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关系研究

2014-09-08 01:53辽宁大学沈阳110036沈阳师范大学沈阳110034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导向维度

■ 金 丽(1、辽宁大学 沈阳 110036 2、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

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关系研究

■ 金 丽1、2(1、辽宁大学 沈阳 110036 2、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

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关系(非线性关系),即当吸收能力达到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 企业绩效 曲线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们对通过吸收外部知识来提高企业绩效的研究兴趣日见增长。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企业如何获取外部新知识,并将其同化、转换并利用,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吸收能力、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

在过去的20年中,战略管理文献研究主要强调了吸收能力在实现高企业绩效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线性关系(Cohen and Levinthal, 1990; Leonard-Barton,1995;Tsai, 2001; Zahra and George,2002)。以往研究还表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创业导向可作为企业绩效的预测指标。Ahuja(2001)等人认为对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起决定作用的是吸收能力。而创业导向能改进企业绩效,促使企业创新并增强竞争优势。

与占主流地位的线性关系相反,本文认为以往研究忽视了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的成本(Foss and Mahnke, 2003;Volberda, Foss, and Lyles, 2010),夸大了吸收能力的优势,吸收能力的增加可能受到企业财务绩效收益递减的限制。当考虑成本因素时,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将对财务绩效起反向作用。虽然提高吸收能力所带来的成本,可能会因为成功的战略定位而抵消掉一部分。创业导向能够在企业收益开始减少时,通过减缓财务绩效的下降速度,来调节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之间的曲线关系。

因此,本文认为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两者之间呈现一种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即在一定的水平下,吸收能力的增强能提高企业绩效,然而,在到达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继续增强,企业绩效将开始降低。此外,创业导向能够调节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创业导向在吸收能力水平低时提高财务绩效,在吸收能力水平高时缓和财务绩效的下降程度。而且,较高的创业导向能够在财务绩效减少前就获得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吸收能力的内涵与维度

Cohen和Levinthal(1989)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吸收能力这一概念。将吸收能力界定为企业的一种学习过程,是从外部环境中识别、同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1990年,Cohen和Levinthal(1990;1994)在《管理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了完善。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认识到外部新信息的价值、同化外部新信息、应用外部新信息,并取得商业成果的能力。

Mowery和Oxley(1995)认为吸收能力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外部技术内部化的一系列能力。Kim(1997,1998)通过研究韩国企业的技术革新,认为吸收能力包括相互关联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Lane和Lubatkin(1998)提出相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认为对组织学习而言,相对吸收能力比绝对吸收能力更重要。Dyer和Singh(1998)发现识别、同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会受到社会交互作用、合作过程、企业关系的影响。Zahra和George(2002)认为吸收能力能够获得一系列组织惯例和流程,通过这些组织惯例和流程,企业获取、同化、转换和利用外部知识,从而形成动态能力。Lane,Kaka和Pathak(2006)认为吸收能力是通过探索性学习识别外部知识、通过转换性学习内化外部知识、通过应用性学习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Fosfuri和Tribo(2008)建立了外部知识和创新产出模型,认为外部知识溢出不能直接形成创新产出,而是通过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来实现创新产出。

(二)创业导向的内涵与维度

Miller(1983, 2011)认为创业导向表现为:积极从事产品与市场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具有超前认知与行动、主动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等。在此基础上,Miller和Friesen(1983)提出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

Covin和Slevin(1989)认为创业导向是企业为了设定目标、维持愿景及创造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决策观念和模式。提出创业导向可通过三个维度来测量: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并提出具体的测度量表。

Lumpkin和Dess(1996)将创业与创业导向进行了比较。认为创业强调内容,包括行业与市场、运作范围、资源配置等,属于静态描述。而创业导向强调过程,注重创业方法、实践与决策,属于动态描述。他们将前人提出的三维度补充为五维度: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自治性、竞争积极性。

此后不少学者进一步研究创业导向的概念、维度、测量等(Zahra, Nielson,Bogner, 1999; Lee, Penning, 2001;Ireland, Hitt, et al., 2003; Deutschman,2004; Lumpkin G.T. et al., 2009)。

(三)企业绩效的内涵与维度

Covin和Slevin(1991)认为企业绩效包括两个维度:成长性和获利性,具体包括销售增长率、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其中,成长性在以往研究中常被用作企业绩效的指标(Tsai, MacMillan and Low,1991; Brush and Vanderweif, 1992;Chandler and Hanks, 1993)。Kaplan R.S.和 David Norton P.(1992)提出BSC平衡记分卡和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Garvin(1993)提出绩效应包括服务传递、产品创新、产品质量提高等。Lumpkin和Dess(1996)认为企业绩效是多维的,财务绩效和成长性能够反映绩效的一些重要信息。Ireland,Pretzel和Webb(2005)认为企业成长绩效和财务绩效是相辅相成的。Wiklund和Shepherd(2005)指出成长性维度的测量准确性较高,也较容易获得,因此,常被作为企业绩效的测量维度。

