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2014-09-08 03:28游海林吴永明徐力刚刘丽贞杨春燕
江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铁盐钝化剂底泥

游海林,吴永明,徐力刚,张 杰,刘丽贞,杨春燕

(1.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330096,南昌;2.江西省鄱阳湖重点实验室,330096,南昌;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

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游海林1,2,吴永明1,2,徐力刚3,张 杰1,2,刘丽贞1,2,杨春燕1,2

(1.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330096,南昌;2.江西省鄱阳湖重点实验室,330096,南昌;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08,南京)

针对目前在单纯控制河流与湖泊外源污染条件下,由底泥释放出来的内源污染物仍能导致水体发生再次污染及富营养化的现象,从污染水体底泥着手,提出一种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的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即原位钝化技术。该技术利用加入对底泥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钝化剂,经过沉淀、吸附等理化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阐述了原位钝化剂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功能以及优点与不足,对比分析了铝盐、铁盐、钙盐钝化剂以及这3种钝化剂的相互组合及其与其他材料搭配形成的复合钝化剂(称之为组合钝化剂)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概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是组合钝化剂的推广及应用,另一方面则是研发新型的钝化剂。

水体底泥污染;钝化剂;原位钝化

0 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以及人类活动逐渐加剧的共同作用,大量的外源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雨水冲刷等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由于没有及时迁移与输出,大部分污染物最后都沉积于底泥中并逐渐富集,导致多数湖泊底质遭受严重污染[1-2]。大量研究报道证实,一旦条件适宜,如底泥上覆水缺氧、风浪扰动、夏季升温或pH值偏离中性时等,即使河流与湖泊水体等外源污染得到控制,从底泥中释放出来的氮、磷营养元素,仍会导致湖泊的富营养化,形成水体的二次污染[3-5]。据报道杭州西湖沉积物每年磷的释放量达到1.3 t,而巢湖更是达到每年的220 t,大量的磷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6]。国外的许多河流与湖泊,诸如瑞典的Erken湖、著名的美国5大淡水湖群、欧洲的莱茵河、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及德国的汉堡港等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底泥污染,有的甚至发生大面积的水域黑臭现象[7-9]。底泥污染对人类与湖泊、河流等生态系统具有危害作用。美国EPA 在1998 年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已发生2 100 起关于鱼类消费问题的事件,多次证实污染来自于底泥[10-11]。在我国也已发现并证实了水体底泥具有生物毒性,如乐安江在20~195 km 段沉积物均显示出毒性;苏州河底泥与河水均具有生物毒性[12-13]。因此水体底泥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预防与治理已经势在必行。

国内外关于水体污染底泥控制技术的研究报道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污染底泥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即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14-15],两类控制技术的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原位钝化技术通过抑制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来控制水体营养盐含量,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6-17]。本文主要围绕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介绍。

图1 底泥污染处理技术分类图

1 原位钝化技术原理与功能

原位钝化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加入对污染物具有钝化作用的人工或自然物质,也就是所谓的钝化剂,经沉淀、吸附等理化作用,降低水体中的磷浓度,同时将底泥中污染物惰性化,在污染底泥的表层形成隔离层,增加底泥对磷的束缚能力,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从而达到净化底泥与水体的作用[18-19]。原位钝化技术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13]。运用原位钝化技术处理底泥污染主要具有如下3个方面的功能:1)加入的钝化剂在沉降过程中能捕捉水体中的磷与颗粒物,从而使水体中污染物得到较好的去除;2)钝化层形成后可有效吸附并持留底泥中释放的磷,从而有效减少由底泥释放进入上覆水中的污染物量;3)钝化层的形成可有效压实浮泥层,减少底泥的悬浮[20]。

图2 原位钝化技术工作原理图

2 原位钝化技术优点与缺点

原位钝化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去除水体和底泥中的磷,同时对底泥中的黑臭现象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有效期可以维持较长时间[21-22]。原位钝化技术由于其具有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在治理河道和湖泊底泥内源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然而,钝化剂一般为纯化学药剂或改良后的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易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毒害作用,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24-25]。另外钝化剂原位施加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造成不同区域添加的钝化剂不均匀,从而影响原位处理的效果。

