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 661699)
甘蔗产业是云南省仅次于“两烟”的第二大生物资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滇西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2]。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是目前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最快的县,甘蔗种植面积从2007/2008榨季0.20万hm2发展到2012/2013榨季的2.82万hm2,快速发展为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第二大县,仅次于临沧市耿马县。甘蔗产业已发展成为富宁县覆盖面最广、关联度最大的支柱产业,为富宁县广大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富宁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调查研究富宁县甘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对发展其他蔗区甘蔗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富宁蔗区主要分布在新华镇、板仑乡、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剥隘镇、那能乡、洞波乡8个乡镇;同时,在花甲乡、阿用乡2个乡有小面积种植,在里达镇、木央镇、田蓬镇3个镇有零星种植。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位于东经 105°14′~106°13′,北纬 23°11′~24°09′,海拔在142~1851.1 m。全县辖归朝、剥隘、新华、田蓬、里达、木央6个镇和那能、洞波等7个乡共计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其中有10余万农民种植甘蔗。全县国土面积5352 km2,其中,热区面积3480 km2,占总面积的65%;耕地总面积2.53万hm2,其中水田0.86万hm2,山地1.67万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6 hm2[3-4]。
富宁县是个光、热能丰富,雨量充沛,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农业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极端最低温-3.65℃,平均年总辐射量12035卡/cm2,平均年日照时数1764.5 h,活动积温6800℃,年均降雨量1199.6 mm,年均相对湿度83.5%,年均霜期8.3d,全年无霜期长达320d以上。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低差异大,呈现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全县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普厅河、那马河、驮娘江、西洋江、郎恒河、普阳河6条干流和29条支流;年降水量70.31亿m3、年径流量29.3亿m3,水资源总量达到34.5亿m3[3-4]。富宁蔗区温暖湿润,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凉同时,非常适合甘蔗生长和糖分积蓄。
1.2.1 甘蔗种植面积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08榨季以来,富宁县甘蔗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08/2009榨季增长幅度最大,随后几个榨季增长幅度逐年减弱,但均有显著增长。
1.2.2 甘蔗产量 2007/2008榨季以来,富宁县甘蔗总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单产变化呈波浪线型。农业单产在2007/2008榨季最低35.85 t/hm2,2010/2011榨季最高60.00 t/hm2。
表1 富宁县甘蔗种植情况
1.2.3 品种推广 富宁县主要推广应用的甘蔗品种为新台糖22号和粤糖00-236,其他品种推广应用面积极少。新台糖22号占总推广面积的58.5%~90.0%,粤糖00-236占总推广面积的19.9%~39.0%,其他品种占总推广面积的0.1%~10.0%。
1.2.4 栽培方式 富宁县甘蔗栽培主要以春植蔗和宿根蔗2种栽培方式进行生产。富宁县大力发展甘蔗产业,每年都在大面积增加新植面积,新植蔗以春植蔗为主,占总栽培面积的19.5%~79.4%。
1.2.5 蔗区类型 富宁县蔗区类型有水田蔗和旱地蔗2种类型。富宁蔗区主要为旱地蔗区,占总栽培面积的 80.5%~91.2%。
近年来,由于富宁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蔗糖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富宁蔗区主要以旱坡地为主,占全县蔗区的80%以上,蔗区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其中70%以上的旱坡地依靠自然降雨来发展甘蔗。由于甘蔗产业发展时间短和蔗区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蔗区交通设施落后。老蔗区道路长期缺乏管护,晴通雨阻现象比较普遍;新蔗区道路覆盖面小,标准偏低。特别是砍收季节,蔗区泥路的路面狭窄,遇雨容易被冲刷和发生滑坡,影响甘蔗原料向外运输,制约蔗糖产业发展。
富宁蔗区甘蔗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主要推广应用的甘蔗品种为新台糖22号和粤糖00-236,其他品种推广应用面积极少。新台糖22号占总推广面积的58.5%~90.0%,粤糖00-236占总推广面积的19.9%~39.0%,其他品种占总推广面积的0.1%~10.0%。由于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蔗区黑穗病、花叶病、黄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甘蔗产业健康发展。
富宁县甘蔗产业发展快,种植面积大,生产劳动力少,劳动强度较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甘蔗生产的发展。以富宁县2010/2011榨季的甘蔗机械化作业情况看,全县甘蔗机耕面积0.37万hm2,仅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18.2%,且全县以春植蔗为主,种植时间比较集中,增加了甘蔗种植时的劳动强度。富宁县80%以上的甘蔗种植依靠传统的生产模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相当低,制约着全县现代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富宁县甘蔗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产业的大力扶持。加快富宁县甘蔗产业发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甘蔗产业的扶持力度,如财政、金融、税收等的扶持[5-6]。富宁县蔗糖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可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支持,加快富宁国家级糖料产业基地、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滇桂现代甘蔗产业带、山地甘蔗典范区建设;并积极建设甘蔗保险体系,学习借鉴云南省临沧市、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甘蔗保险试点经验,建立富宁县甘蔗产业保险体系,保障蔗农收入,减低蔗农风险[7-8]。同时,继续争取农发行对富宁制糖企业的支持,推动富宁制糖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产量产值和效益不断提升,促进富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灌溉条件差是富宁蔗区甘蔗低产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引水治旱,加强蔗区灌溉沟渠工程建设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有效措施[9]。富宁县有80%以上的旱坡地甘蔗,旱地基础设施落后,抵御旱灾能力差。富宁县应加强蔗区水利、交通、耕作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改善蔗区基本生产条件,改变靠天种蔗的现状。同时,要结合推广应用抗旱甘蔗品种和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可有效地避开旱情或减轻受害程度。
富宁蔗区品种单一、搭配不合理,熟期比较集中,不能满足糖厂生产的需要,不利于整个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与国内甘蔗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选育适合富宁自然生态条件的甘蔗新品种,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双高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繁育示范,带动当地广大蔗农种植高产高糖新品种,改变品种单一的现状。同时,及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布局不同系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切实提高甘蔗单产,实现富宁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机械化已成为当前提高甘蔗产业素质的重要措施,是甘蔗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10]。富宁县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和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实,加强发展山地小型机械,提高山地机械化水平,是改变富宁蔗区生产效率低的根本措施。富宁县2010/2011榨季甘蔗机耕面积0.37万hm2,仅占甘蔗总种植面积的18.2%,机械化应用水平低,影响甘蔗生产效率提高。应用机械替代人工,提高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是富宁蔗农的迫切愿望。富宁可在归朝镇、洞波乡等大蔗区率先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和示范甘蔗小型种植机、培土机、收割机和装载机等机械,辐射带动富宁山地小型机械化发展,逐步提高蔗区机械化应用水平。
[1]范源洪,陈跃,杨清辉,等.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J].甘蔗,2004,11(3):58-64.
[2]张跃彬,吴正焜,刘少春.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8.
[3]富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富宁年鉴(2010)[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1.
[4]云南省富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富宁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12.
[5]王学仁,孔垂柱.云南省种植业优势产业发展实施规划[M].云南:云南省农业厅,2004.
[6]张跃彬.中国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分析[J].甘蔗糖业,2005(5):49-53.
[7]邓军,张跃彬.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发展[J].中国糖料,2011(2):75-76,80.
[8]李宏,李皎,陆俊文.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的完善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2(10):133-134.
[9]戚荣,江永.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24-26.
[10]张华,沈胜,罗俊,等.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9(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