关于吸收能力的组织绩效,学者们进行了较多研究。Cohen和Levinthal(1989,1990)认为吸收能力对于企业研发支出有直接作用,吸收能力与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有联系。Zahra和George(2002)认为吸收能力的组织绩效主要包括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Lane等人(2006)认为吸收能力的组织绩效主要是企业绩效,包括知识产出和商业产出。

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

以往的实证研究普遍支持以下观点:吸收能力能够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企业绩效的高低。企业获得的新知识,能够带来成功的创新,从而产生竞争优势来源(Barney, 1991)。通过提高知识转移,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创新,进而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Tsai, 2001; Lenox and King, 2004)。吸收能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所在(Zahra and George, 2002)。吸收能力对创新有正向影响,能提高创新速度和增加创新频率,而变革性创新能促进在新领域提高吸收能力(Lane, Kaka,Pathak, 2006)。吸收能力是个体与组织创新的关键因素(Tuomo, 2006)。吸收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绩效越大(Rhee, 2008;Zahra and Hayton, 2008)。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Volberda et al., 2010)。

然而,本文认为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可能会带来财务绩效的减少。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高水平吸收能力的递增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即财务绩效在达到某一点后将递减,其原因如下:

首先,获取外部新知识的递增成本(Leiponen and Helfat, 2010)。吸收能力使企业能够通过长期投资和合作来吸收外部新知识(Zahra and George, 2002)。然而,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需要逐步向更远的领域去搜寻新知识。因为之前的投资限制了这种搜寻新知识的范围(Cohen and Levinthal, 1990; Zahra and George,2002),一旦可用的知识来源枯竭了,企业就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扩大其搜寻的范围。此外,Nooteboom等人(2007)指出,当企业在过去技术知识方面的投资提高了理解和鉴别新价值的能力时,进一步寻找新奇知识的收益是递减的:一个人对未来知道的越多,就越想寻找新奇。该观点认为,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企业必须更努力地寻找合作伙伴,进而通过足够的认知距离来获得新奇性。随着搜寻范围的扩大,获取新知识所必要的资源承诺将会增加,企业必须越来越努力地寻找新知识。

其次,外部新知识的同化和转换成本。同化成本将增加是因为外部新知识通常是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属于资源密集型吸收(Szulanski, 1996),因此,与其他知识相比更不易吸收。当企业寻找远方知识的意愿加强时,可能遇到不能共享语言、技术等困难。当企业试图解码、解释并最终同化所获取的信息时,这种共性缺乏造成了信息的失真和缺失(Schramm, 1961)。此外,转换成本将增加是因为新获得的知识不会瞬间发生转换。先验知识对于评价新知识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Zahra and George, 2002)。Cohen和Levinthal(1990)认为:企业先前经验的有限性,会使企业错过新知识。因此,对于高水平的吸收能力,先验知识的局限性限制了知识转换的效率。

综上所述,由于同化和转换外部新知识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将会在高水平的吸收能力时,超过知识开发带来的财务回报。因此,本文认为当吸收能力增加到某一点时,将会对绩效起反作用,即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这里主要指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的曲线关系,在到达倒U形的顶点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企业绩效开始下降,最高企业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

(一)创业导向与吸收能力

Zaltman(1986)认为创业导向是吸收能力的自变量,企业若具有创新精神,知识就能得到较好地分享和利用。Menon(1992)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促进创造性行为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交流,加速信息流通和产品更新。Dess and Covin(1997)认为创业导向能够影响组织学习效果,而组织学习效果又体现了吸收能力的强弱。Covin和Miles(1999)指出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分析运营环境,利用外部知识开发市场机会,从而加强自身竞争力。Easterby 等人(2000)构建了创业、知识、组织竞争力发展的循环模型。Sally和Clair(2005)把环境作为创业与知识吸收的中介变量,提出创业与组织学习内部关系的概念模型。Zahra等人(2006)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使成员更好地融入到组织学习中,促进内部信息与知识的交流,进而促进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Keh(2007)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促使企业提前行动来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Tien(2007)认为创业导向与知识管理能力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创业导向能够促进企业将知识转化为新流程和新产品,从而促进新知识吸收、同化及应用到创业中。