3 原位钝化技术钝化剂来源与选择

在原位钝化技术中,钝化剂的选择十分关键。运用钝化技术时应考虑到钝化剂使用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此外由于河流与湖泊等水体面积及容积相对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钝化剂,因此还应考虑钝化剂的购买价格与成本。当前常用的钝化剂主要有:铝盐、铁盐、钙盐,另外这3种常用钝化剂相互组合及其与其他材料搭配形成的复合钝化剂也有少量报道[14,16,18]。下面对这几种钝化剂的特点及使用一一作简要说明。

3.1铝盐

铝盐钝化剂是最早使用的钝化剂,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钝化剂,常见于废水与饮用水的处理中。使用铝盐钝化剂具有4个方面的特点:1)钝化效果较稳定,不受氧化还原电位影响;2)处理效果较好,可使水体中磷浓度降低30%~90%;3)有效时间长,一般可以维持在1-20 a,平均可以达到10 a;4)处理成本低。另外,铝盐钝化剂可以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铬、铜、铅、锌(Zn) 等[23]。目前主要使用的铝盐钝化剂主要有硫酸铝(明矾)、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在实际使用中,铝盐钝化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钝化剂的用量、pH值、水体中的碱度、扰动强度等[26-29]。

3.2铁盐

铁盐对水体和底泥中的磷去除和释放控制主要是通过铁氢氧化物的吸附絮凝作用而实现的。在碱性、氧化状态条件下,Fe2+被氧化Fe3+,铁盐水解可生成Fe(OH)3絮状物,Fe(OH)3除了可以吸附不稳定扩散状态的胶体之外,也能吸附水体中的磷,并在底泥表面形成一个氧化“微型区”来控制底泥磷的释放。另外,Fe(OH)3能够与磷反应生成FeOOH-PO4络合物与磷酸铁等达到去除磷的目的[30-31]。在实际应用中,铁盐极易受到氧化还原条件和pH 值变化的限制。目前常使用的铁盐钝化剂主要有氯化铁和硫酸铁等。随着对铁盐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复合铁盐与高分子聚合铁盐也被逐渐应用于底泥污染的处理中,如复合亚铁、聚硫酸铁等,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8]。

3.3钙盐

钙盐被应用于底泥污染的治理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其原理主要利用钙的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通过形成羟基磷灰石去除水体中的磷[32]。在应用过程中,可向湖泊中投入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碳酸钙能够吸附磷,尤其是当pH值>9时,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另外,Ca2+和P在pH值高的情况下能形成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在pH值>9.5的情况下溶解性最低并且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强[33]。在实际应用中,钙盐作为钝化剂的时候需要控制水体和底泥中的pH值[30]。常用的钙盐主要有有熟石灰、氯化钙、氧化钙及硝酸钙等。

3.4组合钝化剂

针对铝盐、钙盐和铁盐3种钝化剂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有学者提出将组合钝化剂应用于污染底泥的原位处理技术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胡小贞等采用铝酸钠和石灰为pH 缓冲剂,运用并用粘土矿物对硫酸铝进行改良,研究不同剂量的硫酸铝对滇池污染底泥磷钝化的效果发现,所有经处理后的底泥中的Al3+的浓度均小于0. 05 mg/L,该浓度的Al3+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作用[24]。陈雷等将铝盐、土和钙盐组成的复合钝化剂应用于滇池重污染湖湾福保湾的现场围格中表明,该复合钝化剂对底泥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处理后的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和有机氮浓度减低,水质改善作用显著[25]。组合钝化剂具有处理污染效果好、改善水质明显以及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小等优点,为钝化剂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4 原位钝化技术实例应用与效果

在国外,原位钝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等污染水体底泥治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1975年的West Twin Lake,1978年的Mirror Lake,1980年的White Lake,1986年的Morey Lake,1991-2002年的Green Lake以及美国的Cammbell Lake、Kitsap Lake等湖泊,在用铝盐处理后钝化底泥中磷的时效能够达5-12 a之久[26]。Prepas et al.运用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对加拿大的2个湖泊(Halfmoon Lake和Figure Eight Lake)进行修复并作了长期跟踪监测发现,处理后2个湖泊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远远低于处理前的浓度[27]。

