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静
摘要:作为公司管理当局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介绍,来分析公司管理层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形式下公司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而实现企业价值是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共同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更好地实现公司价值链的整体增值需通过一系列的安排来实现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协同。
关键词:价值链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协同
一、引言
公司规模的壮大引发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导致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共同的理论基础,但两者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的不同。虽然有关两者关系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司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受托经济责任及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价值链管理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设计和运行均需考虑价值链管理理论对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讨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时,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论点。2004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在美国银行管理学会信托风险管理年会中提到,董事只有有效监督内部控制才能对他们的指令是否得到正确的执行得出合理预期,认为正确落实内部控制是进行公司治理的前提,并指出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包括公司治理,强调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即为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黄世忠(2001)提出强化“健全内部控制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的重要前提是公司治理。吴水澎和陈汉文等(2000)、程新生(2004)均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互包涵的嵌合关系。王蕾(2001)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具有相关性,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体现出来,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杨雄胜(2005)提出,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基础,没有一个系统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将会变为一纸空文。
笔者认为,因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既有差异又有交叉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特点,利用“嵌合论”更能准确地描述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为:第一,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也不仅是主题和环境的关系。没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将丧失完整性,从而会导致内部控制失败。第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在内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相互对应性。无论是设计内部控制还是设计公司治理均需要考虑对方的模式与特征,并使其与它相适应。第三,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依赖性,忽视两者的这种关系将会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无法实现。本文将试图从价值链管理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并利用“嵌合论”,通过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价值链管理理论
价值链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管理,即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各项战略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信息流和物流等。企业主营业务从设计、生产到营销、交货以及企业所发生的对产品有辅助作用的各项活动均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现出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管理理论是用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寻找方法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工具。企业可以通过流程重组或在企业的战略层、管理层以及作业层实施一系列的价值增值措施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来分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因为价值链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构成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形式。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有价值创造作用的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方法,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为价值创造提供有效的支持,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他们从特定意义上构成了价值链管理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价值链管理构成内部控制的特定对象,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和价值链管理活动在控制对象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内部控制的着眼点是激励和约束,而激励和约束的对象既包括行为者,也包括行为者所实施的业务活动。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对象其实就是价值活动及增值过程。公司治理是对管理层及董事的各种活动的管理,它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要实现价值增值,公司治理活动就应当充分借助于价值链管理这个重要手段。
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首先,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方面来分析两者的不同。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通过一定的制衡机制,利用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运作,使其自身的约束力能够影响到管理层,使得管理层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过程。而内部控制是指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以及促进相关法律的遵循等提供合理的保证,进而为企业价值的增加创造良好的支撑。另外,针对企业价值链上的各种因素,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制约和激励对象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其中“从股东到董事会再到总经理”这个链条上的各个节点组成了公司治理的主要对象,并且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会形成的一种制约机制对促进公司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起到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的主要实施对象在于总经理,还包括董事会、职能经理和执行岗位。但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会计控制等主要形式对其控制对象进行管理,阎达五教授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并认为必须以价值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建设和发展会计理论。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嵌合论”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存在着相互重叠的区域,它们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很强的关联关系。其中相互重叠的部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约束对象上,董事会和经理层是它们共同的控制主体。基于公司价值创造的活动过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设计和实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时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有利于共同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目标,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的重叠或交叉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手段上,其中包括激励与监督、职权分配和信息传递。每个公司只有拥有明确的职权分配,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内外部信息传递系统,才能在公司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公司价值的增值。最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目标上具有链接性。在董事会对管理人员实施授权,并保证层层授权在具体业务流程中得到切实充分的实施时,需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来保证具体业务活动朝着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公司治理的目标进一步延伸就形成了内部控制的目标。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使得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联系更加紧密。
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
在企业的众多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创造价值,企业的价值增值主要是由企业的价值链上特定价值活动实现的。协同效应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价值增值的源泉。所谓协同效应,简单说就是1+1>2。具体来说是指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被分解的各项活动实现相互协调后,通过耦合手段来实现各项战略活动的有机整合,实现企业整体性功能,这种功能远远大于各项活动的简单相加。利用协同效应能够降低公司各项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形成难以被模仿的强大的竞争优势,进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分析,两者之间的交叉部分为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协同提供了条件,但是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增加企业价值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一)建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联盟机构
在横向上,这种协同管理的范围要跨越它们所涉及的多个专业领域。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在纵向上要贯穿于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这不是由单一的职能部门所能够提供的,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协同管理联盟,由董事会、管理层甚至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其优势在于可以综合各个不同层次的优点,为公司治理活动和管理与监督活动的实施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协同管理联盟机构的建立将为公司的管理工作带来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并能够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该管理联盟机构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当由公司最高管理层提出并组织建立,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制定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以为管理联盟机构的运作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引进或培育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员工参与到该管理联盟机构中。这种具有先进的知识技能、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实际业务操作实力的人员,可以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最优方案。第三,这种协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公司内部直接建立一个具体的协同管理联盟机构,从内部控制部门和公司治理层中挑选人员直接任职;二是无需组建一个机构,而是通过政策规定定期由这两个部门选派代表来参与会议,具体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它在不占公司太多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各自核心优势,但存在控制力差的缺陷。
(二)建立协同管理的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协同优势,是获得持续协同和长远竞争优势的途径。为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信任和激励机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首先,要注重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关的文化的协调性。应当树立公司文化归属意识,以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公司目标为指导,运用基调相同的评价标准进行绩效管理,形成对风险问题、决策和合作重点的认同感,在实践中努力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并不断改进,明确目标,共同前进。其次,利用“感情基础”来作为维系这种协同模式的主要手段。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相关人员长期在同一企业内活动,或多或少对企业存在一定的“感情”,利用这种对企业的忠实情感,有利于更好地协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后,利用公司的政策或制度。当文化和感情无法达到协同作用时,通过公司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他们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因此,可以说文化是协同的根本,感情是协同效应的纽带,而政策和制度是实现协同效应的有效保证。只有相互结合,综合利用,建立一个基于协同管理的信任机制,才能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提供支持。
(三)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有效条件,并将为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实现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协同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保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化的因特网平台可以为协同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同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问题可以快速的得到解决。利用先进的ERP系统开发适合的信息交流平台,采用先进的协同管理软件,能够为不同管理层快速掌握自身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提供支持。
五、结语
为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协同管理,我们需要在公司战略、组织结构、公司制度和政策、员工招聘以及内部培训方面做出重大的调整,这必将会对公司内部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实现协同管理,是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在综合利用资源,实现节约成本,优势互补、统筹协调方面发挥重大优势,而且对实现价值增值也具有重要作用。协同管理体系构建需要企业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需要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内部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内部体系的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向本国其他企业学习还是向外国企业学习,我们都应当立足实践,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目标、优势和劣势实现自身的创新,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做贡献。X
参考文献:
1.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
2.赵保卿.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及目标定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5).
3.龚立新,李四海.双重委托代理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J].华东经济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