总之,创业导向是战略制定实践、管理哲学以及具有创业属性的公司层行为(Anderson, Covin, and Slevin, 2009)。创业导向获取的是一个公司层战略框架,追求组织成长和创新的机会(Covin and Wales, 2012)。以往研究认为创业导向对提高吸收能力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二)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Miles和Snow(1978)认为创业导向涉及到行业定位、产品与市场关系、资源分配等,而这些都将影响企业绩效。Miller和Friesen(1983)证明了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风险承担性与先动性,均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Covin和S1evin(1989)发现高层管理风格与组织结构匹配会对绩效有正向作用。Covin和Slevin(1991)认为创业活动与绩效间关系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Naman和Slevin(1993)认为组织机构、创业导向、使命、环境能够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Zahra(1993)分析了环境对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的干涉作用。Lussier(1995)认为创业导向能够使小企业以及年龄小于10年的新创企业获得更高的绩效。Zahra and Covin(1995)认为创业导向与绩效的正向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长期作用强于短期作用。Lumpkin和Dess(1996)认为,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受到外部环境特性与内部组织特性的影响。Lumpkin和Dess(2001)对先动性和竞争积极性两个维度与绩效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Matsuno(2002)认为创业导向通过市场导向的作用正向影响绩效。Blesa(2003)也认为创业导向通过市场导向这个中介变量,影响企业利润和绩效。Stam和Elfing(2004)认为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通过战略性地管理网络资源,能够对绩效产生正向影响。Wiklund和Shepherd(2005)认为创业导向、资金获得性、环境动态性三者的适当组合能够对绩效产生正向作用。Covin,Green和Slevin(2006)认为战略决策方式为独裁式时,或战略形成方式规划较少时,创业导向与绩效正相关;从战略失败中学习时,创业导向与绩效负相关。Lumpkin,Wales和Ensley(2006)认为年限长的企业,高水平的风险承担和创新会导致低绩效,而高水平的竞争积极性和超前行动会带来高绩效。

总之,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以往研究指出,创业导向有利于形成企业创业活动、战略决策、管理哲学(Covin and Slevin, 1989;Simsek, Heavey, and Veiga, 2010)。创业导向是衡量企业发现并开拓市场的重要工具(Barringer and Bluedorn, 1999;Ireland et al., 2003;Wiklund and Shepherd, 2003;Zahra and Garvis, 2000),创业导向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改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三)吸收能力、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

创业导向能够促进企业创造和追求新事物(Lumpkin and Dess, 1996; Miller,2011)。创业导向越强,企业越能够识别趋势和机会,进而能够领先竞争对手把握市场和行业动向,比竞争对手更早地利用知识资源。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通过更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寻求新的进入机会,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更广泛的商业化,财务绩效的递减收益可能会得到缓和(Lumpkin and Dess, 1996)。

创业导向能够激励和支持企业将已经吸收的知识转化为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包(Griffith, Noble, and Chen, 2006; Wiklund and Shepherd, 2003)。资源捆绑和杠杆作用对于提高绩效和避免收益递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Ireland, Hitt, and Sirmon,2003)。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能够通过提高信息利用率来改善绩效(Keh,Nguyen, and Ng, 2007)。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往往是创意资源的捆绑者,能够利用其现有资源来引导和寻求最大的回报(Stevenson and Gumpert, 1985)。

因此,本文认为:创业导向能够调节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的倒U形关系。创业导向通过激励对新机会的追求来利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发现,通过提高企业配置知识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源包的能力,使企业将较高水平的吸收能力转变成较高的企业绩效。如图1所示:对于低水平的吸收能力,较高水平的创业导向将加强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对于高水平的吸收能力,较高水平的创业导向将缓和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反向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最高财务绩效发生在中等水平的吸收能力,而不是在最高水平的吸收能力。

创业导向能够在低水平吸收能力时提高财务绩效,在高水平吸收能力时减缓财务绩效下降的速度,创业导向水平高的企业,能够在收益递减之前就实现更高水平的吸收能力。即高水平创业导向能够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所带来的财务收益开始下降时保持积极作用。相反,低水平创业导向能够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加表现出对财务绩效更多的负面影响。

此外,虽然创业导向是避免收益递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在实施创业导向时也会带来成本,同样存在收益递减(Tang et al., 2008)。因此,创业导向在提高吸收能力和财务绩效时,虽然是一个有利的推动因素,但不能无限地增加。

1.Covin J., Slevin D.,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9(10)

2.Garvin D.A.,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1(4)

3.Lumpkin G. T. , Dess G. G.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l)

4.Lane P J, Koka B. G., Pathak S. 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 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31(4)

5.Menon A., Varadarajan P. R., A Model of Marketing Knowledge Use within Firm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56)

6.Dess G. G., Lumpkin G. T., Covin J.G.,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Ma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Tests of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ly Model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9)

7.Covin J. O., Miles M. P.,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ursui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 1999,23(3)

8.Covin J.G., Slevin, D.P., 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16(1)

9.Slater, S.F., Narver J.C.,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 A Balanced Replica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0, (48)

10.Hart 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Strategy-making Processe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2(17)

11.陈涛,盛宇华.管理者关系、知识吸收和初创企业创新绩效[J].南京社会科学,2012(11)

12.徐二明,张晗.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8,11(6)

13.刘璐,杨蕙馨.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的探索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8,6(7)

14.林筠,孙晔,何婕.吸收能力作用下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研究[J].软科学,2009,7(115)

15.周飞,沙振权.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12,5(16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L045,项目名称: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与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对策研究

F270

A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导向维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人生三维度
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