目前,在我国开展原位钝化技术处理水体污染底泥的实例应用还不多。关于钝化技术报道较早见于1996年长春南湖湖区内用聚乙烯材料围成直径2.8~3.2 m的圆柱形围栏,并在围栏内进行硫酸铝钝化底泥的试验,结果表明经钝化处理后围栏范围内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54.0%~80.6%[28]。成晓玲等在星湖分别投加铝盐和铁盐钝化剂治理污染底泥,经过对比分析发现2种钝化剂都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能脱除水体中50%左右的磷含量;且相比于铁盐钝化剂而言,铝盐更容易净化湖水水质,并且药剂用量较少[29]。

5 讨论与展望

随着天然水体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对水污染治理也越来越重视,政府对于河流与湖泊的外源污染控制力度逐步加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水体底泥释放出来的内源污染,仍旧使我国河流与湖泊等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因此内源污染的治理日显重要,已经成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原位钝化技术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污染水体底泥减量化及无害化,由于其具有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在我国水体底泥污染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加显著。然而原位钝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水体和底泥中的pH值维持在6~8的时候,铝盐钝化剂去除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但是一旦水体中的pH值不在这个范围内或者Al3+浓度大于50 μg/L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甚至导致鱼类死亡,故应用铝盐的时候需要考虑生态风险。铁盐对水体无毒性,但是铁盐容易受到氧化还原条件和pH值变化的限制,故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措施(如曝气或人工循环)进行。钙盐钝化剂处理污染底泥时,应注意药剂的用量问题,钙盐(氢氧化钙)含量过高不仅会增加水体中的碱度,同时对水生生物也有危害作用。另外,钝化剂在施加的过程中难以控制,容易造成河流与湖泊底部区域加药不均匀而影响钝化效果不理想。组合钝化剂能够将铝盐、钙盐与铁盐3种钝化剂各自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同时又可以弥补某一种钝化剂的缺点与不足,因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及应用前景,另外新型钝化剂的研发也是未来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工作重心之一。

[1] 曹金清,王峥,王朝旭,等.污染水体底泥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06-109.

[2]于万辉,王俊杰,臧淑英.松嫩平原湖泊底泥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2012,32(8):1000-1005.

[3]唐艳,胡小贞,卢少勇.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技术综述[J].生态学杂志,2007,26(7):1125-1128.

[4]钟继承,刘国锋,范成新,等.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I.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J].湖泊科学,2009,21(1):84-93.

[5]黄廷林,杨凤英,柴蓓蓓,等.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2032-2038.

[6]王茹静,赵旭,曹瑞钰.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J].新疆环境保护,2005,27(3):5-8.

[7]Pant H K,Reddy K R.Phosphorus 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stuarine sediments under different redox condi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1,30:1474-1480.

[8]Xie L,Xie P.Long-term (1956-1999) dynamics of phosphorus in a shallow,subtropical Chinese lake with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J].Water research,2002,36(1):343-349.

[9]郭笑笑,刘丛强,朱兆洲,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1,30(5):889-896.

[10]Blom G,Winkels H J.Modelling sediment accumulation and dispersion of contaminants in Lake IJsselmeer (The Netherlands)[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37(6):17-24.

[11]Roeters P B.Large scal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sediments in the Netherlands,the feasibility study[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37(6):291-298.

[12]马梅,童中华.乐安江水和沉积物样品的生物毒性评估[J].环境化学,1997,16(2):167-171.

[13]刘赟,洪蓉,朱文杰,等.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98.

[14]胡小贞,金相灿,卢少勇,等.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性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9):28-33.

[15]焦燕,金文标,赵庆良,等.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受污染河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1):59-62.

[16]贾陈蓉,吴春芸,梁威,等.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7):118-122.

[17]Lu J,Minami K,Takami S,etal.Rapid and continuous synthesis of cobalt aluminate nanoparticles under subcritical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with in-situ surface modifica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3,85:50-54.

[18]雷晓玲,巫正兴,冉兵,等.原位钝化技术及其在环保疏浚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3):200-204.

[19]李勇,李大鹏,黄勇,等.城市富营养化水体底泥净化磷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2,6(2):385-388.

[20]Xing Y,Liang L L,Hu X Z,etal.Review for Phosphate Inactivation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th Different Reagents in-situ Treatment on Contaminated Sediment of Lake[R].Beijing:Beij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6:437-444.

[21]Lewandowski J,Schauser I,Hupfer M.Long term effects of phosphorus precipitation with alum in hypereutrophic Lake Süsser See (Germany)[J].Water Research,2003,37(13):3194-3204.

