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研究
——基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4-09-09 02:42菏泽学院经济系山东菏泽274015
商业会计 2014年12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会计学实务

(菏泽学院经济系 山东菏泽274015)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高校培养学生根本在于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并依此设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目前引起众多学者普遍关注的是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无论是本科、专业还是职业教育,都应当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会计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我国教育部将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目前国内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相对于会计学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而言,更重理论而轻实践。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众多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也同专科或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一样,选择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但由于课程数和课时数较少,无法适应会计学本科培养目标,造成会计学本科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践能力也不高。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常面临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困扰;用人单位则反映,许多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动手能力差,不会填写支票、汇票,不会点钞,甚至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时也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形成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

二、建议

(一)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而实践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课以及实验课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许多高校中,虽然有部分实践课程如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但数量极少,部分课程内增加了实验课时,但门数不多,课时也较少,相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应当广泛开设实验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可以分别用2周的时间,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以及毕业实习实训等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外还应当在现有理论课程当中增加实验课时,适合增加实验课时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课程,每门课实验课时不应低于16个课时。

(二)调整实验模式

目前开设实验课程的高校大多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利用会计实验室课程配套的软件。首先由教师提供实验资料,然后学生各自根据资料通过实验室电脑进行实验。第二种不借助实验软件,而是通过纸质材料在实验室完成实验。由教师提供试验资料,学生通过填制纸质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完成实验。这两种模式除采用方式不同外,都是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只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实验能力,忽视了团队协作。同国外本科生相比,国内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不善长“group work”。在实验课中,不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实验。如在购销业务实验中,让学生分别作为购进方和销售方,让销售方向购进方开具销售发票,并根据记账联记账,一个作为会计登记收入明细账,一个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购进方根据发票联确认购进,抵扣联则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凭证,购进方一名学生作为会计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一名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通过这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广泛采用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决定着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只是扮演了听众的角色,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种授课模式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计划中可以考虑增加案例课。案例教学通过对会计案例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合到会计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会计实务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前由教师将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案例中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由学生做主导,教师必要时进行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认识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对其认识不全面之处进行补充。案例课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务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四)加强校企联合

学校可以同企业加强联合,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将模拟实验搬到企业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真领会会计理论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校企联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开设会计实务课程,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讲授。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会计实务工作,分成若干个专题展开。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讲授会计实务相关知识,可以避免纸上谈兵的缺点,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领会。校企联合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夕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务操作。这种方法一个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直接接触实务,在企业通过直接从事出纳等工作,将会计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可以同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方便。

(五)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讲授会计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师许多都任职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等工作。这些教师直接接触会计实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实务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目前来看,国内高校招聘的教师大多为应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这就导致许多会计学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没有接触过会计实际工作,实务经验相对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也都是教材层次的书面理解,缺乏实务层面的认识。教师实务经验的缺乏,必然影响授课的效果和质量,限制了学生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因此国内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外做法,鼓励会计学专业教师在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接触到的实务案例的讲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能够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六)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在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时,大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考试或结合期中考试为最终成绩,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以一两次考试定“生死”的考核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闭卷考试的试题题型大多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有些课程考试试题还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即使涉及到计算或简答等题型,也大多是记忆性问题,分析题以及综合题所占比重较低。这就使得学生靠期末或期中突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这种考核模式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以记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所学会计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明显违背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考试中,应当改革考核模式,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可以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实验报告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的重视。另外在闭卷考试中还应当改革考试题型的设置,减少选择题等记忆性试题的比例,尽量杜绝出现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增加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分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会计学实务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