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华
黄缨岚老师执教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节以欣赏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很多教师怕上音乐欣赏课,他们认为,欣赏音乐无法将成果具象地呈现在某个客观事物上,教师无法看见欣赏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但在这节课上,黄缨岚老师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变得“可知”“可感”“可见”,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和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让大家清楚地“看见”了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
课程伊始,她请学生学做“小指挥”,用指挥图示体验二拍子波尔卡和三拍子圆舞曲的不同韵律。学做“小舞蹈家”,用动作体验两种舞曲的不同步伐。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以身“体”之,用心“验”之。这种情境式的参与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受儿童喜爱。在拓展延伸环节,黄老师精心准备了与《雷鸣电闪波尔卡》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狩猎波尔卡》和《爆炸波尔卡》。她让学生从听觉入手,认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猜谜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答案也五花八门。儿童的快乐源自创造,他们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想象成定音鼓和镲,创作表现“雷电”对话,充分感受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在全体学生整齐地用双手和凳子演绎雷与闪电的“对话”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身子向前倾着,嘴巴张得大大的,浑身上下充满了音乐的灵气和艺术的气息。
儿童学习音乐的方式“看”得见。有研究者曾经对人的肢体语言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学校里,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成绩越好。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是音乐学习最好的方式。
在这节课中,黄老师抓住每个乐段中不同的音乐要素,设计不同的参与方式来让学生聆听音乐。在主题a的欣赏中,黄老师用波尔卡常用的舞步“踏点步”来体验不断重复的二拍子波尔卡节奏。接着,她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在什么地方变化了舞步?并思考她新加入的“跳踏步”与第4、5小节节奏的关系,进而让学生了解音乐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于波尔卡舞蹈。
在欣赏主题b时,黄老师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图形谱。黄老师设计的图形谱用点和圈将旋律的高低和织体的变化表现得非常清晰,接着她引导学生先看图形谱,然后用动作将音乐的变化表现出来。学生的耳朵听着音乐,眼睛看着图形谱,身体随着音乐颤动……各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欣赏过程。
在主题c的欣赏中,她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找到“镲”与“定音鼓”谁先谁后,然后随着音乐一起敲击。这种欣赏方式,要求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极高。当学生的演奏与音乐协调一致时,旋律也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在黄老师的音乐课上,我们不仅“看”见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状态;也“看”见了他们欣赏音乐时复杂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我们还“看”见了音乐教育背后的教师。黄老师深知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她选择了多首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和波尔卡给学生欣赏,和学生约定在来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不见不散。黄老师是一个对音乐教育痴迷的人,上百遍的聆听揣摩、反思修改,让她的教学技艺日臻纯熟。黄老师是一个爱儿童的人,她真心喜欢学生,关注儿童的音乐学习,并努力让音乐课成为儿童的真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