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看一堂课,我们习惯于从“怎么教”的角度去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眼中所见的是教师的风采和学生的精彩。但是,这样的好课,往往好看不好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教什么”的角度去看课,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师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这样的课,在于教得对不对,不在好不好;你看得明白,就能教得出来。就一堂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语文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紧迫。
在一般人看来,“教什么”似乎不是问题,而在语文教师看来,是一个千古难题:语文课程中没有明确,语文教材中没有呈现,语文教参中也没有可以确定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学内容究竟在哪里?就在一篇一篇的课文里,唯有有心人才能看得见,看得准,看得透。
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白纸黑字,有眼人都看得见;但是不用心,那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就会被视而不见,白白从你眼前滑过、溜走。《水》这篇散文体小说中有一段文字,细致描写了一勺水滑过全身时的心理感受,其中“吸吮”和“润湿”两个词语读来不太顺口,习惯性地读成“吮吸”和“湿润”。粗一看,只是一个认读问题;细一看,“吸吮”与“吮吸”、“润湿”与“湿润”是两对“词序颠倒”的词语,是一个“语序”知识。语序颠倒,词语的含义就发生了细微的差异,其表现力就迥异。如:“吸吮”重在“吸”,张开嘴急切地吸水;“吮吸”重在“吮”,聚拢嘴缓慢地吸水。文中用“吸吮”,细腻地再现了身体的每一个毛孔畅饮的“嗞嗞”声,把那种喝水后解渴的快感和舒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不在“语序”颠倒处停留片刻,就错失了一道教学的风景。而这样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非有心人看不见。不仅如此,课文中没有写的,有眼人也没看见的语言文字,就更值得用心去琢磨一番了。写出来的,你可以看到万般的好处;而没写出来的,你可以窥测作者的意图,还可以发现言语的秘密。
其实,课文中所写的、没写的,你从中所能看到的教学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课堂中,学生所带来的见闻、见识,远远超出了教材的局限,你不用心去倾听,去思辨,去凝练,你就看不到那些鲜活的、源自学生的教学内容。善教的老师,正在于有自觉的课程意识,善于化用一切教学资源,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进而把看得见的变成学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教学内容。
看课、评课、研课,需要用专业的眼光,用心看“教什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