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兴国 342400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吕丽英钟让佳侯煜林方绪璇欧阳建琼
江西省兴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兴国 342400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兴国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95例,年平均发病率15.04/10万,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潋江、长冈2乡镇。50.30% 的病例在4~6月发病;5~9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5.66%;495个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5∶1。在校学生占总病例数52.93%。结论科学实施免疫规划,提高适龄儿童MMR三联疫苗接种率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及发病高峰期的疾病监测,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近年来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990年我国将腮腺炎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004年开始通过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1,2]。2008年中国将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兴国县自2009年起实施麻腮风(MMR)三联疫苗适龄儿童免疫接种。为了解兴国县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更好地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现将2007~2011年兴国县腮腺炎疫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的兴国县2007~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资料和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兴国县统计局。
1.2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1]
2.1 疫情概况 2007~2011年,全县32个网络直报单位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腮腺炎病例4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其中2007年84例,2008年45例,2009年46例,2010年152例,2011年168例;2010年和2011年发病率分别为22.80/10万、24.31/10万,明显高于2007~2011年的平均发病率水平(χ2=21.031,P<0.001;χ2=34.147,P<0.00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季节分布 2007~2011年兴国县腮腺炎发病呈春季季节性高峰现象,4、5、6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人数的50.30%,其中4月为最高峰,占全年发病人数的17.98%,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2007~2011年全县2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城区119例(24.04%),长冈乡(县城周边乡)64例(12.93%)。
2.2.3 年龄、性别分布 2007~2011年报告病例中,男性338例,女性157例,男女性别比为2.15∶1。15岁以下病例占91.11%,其中0~4岁组占22.63%。5~9岁组占45.66%,10~14岁组占22.83%。见表1、表2。
表1 兴国县2007~2011年腮腺炎发病年龄分布
表2 兴国县2007~2011年腮腺炎发病性别分布
2.2.4 职业分布 2007~2011年报告病例中,学生病例数为262例(52.93%),幼托儿童报告病例数为103例(20.81%),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为97例(19.60%),三者病例合计占93.33%,其它人群报告病例数为33例(占6.67%)。见表3。
表3 兴国县2007~2011年腮腺炎发病人群(职业)分布
本次分析结果表明,流行性腮腺炎在兴国县的发病率较高,近5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且近2年上升趋势明显,提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仍是我们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全国其他省市发病水平相似[1,3],2010年和2011年报告发病例数明显高于2007~2009年,其增加的病例主要为2007年以前出生的儿童,未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适龄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MMR)三联疫苗接种率低,目前多数5岁以上人群无相关免疫史可能是重要因素。
本文结果显示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期在4、5、6月,时间分布与本省及省内其它市县情况一致[4,5],发病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下年龄组(占91.11%),其中5~9岁发病率最高,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其它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5]。发病分布符合腮腺炎流行特征,可能与当地气候以及托幼儿童、学生集中在人口密度大的学校 、5岁以上儿童多数无相关免疫史或免疫年限大于5年、男性儿童活泼好动感染腮腺炎病毒的机会比女孩子多等因素有关。
腮腺炎虽是丙类传染病,但其脑炎、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危害严重,发病以托幼儿童、学生为主,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传播,若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儿童无免疫屏障,则易引起爆发[1,4]。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MMR联合疫苗接种率的同时,把学校作为防控的重点场所,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儿童、学生的监测,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时查漏补种,加强疫病监测和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1,4,6]。
[1]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9):691-693.
[2]彭志强,吴承刚,疏俊等.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31-33.
[3]刘君,黄辉,黄辞冬.2005-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2007,22(8):540-542.
[4]成慧,王东海,郭世成等. 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61-463.
[5]甘仰本,廖征.南昌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1 ,27(4):433-434.
[6]华瑞珏,徐敏钢,黄瑾等.上海市闸北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4):195-197.
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pidemicparotitisinxingguocountyfrom2007to2011
Lv Liying, ZhongRangJia,Hou Yulin,Fang Xuxuan,Ouyang Jianqi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XingGuo, JiangXi, 342400
Objective: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parotitis in xingguo county from 2007 to 2011 yea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umps in the economic underdeveloped rural areas.MethodsUsing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metho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mumps from 2007 to 2011 years.ResultsTotally 495 cases of mumps were reported during the year2007 and 2011, incidence of annual average was 11.59 per hundred thousand. The highest average incidence of the 5 years were reported in Lian Jiang and ChangGang.About 50.30% cases were repoerted attacked between April and June. 45.66% cases aged from 5 and 9 years old. The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was 2.15∶1. Students accounted for 52.93%.ConclusionCarry out scientific immune plans and improve the school-age children MMR vaccine coverage, meanwhile, focus on strengthening surveillance of high-risk groups, key areas and peak of disease incidence , these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mumps.
Mumps;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fectious diseases
吕丽英(1978-),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钟让佳,Email:xgcdcywk@163.com
R512.1
A
1007-8517(2014)04-0076-02
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