[22]Li W M,Chen S Y,Liu D M.In situ doxorubicin-CaP shell formation on amphiphilic gelatin-iron oxide core as a multifunctional drug delivery system with improved cytocompatibility,pH-responsive drug release and MR imaging[J].Acta Biomaterialia,2013,9(2):5360-5368.

[23]杨永琼,陈敬安,王敬富,等.沉积物磷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28(6):674-684.

[24]王绿洲,管薇,李维平,等.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物原位治理技术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S2):76-81.

[25]毕磊,邱凌峰.污染底泥修复治理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2010(11):32-35.

[26]郜芸,卢少勇,远野,等.扰动强度对钝化剂抑制滇池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S1):75-78.

[27]李辉,潘学军,史丽琼,等.湖泊内源氮磷污染分析方法及特征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30(1):281-292.

[28]胡鹏,姚义鸣,胡智弢,等.盐碱地区沉积物磷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学报,2013,7(9):3327-3332.

[29]姜雅婧,丛海兵,黄廷林.硫酸铝渣去除水中磷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3(11):29-33.

[30]黄建军.城市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及化学修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1]Staubwasser M,Schoenberg R,Blanckenburg F,etal.Isotope fractionation between dissolved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Fe in the oxic and anoxic water column of the Baltic Sea[J].Biogeosciences,2013,10(1):233-245.

[32]Cooke G D,Welch E B,Peterson S,etal.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kes and Reservoirs[M].CRC Press,2005.

[34]Koschel R,Benndorf J,Proft G,etal.Calcite precipitation as a natural control mechanism of eutrophication[J].Arch Hydrobiology,1983,98:380-408.

[35]胡小贞,金相灿,梁丽丽,等.不同改良条件下硫酸铝对滇池污染底泥磷的钝化效果[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44-49.

[36]陈雷,许达,卢少勇,等.钝化剂投加对重污染湖湾围格中水质日变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64-368.

[37]Cooke G D.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second edition)[M].CRC Press,1993.

[38]Prepas E E,Babin J,Murphy T P,etal.Long-term effects of successive Ca(OH)2and CaCO3treatment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wo eutrophic hardwater lakes[J].Freshwater Biology,2001,46(8):1089-1103.

[39]徐锐贤,王才,毕范本,等.长春南湖富营养化与生态治理[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0]成晓玲,陈华章,余倩,等.控制星湖内源性营养物质磷负荷的有效性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4):7-8.

ResearchProgressonIN-SITUInactivationTechnologyforSedimentofContaminatedWater

YOU Hailin1,2,WU Yongming1,2,XU Ligang3,ZHANG Jie1,2,LIU Lizhen1,2,YANG Chunyan1,2

(1.The Research Center of Poyang Lake,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330096,Nanchang,PRC;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yang Lake of Jiangxi Province,330096,Nanchang,PRC;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10008,Nanjing,PRC)

It was well known that endogenous contaminant could be released from sediments into overlying water eve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ure exogenous pollution control,which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of river and lake,and result in water pollution and continuing eutrophication.Taking this phenomenon into consideration,this paper provided a review o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ediment of contaminated water and on the 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a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and fast stable technology for remediation of the sediment of contaminated water.The 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added inactivation agents into the river and lake,after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ad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finally to purify the polluted water.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operated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the 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inactivation agents,such as aluminum,iron,calcium and a kind of combined inactivation agent composed by aluminum,iron,calcium or other removal-pollutant-material.Meanwhile,the priority research areas of the 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for sediment of contaminated water were pointed out.The first is to promote and apply to the combined inactivation agent.The second is to explore novel agents for 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Sediment of contaminated water;inactivation agent;in-situ inactivation technology

2014-09-02;

2014-11-21

游海林(1985-),江西上饶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底泥污染治理与湿地生态方面研究工作。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2BAB213024);江西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2013BBF60053)。

10.13990/j.issn1001-3679.2014.06.014

X524

A

1001-3679(2014)06-0806-05

猜你喜欢
铁盐钝化剂底泥
铁盐改性蒙脱土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水中双酚A效能与机理
“补铁剂中铁元素的检验——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铁盐与铝盐混凝去除反渗透浓水中磷元素的研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钝化剂对催化剂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其在催化装置的应用
不同组分与配比钝化剂对Pb、Cd污染土壤修复时效性研究
不同时间下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钝化效果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钝化剂对河道底泥钝化作用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