,78.99%)大于单冠比例(26.48%,21.01%);试验组4的F1出现复冠比例(74.77%,73.47%)大于单冠比例(25.23%,26.53%)。对照组1的F1出现2次复冠,其比例(91.59%,92.45%)大于单冠的比例(8.41%,7.55%);对照组2的F1出现2次的全是单冠(100%);对照组3的F1在第1次试验出现的全是单冠(100%),第2次试验出现了1只复冠,而单冠所占比例为99.03%。
从冠形遗传的2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1,3,4的F1复冠鸡比例大于单冠鸡比例,而试验组2的F1单冠比例大于复冠比例,说明复冠性状与单冠性状均无明显的显性遗传。3个对照组中,对照组1 F1的2次试验分别出现9只和4只单冠,对照组2的F1在2次试验中均为单冠,对照组3的F1只在第2次试验中出现1只复冠,由此说明,冠形遗传性状出现了分离现象。
表1 冠形遗传规律第1次试验数据
表2 冠形遗传规律第2次重复试验数据
从表3,4可以看出,试验组5的F1在2次试验中的结果出现的黑羽比例(78.57%,69.35%)均大于麻羽比例(21.43%,30.65);试验组6的F1试验结果出现的黑羽比例(82.78%,85.27%)也均大于麻羽比例(17.22%,14.73%)。对照组2的F1出现的黑羽比例(92.75%,92.55%)均大于麻羽比例(7.25%,7.45%);而对照组3的F1出现的麻羽比例(99.32%,98.06%)大于黑羽比例(0.68%,0.97%)。
表3 羽色遗传规律第1次试验数据
从羽色遗传的2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F1中黑羽均显著多于麻羽,说明黑羽性状是显性遗传。2个对照组中,对照组2的F1在2次试验中分别出现了7只和10只麻羽,对照组3的F1在2次试验中均出现了1只黑羽,说明黑羽和麻羽均出现了羽色性状分离。
表4 羽色遗传规律第2次重复试验数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边鸡复冠性状与单冠性状均无明显的显性遗传;边鸡单冠和复冠在冠形遗传性状试验中出现了分离现象,这可能和边鸡的提纯有关。边鸡的黑羽性状为显性遗传,黑羽和麻羽在羽色遗传性状试验中出现了羽色性状分离,这也可能和边鸡的提纯有关。
以上所得结论是从表型特征得到,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未进行同步基因试验研究,将会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1]徐桂芳,陈维宽.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丁馥香,张李俊,魏清宇,等.右玉鸡品种资源现状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120-121.
[3]丁馥香,张李俊,魏清宇,等.右玉边鸡的采集与选育进展[M]//中国优质家禽育种与产业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李培峰,闫梦菲,魏清宇,等.右玉边鸡配套系肉用性能比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3):278-280.
[5]张跟喜,丁馥香,张李俊,等.边鸡生长曲线拟合和比较分析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75-177.
[6]张李俊,张丽,张跟喜,等.右玉边鸡体质量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205-1209.
[7]魏清宇,曹宁贤,崔少华,等.右玉边鸡不同品系产蛋性状比较[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81-784,790.
[8]李沁,曹宁贤,杨树荣,等.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土鸡(蛋)产业[J].中国家禽,2012,34(增刊):53-56.
[9]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0]丁馥香.图说蛋鸡养殖新技术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2.
[11]梁茂文,王呈,赵瑞生,等.中草药复合保鲜涂膜剂对鸡蛋的保鲜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92-95.
[12]蔚志文,武忠贵,贾效琳.小型蛋鸡养殖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7):62-63.
[13]孙桂荣,康相涛,李国喜,等.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4):118-122.
[14]王文杰,穆淑琴,张敬,等.鸡数字化精细养殖中营养需要量预测模型[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2):1-4.
[15]黎相广,严会超,曾佩玲,等.温氏土鸡和白洛克鸡胚小肠PepT1和NHEs mRNA表达差异及发育性变化 [J].华北农学报,2012,27(5):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