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维 教授 周 鹏(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王 维 教授 周 鹏(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本文从企业知识共享主体、客体、情境和手段视角出发,基于不同层面,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提炼和综述,并通过评述现有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趋势。
知识共享行为 研究综述 评述 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让知识逐渐超越传统的物质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资源,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为寻求缺乏的知识资源,企业间开始以各自特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在一定影响因素的约束下,进行适度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可较为深入的揭示企业间共享本质,促进企业在创新中转型升级,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涉及虚拟社区、供应链、联盟组织、产业集群等多个领域,但由于背景和出发点不同,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也各不相同。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阐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基于个体层面的学术观点有:Jarvenpaa S L(2000)等和赵君(2013)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会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且个人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 Vallerand R J(2000)等研究表明,当人们的欲望需求是通过知识的相互交换实现时,知识共享行为就会产生,张鼐和周年喜(2012)在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实证分析时也发现,个人需求动机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abrera A(2002)、Hsu I(2006)及张爽(2008)认为,个人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着较强的预测力,具备较高自我效能的个体,其知识共享行为意识较强。段光和顾丽敏(2012)从共享主体的认知角度,将感知的知识距离分为自我感知、他人感知和知识感知三个维度,并具体分析了不同维度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
基于企业层面的学术观点有:Cheng J(2008)等研究指出,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有负面影响。Yiming C(2010)认为当成员企业认为共享收益分配不均或其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时,其共享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Yurong Z(2010)通过研究表明,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扁平、分权、灵活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将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基于绩效层面的学术观点有:谭亚莉(2003)认为,只有当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受到团队绩效的调控时,知识共享行为才更容易发生。常涛和廖建桥(2011)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团队性绩效考核通过团队成员的分配公平感、人际信任、团队承诺间接地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赵书松(2012)研究指出,360度绩效考核通过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成就感知、个人兴趣、集体情感与责任三类动机,间接促进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基于知识隐含性层面的学术观点有:Cummings J L和Teng B(2003)认为知识的可表达性越不明显,其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难度就越大。Roper S和Crone M(2003)等通过研究得出,知识的隐性程度对其共享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Feng C(2011)等研究进一步表明,知识的隐性程度与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和效果呈负向相关关系。刘春艳(2011)构建了信任与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关系模型,并将信任划分为制度信任与认知信任,研究了两种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程度。莫春燕和严亚兰(2012)从内在动机和成本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影响显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结构模型,探寻了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网站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子。
基于专有性层面的学术观点有:安小风(2009)等指出,供应链知识具有产权属性、资本性和测度性,并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如何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周荣辅(2011)等通过研究指出,由于知识公共性和专有权之间存在矛盾,会导致知识共享效果不明显。冯长利(2011)研究证实,知识嵌入性对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王国红 (2011)等通过设计知识信号机制,并构建定量的优化模型,分析了集群化过程中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各因素间的作用关系。
基于信任关系的学术观点有:Gupta A K和Govindarajan V(1991)指出,信任可以通过降低组织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组织间的信任度,来促进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产生。Nelson K M(1996)等和王娟茹 (2012)等研究得出,信任和团队互动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团队成员间信任程度的加强,相互间知识共享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路琳(2006)和Lin M J(2009)指出,信任对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自我功效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人际关系的学术观点有:Lu L(2006)等认为人际关系在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陈萍(2008)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也得出提高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度,加大对组织成员不共享行为的监督力度,是促成组织向知识共享稳定均衡演化的关键。路琳和陈晓荣(2011)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员工不同的人际和谐取向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Ma W W和Yuen A H(2011)基于人际关系的视角指出,人们在线学习时,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相互影响,将会推动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
基于组织环境的学术观点有:Chen G(2007)等通过研究表明,在一个宽松的环境,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工作,有助于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实现。黄昱方和庄静(2011)从组织环境层面出发,研究企业内部社会网络对知识共享行为产生的影响机制,分析了“节点”位置、“联系”强度、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如何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王传清和毕强(2012)指出,在UA环境下,感知有用性和知识质量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感知成本和感知风险对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
基于共享平台层面的学术观点有:Verspagen B和Duysters G(2004)通过研究指出,企业经过填充其人际网络的结构洞,可以提高与不紧密企业间的联系强度,改善知识共享效果。Tramontin Jr R J和Rabelo R J(2007)研究了在合作伙伴之间为互动,需要构建协作网络(CN)和知识搜索的框架,企业通过有效利用网络获得内部和外部知识,可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刘齐平(2013)等人探析了科研人员在开放存取平台(OA)的知识共享行为和效果,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进行了结果验证。
基于技术支撑层面的学术观点有:杨波和徐升华(2010)依据演化博弈理论,采用复杂适应系统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构建了虚拟企业知识转移非对称演化博弈仿真模型,研究得出各非对称企业在进行知识共享活动时应采用的策略。金辉(2012)在修正TPB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通讯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证研究,揭开了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
从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现有有关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于对知识共享的过程、机制进行了讨论,为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目前仍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缺乏从认知论的角度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加以分析。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强调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不同,企业之间知识共享是有选择性的共享与传播,不是所有的知识在成员间的共享与传播,且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模式也不尽相同。显性知识包括事实、明确的命题和符号,都是易于编撰、可文本化的知识,一般企业都是按需共享,而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个体化特性,相对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必须满足一定的限制条件才能分享,在探讨企业知识共享行为时,若不加以区分,将会致使研究结果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指导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决策。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不足。通过对文献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发现依据知识特性,针对性的选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很少,大部分也只考虑了企业间知识源、技术手段等自身影响因素,关于外部激励政策对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行为选择产生怎样的影响,却缺乏探讨,还不能给企业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共享方案,对于企业间知识交流与共享不能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为更好让知识资源在企业间自由转移,合理配置,提高共享效率,规避保守、搭便车、单方依赖等机会主义行为,满足共享企业知识需求,激发企业新的创新活力,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出发,细分知识类型,对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分析,使研究结果更符合企业共享状况。此外,为促进跨行政边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着力清除行政壁垒,分离重组公共投入设施,规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还应着重考虑地方政府政策对跨行政边界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促使地方经济与企业协同发展。
1.Hsu I. Enhancing employee tendencies to share knowledge-Case studies of nine companies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6,26(4)
2.段光,顾丽敏.感知的知识距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2(9)
3.赵书松. 360度绩效反馈对个体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J].情报杂志,2012.6(24)
4.Cummings J L, Teng B.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3,20(1)
5.王国红,陈大鹏,刘颖.集群产业集成化过程的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20(3)
6.Levin D Z, Cross 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you can trust: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in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1)
7.Ma W W, Yuen A H. Understanding online knowledge sharing: A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J]. Computers &Education. 2011,56(1)
8.王传清,毕强.泛在学术环境下科研人员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7)
9.Tramontin Jr R J, Rabelo R J. A knowledge search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networks[M].Establishing The Foundation Of Collaborative Networks, Springer,2007
10.金辉.基于修正TPB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通讯业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5(12)
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重大项目“集群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编号:YJSCX2013-ZD07)
F272
A
王维(1966-),男,河北定兴人,教授,博士,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学术方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战略与对策。
周鹏(1987-),男,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