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峰+易春涛+浦斌红
摘 要 舒缓疗护近年来在各医疗机构内广泛开展,但对于在中医思想与理论引导下,整合相关中医医疗资源,将系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理论与实践方法应用于舒缓疗护的探索性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笔者通过论述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构建的各项具体措施,探讨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舒缓疗护 中医中药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6-0018-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lliative care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G Yunfeng, YI Chuntao*, PU Binhong
(Feng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he palliative care is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in the variou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recent years, b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related resourc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atical theory of the special services and practice way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palliative care was basically in a blank stat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establishing the palliative care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alliative ca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arious detailed method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alliative c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construction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前3位死因[1]。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持续增高,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愈加强烈,所以舒缓疗护(palliative care)成为了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2-3]。舒缓疗护主要针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之末期病患(以晚期肿瘤患者为主),临床应给予控制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还要关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能安祥、无憾、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4]。
在此方面,中医中药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舒缓疗护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5]。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应用呈现“碎片化”发展,仅个别医疗机构采用汤药及针灸等方法缓解癌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方法单一,整体疗效局限。而目前对于将系统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理论与实践方法用于舒缓疗护的探索性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笔者通过论述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构建的各项具体措施,探讨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并吸收了古代哲学及儒、道、释等宗教思想及生命观念,对人的生老病死、生长壮老有着独特的理解及阐述[6-7]。中医固有的理论和经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精气学说、气化学说相融合,揭示了中医生命观的内涵。中医生命观首先是“贵生”,认为生命质量是最可贵的,注重生命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完全符合舒缓疗护的根本原则。中医舒缓疗护与人文关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比现代医学,中医开展舒缓疗护可以给予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
中医药特色科室
以中医人文关怀理念为基础,设置体现中医特色的科室,如科室病房装潢、装饰整体体现中医文化格局;病区宣传栏中摆放中医舒缓疗护宣传资料;根据需要设置中药熏香,用以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床上放置适合不同患者的药枕,提高睡眠质量,使患者能够感受到中医特色的舒缓体验。
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宣教
祖国医学认为,阴阳自始至终地贯穿着人生命的全过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匀平,名曰平人”。天、地、人共为一体,所以人必须“法于阴阳”,顺时摄养,移情易性,以臻形神相俱,而尽颐天年矣。以中医特色的哲学、伦理理论为主,结合舒缓疗护的相关知识,进行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希望患者积极面对人生,而其家属可以正确面对亲人最后一程,同时也照顾好自己,修复自身情绪。
中医舒缓疗护队伍
设中医舒缓疗护专职医生、护士2名、心理医生、医生及护士均需接受相关的正规培训;招募具有爱心的志愿者(首选有中医专业背景),如退休或在职的中医医务人员、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等,被招募者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中医相关业务技能。
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疗护方法,而这些方法与现代医学对症治疗相结合,相辅相成,可作为干预疾病末期患者的有效措施。
如中医情志疗法,利用人的情志变化调整脏腑气血阴阳。通过矫正负性情志、提高心理自我防御机制,使精神的良性导向作用于机体,从而干预疾病。作为一套成熟的中医特色心理疗护方法,具体方法可包括:五志相胜疗法、劝说开导疗法、疏导宣泄疗法、移情易性疗法、顺情从欲疗法、激情刺激疗法、暗示疗法等,以调节和控制患者的情绪与行为为主,临床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使用。五行音乐疗法是中医舒缓疗护方法中的另一大特色,对于临终患者的情绪波动,医者通过五音阶中角、徵、宫、商、羽与人的五志(怒、喜、思、悲、恐)有机地联系,给患者以相应音阶的音乐[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临终患者的痛苦,改善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其他如口服中药及采用药物敷贴、贴脐、芳香疗法、针灸、火罐、耳穴、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缓解患者病痛,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及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帮助面临丧亲之痛的患者家属尽早走出心理阴影,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得到解脱。
讨论
中医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中药疗法内容丰富、手段多样,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中医思想与理论为指引,通过发挥中医独特的优势与特色,整合中医相关医疗资源,如开设体现中医文化氛围的病区,开展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宣教,建立专业中医医护队伍、志愿者队伍及制度规范,提供以中医情志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为主的中医特色服务,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及针灸、耳穴、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的各项中医药手段,从而构建完整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舒缓疗护体系。对社区临终患者进行中医药综合干预,达到缓解临终患者病痛、给予其身体与心理上舒缓体验、提高临终生命质量的目的,使患者能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
对于构建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及价值为:①可体现社会人文关怀,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②弘扬中医药在干预舒缓疗护中的独特优势;③所采用的方法系中医传统疗法,减少患者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成本,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④通过落实该体系的构建科学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其研究成果可在全市各医疗服务机构推广应用,以填补中医药特色舒缓疗护的“空白”。
参考文献
严勤, 施永兴. 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伦理探讨[J]. 生命科学, 2012, 24(11): 1295-1301.
刘颖颜, 陈利群. 舒缓照护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 上海医药,2013, 34(8): 10-14.
施永兴, 王光荣. 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7.
施永兴, 王光荣. 缓和医学理论与生命关怀实践[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0: 8-13.
肖瑶, 朱可蓥, 符文彬, 等. 中医结合哲学与宗教对临终关怀的指导与运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5): 1600-1603.
尤吾兵.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1(1): 116-117, 125.
张秀峰. 中国传统生死观的伦理内涵及现代启示[J]. 医学与社会, 2009, 22(7): 52-53.
余瑾, 谢芹. 音乐治疗及其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5): 461-463.
(收稿日期: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