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股市的持续回暖正逐渐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这同时也给阳光私募带来了规模扩张的机遇。融智评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成立了1033只阳光私募新品,而同期只有106只产品进行了清算,新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数量大大超过清算数量,说明私募基金的规模扩张仍在加速。
除了新品数量的快速提升外,部分阳光私募产品认购门槛也出现了提升——前海旗隆基金发行成立的一款产品,认购门槛在1000万元以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情形说明A股对资金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
私募基金“大跃进”
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新品成立数量已经超过千只,这种发行数量上的“大跃进”凸显了行业进入规模扩张的时代。
那么,私募行业的规模发展是否预示市场未来几年将进入上行周期?
近期,前海旗隆基金发行的认购门槛超千万的产品具有较强的说明意义。旗隆“达尔文科技对冲一期”最低认购门槛为1000万元,此后仅用了4个交易日便募集成功。此前,王亚伟转投私募时也曾设定产品门槛为2000万元,但“私募门槛提高”的情形,历史上更多的出现在牛市时期,2007年牛市时,即出现过私募门槛提高的风潮。
除了旗隆基金外,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部分知名私募已有将门槛提高到300万元或者更高的打算。事实上,赵丹阳再度“杀回”A股后所发的私募产品认购门槛也是300万元起,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转型私募后发行的产品也是300万元起。
前海旗隆基金董事长代雪峰此前对外界表示,达尔文科技对冲一期的认购资金基本来自实业界,其逻辑是“股市在经过2011年的风险集中释放,2012年和2013年由于银根紧缩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反复整固后,股市底部基本探明,股市在大类资产中的配置吸引力上升,高净值客户入市意愿回暖”。
这些情形都说明,A股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在增强,部分“先知先觉”的实业资本已经通过私募渠道向股市开进。
牛市:最有可能在哪几年出现?
在市场经历了数年的调整后,目前的回暖是短暂的反弹,还是中长期牛市的开启?私募业界对此的看法颇有分歧。
代雪峰认为,如果要产生大牛市,不应该是现在,应该会在2017年至2022年。
“那个时候经济形势相对明朗,出口形势良好,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经济出现新的增长点,股市才会向好。从目前来看,很难产生大牛市。首先是出口形势严峻,当前出口面临的主要困境就是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反倾销。在出口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单依靠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经济的话,产生牛市是很难的;其次,从当前的消费结构来看,住宅消费明显产能过剩,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在房价不涨的情况下,对经济很难产生贡献,而传统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传统产业未来产生爆发式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因而大蓝筹的恢复性上涨就很有限。”代雪峰表示。
北京否极泰投资的董宝珍则认为,中国股市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已经具备了大幅度估值修复的条件。在时间上,历经了七年的调整,在七年的时间里,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创出最低,同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最低估值之一。对全世界主要股市的统计可以看出,世界范围内中国股市是最低估的,而同时中国的GDP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从大的逻辑上讲中国股市面临着确定无疑的估值修复。
“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是新牛市的过渡,但不能理解为新牛市本身。新牛市在逻辑上必然是要在房地产不确定消除的时候,才能诞生。”董宝珍如是表示。
“牛市论”在私募占主流
事实上,尽管私募业界对于目前是不是牛市的开始仍颇有分歧,但对于未来行情走出前期低谷的判断却相当一致。更有不少著名私募投资人明确的提出“牛市起点”的说法。
明曜投资的曾昭雄认为,第二季度的经济颓势在6月份发生了拐点性的好转,“改革式微刺激”持续发力、信贷货币放松以及外需好转是主要驱动力;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进一步改善了下半年的宏观形势好转的预期,这些宏观不确定性明显减弱,迭加极度偏低的A股估值水平,为本轮牛市行情的启动奠定坚实的基石,也验证了他年初以来持续坚持的“2014年是A股十年慢牛新起点”的市场判断。
“A股市场久违的牛市行情正在启动。牛市来了,该怎么做投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身处其中。不必过度在意什么时候会回调或震荡,也不必看得太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最大受益于大牛市的投资品种(或长期牛股)是未来经济的新蓝筹、新支柱。他们往往也是最具成长性或最大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推进及转型升级。从战略层面上看,在牛市的初期阶段,选择好投资标的比什么都重要。”曾昭雄如是说。
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更强调转换思维迎接“慢牛行情”,他认为股市已经进入“新常态”,要以平常心,从所谓钻石底,大牛市大反转思维转向分化慢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