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复活”

2014-09-10 09:13徐豪发自山东
中国报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临淄文化名城蹴鞠

本刊记者 徐豪 发自山东

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资源,对改善经济业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为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另一方面对各地来说也是金字招牌。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并且让金字招牌发挥效应,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9月15日至9月19日,本刊记者跟随“孔子故乡 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团,实地采访了山东省多个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军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和潜在竞争力的核心,是一座城市深层次的价值源泉。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才会拥有独特魅力和特殊气质,才会饱含绵绵不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据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世农介绍,1982年曲阜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济南、青岛、聊城、临淄、邹城、泰安、蓬莱先后获批。随着去年烟台、青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0个。

“山东有10座城市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不仅是对这些城市科学发展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它们在经营城市中体现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高度认同。这说明,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不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相反,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还会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发优势和持久动力。”李建军说。

“加强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转变地区发展方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不仅是文物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国家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之义。”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说,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资源,对改善经济业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让文化“活”起来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自姜太公封齐建国至秦并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多年。本刊记者在临淄地区采访看到,大部分故都建筑遗迹已经湮没,只剩下地名。如何让无形的文化“活动”起来,临淄做足了文章。

《战国策》中记载,“齐地方二千余里……,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在临淄,蹴鞠已经是风靡民间的体育、娱乐项目。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体育史学界专家多次指出,诞生于23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蹴鞠,是当今足球运动的起源。2004年7月15日,中国第三届国际足球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开幕式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郑重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淄博临淄。

2006年,蹴鞠就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刊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传承蹴鞠这项中外闻名的非遗,临淄区在全区中小学都开设了蹴鞠课程,大力普及蹴鞠运动和足球运动。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临淄也突出了其世界足球起源地的形象,用城市雕塑、标志建筑、标志符号等强化世界足球起源地在市民、游客心目中的地位。

在今年举办的第10届中国(临淄)齐文化节中,主办方围绕“足球故乡赏蹴鞠,春秋战国看临淄”这一活动口号,深挖齐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蹴鞠”、“探宝”两大品牌活动。中国齐文化专家、山东临淄齐文化博物院院长马国庆说:“发挥蹴鞠和足球文化的龙头作用,不断拉长和拓宽齐文化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齐文化产业带和文化产业园区,让齐文化成为临淄走向世界最响亮的品牌。”

从“神话”走到“现实”

《史记》中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9月17日,本刊记者在三仙山风景区体验了现实版的“神话仙境”。

“三仙山”本是神话中的仙境,蓬莱三仙山风景区以仙境“三仙山”历史传说为蓝本,自2004年起,由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斥资兴建,历时三年方才建成,将神话传说中的仙源圣地搬到了现实中,真真实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人们心中的仙境转变为现实。

其中,蓬莱仙岛,以清代界画大师袁江、袁耀《蓬莱仙境图》为蓝本;瀛洲仙境,以元代赵孟頫《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为建筑蓝本;方壶胜境,则取意于清代圆明园中的方壶胜景,再现了圆明园方壶胜境的胜景。

蓬莱市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长伟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蓬莱以仙阁文化游、精武文化游、海洋文化游为主打,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为主的复合型转变。2013年,到蓬莱的游客突破60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9%。

“目前,蓬莱古城格局保持完好,在老城改造建设中始终注意保存古城的文脉,未有大拆大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建筑遗存、遗迹、历史街区等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景观、视线、绿化三大通廊体系建设基本保存并更加优化。古城保护与开发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得到较好融洽。”蓬莱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规划处副主任侯兴华表示。

历史原貌展现文化厚度

9月18日,在烟台朝阳街区,本刊记者见到一片依山傍海、风格迥异的古建筑群。这里曾是17个国家的领事馆所在地,也是烟台近代制造业的发祥地,见证了烟台开埠150多年的历史。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徐明江告诉本刊记者,朝阳街始建于1872年,是烟台开埠文化的集中地,“早在100多年前,这里就是繁华的商业地段,遍布着商号、洋行和外国邮局,荟萃了几十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

记者在《烟台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中看到,烟台历史城区范围北至滨海,南至毓璜顶南街、建昌南街、环山路、二马路,东至东炮台、归岱山、解放路,西至海港工人大道、海港路、毓璜顶西路,是烟台市中心城区。那么,中心城区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现代化建筑如何与老建筑协调?

据烟台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科科长张维功介绍,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不仅仅是保护古建筑及文物遗产,像传统民居建筑风貌、近现代建筑风貌、视线通廊以及古树名木等都是形成烟台重要历史环境的要素。“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色彩,甚至语言、符号等要充分延续历史文化,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闻名于世的青岛,开埠虽晚,却异军突起,于1994年1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一座建制百年城市的历史算不上悠久,却有属于它的真实历史厚度。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建制历史百多年的青岛老城区的城市风貌以欧陆建筑为主。

此外,独特优美的地理环境、山海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架构、气势庞大交相辉映的城市建筑布局,有机结合的空间环境,使青岛形成了特殊的建筑文化。

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别墅群就是典型的代表,仅街区内就保存有320余栋历史建筑,于2001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青岛历经百年沧桑,逐步形成了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代表的城市建筑景观,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而八大关也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让历史文化惠及民生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2013年11月18日,青州市被国务院评为“历史文化名城”。9月16日,走进青州北门里古街,记者看到古色古香的街道两侧有阁老府巷、房家巷、铎楼庙巷、税课司巷、仓官巷等街巷和昭贤祠、房家祠堂、青年会等众多历史遗迹。

在北门里古街上,三五位老人在树下下象棋,一身红长衫的大爷眉飞色舞地说山东快书,青州府花边大套、捏面人、剃头挑子、大碗茶的场景真实上演……沿着古街走下去,许多民间百姓过去的“日常生活”都出现在古街上。

对于北门里古街来说,它见证了南阳城的兴衰。青州市文化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江涛介绍说,北门里古街的修复保护是古城保护修复建设的一部分,2012年启动。同时,青州市政府在北门里古街设立“非遗”表演点,常年有艺人在此踢毽子、说书、理发、推车打担、抖空竹、玩杂耍等,加强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古街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业务科科长马爱娟介绍,青州市财政部门每年拨款150万元为“非遗”艺术团展演者发工资,采取“政府买服务,群众享服务”的方法保证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下去,重新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临淄文化名城蹴鞠
蹴鞠
沾化至临淄高速公路北贾枢纽立交段选线研究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富足繁华的第一大都会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丹漆纱和素麻:临淄齐故城出土纺织品的一些认识
临淄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