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志琴
“现在画家太多了,吹嘘自己的也多,标榜自己获奖无数。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看了以后动心。打动人心,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不管大张还是小张,我每天都要画一张画。即便是有社会活动要参加,我也不能离开我的画。可以说我是一个勤奋的人。”谈到创作时,宋有才如是说。
熟悉宋有才的人都知道,尽管他有着长长一串头衔和各种荣誉,尽管他的作品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被国内外的收藏家所认可,但是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着勤奋创作。因为在宋有才看来,作品所传递的内容是他与其他人沟通的最有效方式,他希望能通过作品来传递沟通和观赏者之间的情感世界。
宋有才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画家,用我的绘画和别人沟通,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沟通联系方式。当然这不是你要向我索取什么,我要向你索取什么,我们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歪曲了。”因此,对于那些喜欢他作品的人来说,“无论我的画值不值钱,只要你喜欢,我就给你画。”
作为一位在绘画道路上前行了几十年的艺术家,宋有才对于绘画方面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从古到今的艺术家都在讲要继承创新,其实这四个字并不重要。因为继承和创新无论对于哪一种艺术形式来说都是根本。对一个画家来说,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到创新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这样一个画家才能成熟。我认为绘画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脱俗。脱俗、有个性,这是一个画家追求的目的。”
同时宋有才还强调,有个性并不意味着脱离水墨画的意境和韵味来胡乱创作,不能曲解“笔墨当随时代”的意思。他始终认为,风格是建立在一个社会环境下的,谁都想有个人风格,但是风格不是一时的风格,是随着知识、接触的层次在不断变化着的。
时下,一些标榜新潮的画家,不重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绘画技巧的锤炼,也缺乏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领悟和尊重。他们把艺术家的使命托付给市场,在创作中缺失心灵的对话和对“真善美”起码的诉求,当别人质疑其作品时,往往以“笔墨当随时代”为借口。
然而无论哪种时代背景下,追求完善的绘画本体性都是画家的必由之路。绘画的本体不仅包含个人阅历、文化素养、生活经验等对绘画的影响,更包含画家对客观物象的体察领悟能力以及凝练的绘画语言。
“美学美学,最根本就是让人舒服,舍其形画其神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一幅作品像都不像,再画成什么都不是,那就不是真正美学追求的东西了。现在有些画家追求大写意,我们知道写出来的东西其实不应该是你的绘画,而是写出你人生的哲理来。”宋有才如是说。
以水墨画为例,水墨画对用水用墨都颇为讲究,一张水墨画的好坏,用水用墨的好坏往往是关键。在宋有才看来,“中国水墨画不同于油画,要能表现出中国画墨色的韵味。一张三年前画的画,放到今天看,也要让人感觉到水墨淋漓,那才是用水用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现在画家太多了,吹嘘自己的也多,标榜自己获奖无数。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看了以后动心。打动人心,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为了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宋有才不断努力着。他告诉记者,“我每天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把我的画变得更好,让社会更能接受,不是说我的画画完了要卖多少钱。但是衡量一幅作品时似乎又不能离开钱,因为金钱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你的价值。一般来说,对方愿意出钱买你的画,前提一定是喜欢你的画,认可你的画。其实没有一个画家不想成名的,没有一个画家不想把自己的画拿到市场上让别人花大价钱去买,因为画家也是人,但是我认为这一切要取之有道。我只是用我的笔、我的绘画来打动对方的心。”
2014年4月,宋有才的画展将在加拿大举办。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和展出。此外,作品还被天安门城楼、中南海及博物馆收藏。然而对这些,宋有才并不愿意多讲,“我的绘画值多少钱,这个我不想说。这都是面上的事情,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艺术家分几个层次,人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是很不容易的,达到那种境界,也就是上到了塔尖,那是一个梦。也是我自从开始绘画那天,追求的最高境界。”
宋有才常常说,“虽然什么风格的画我都能画,但验证你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定位在每一个风格上,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才是我追求的目的。就像导演一样,他想拍艺术片,但是他也会拍商业片。绘画也是这个道理。首先自己得在实践中让自己充实提升,才能给别人带来更多丰富的感受。但我现在还没有完全获得丰富的感觉,我说的丰富是指艺术上的营养,不是说物质上的丰富。作为绘画人,我得有这样的空间和环境,才能有更好的作品。”
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宋有才在绘画环境的颜色方面做出了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尝试。“中国画有一个弱点,就是环境的颜色太欠缺。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格调,有一个协调性。就比如装修房子时不仅家居摆设要协调,也要和这个房间的色彩相协调,如果家具颜色很艳丽,房间的墙壁却是白色,就显得很突兀。这一点就像绘画一样。所有绘画,从古到今,从有山水那天开始,就是白底儿,黑墨,在上面再填点颜色。这都不应该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目的。”他认为,中国画坛到了今天,就应该有一个色彩上的丰富。“不是一个白纸上画一枝梅就足够了,每一张画要让人看着舒服,就像服装一样,色彩要丰富。这一点跟油画有点像,但又不似油画。油画不是用中国笔墨而来的。”因此,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能够看到环境颜色跟所有的画家不同的一点就是暖色居多。
青年时代,宋有才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绘画的热爱,也没有影响他走上绘画的道路。如今回忆起那段时光,宋有才说,“其实金钱和出去看展览学东西不能划等号,没有钱我们一样也能领略出很多东西。年轻的时候,我没有什么钱,但我一如既往也要看展览,也要临摹,也要写生。没有钱坐车去看展览,我就骑自行车去,在美术馆、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看展览,我可以在里面一天不吃饭。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些经历都是在帮助画家磨练自己的性格。”
如今,已近耳顺之年的宋有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把自己的作品留给后人,他认为这是他人生的最大享受。“大师是我追求的目标,但也不是唯一的目标,不是为了当大师而当大师。我想把我的作品留给后人,这是我最大的享受。其实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想对这个社会有贡献,但是每个人贡献的理念不一样,贡献的境界的也不一样。而我想留给后人一笔精神财富,尽管有人也许认为这是一个空口号。我认为只有给后人留下精神的财富,才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我才能收获精神上的享受,才感觉到不白来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