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4-09-07 06:51:46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内容体育

李 科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华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课程是体育课程教学中最独具民族特色的课程之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武术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安排和组织武术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全面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

本文以重庆市10所高校(其中重点本科院校5所,一般本科院校3所,医学院校1所,专科院校1所)公共体育武术课的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限制武术课发展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教学方面以及学校体制方面作出分析,并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

1 武术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现状

武术教学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1961年被编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作为体育运动,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有广泛的适应性,独特的民族风格,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成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中由于场馆和器材的制约,存在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武术教材滞后,缺少科学手段,因此,难以传达丰富的教学信息。随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果武术教学不紧随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不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创新,就有可能被淘汰,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失去中国传统文化这颗璀璨明珠。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学改革设想,为武术运动在高校中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重庆市10所高校,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每校30名公共体育选修武术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还包括所有调查学校的专家、教师,尽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重庆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现状,进而对重庆高校武术教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统计

表2 调查的学生男女分布情况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重庆市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3.1.1 对学生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学生对武术课的喜欢程度调查分析。在回收的258份有效学生问卷中,选择“非常喜欢”“喜欢”武术课的学生数高达213人,占82.5%(见表3)。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培养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意识正逐渐形成。

表3 学生对武术课喜欢程度的情况统计(N=258)

学生对武术课内容的满意程度分析。在开设有武术课的高校中,有效学生问卷数258份,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现行武术课教学内容持“非常满意”态度的学生数占5.8%,持“满意”态度有20.5%,为数较少。持“一般”及“不太满意”的学生占有不到半数以上的比例(见表4),这说明现行教学内容需进一步的改善。

表4 学生对武术课内容满意程度情况统计

学生对武术课的需要程度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对武术课的喜爱程度很高,对武术课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学生数也高达156,占60.47%。说明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已成普遍趋势,在学生是否需要上武术课的调查中发现,选择“非常需要”的学生有34.9%,选择“需要”的学生有47.3%,选择“不太需要”或“不需要”的学生只占10.8%,数量很少(见表5)。进一步说明大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迫切。

表5 学生对武术课的需要程度情况统计

学生期望开设的武术项目调查。表6我们得知,大学生选择的武术运动项目主要集中于7项,其中剑术141人,占总人数的54.7%,太极拳占39. 43%,刀术占40. 18%,说明高校大学生在武术锻炼的选择倾向于器械形式的武术套路,对长拳等形式的武术项目缺乏一定的兴趣。这说明高校大学生在提高自己健康水平的同时,更注重加强自身武术美及项目活动的娱乐性上。

表6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期望学校开设的项目(每人限选3项)

学生对武术的了解途径调查。调查发现,从小在体育课接触武术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仅仅是通过影视武打片、武侠小说这些途径来实现的。(见表7)当今影视武打片、武侠小说虽然对武术运动的宣传与普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过分的夸大武术的功能将武术神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推广与普及。

表7 学生对武术了解途径的调查情况表

3.1.2 对师资、课程设置及教学设施等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大学体育课一般安排每周两学时,要学习的内容又多,除去雨天或其它原因耽误的部分学时,真正用于室外教学的时间就更短了。

武术教师师资情况调查。有学者调查表明,“在各院校担任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的教师当中,有武术专业特长的教师只占63.04%,他们经过大学武术专修课的系统学习,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相对熟悉,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36.96%的教师是非武术专修的,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在教学中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学生对武术越来越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

武术教学场地情况调查。武术教学场地差,教学器材不足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虽然武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高等院校应设立比较固定的武术场地,配置有地毯、垫子、镜子、肋木、器械架和设立简易的散打房。条件更好的学校,应购置摄像机,把教学过程拍摄下来,进行分析研究。

武术教学内容情况调查。武术教学内容陈旧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调查中发现各校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内容仅是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剑、初级棍、24式太极拳、散打等。据调查有26.98%的学生对当前武术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武术教学内容时发现学生对攻防技击内容兴趣很高。(见表8)。

表8 学生选修武术的动机调查情况

武术教学时数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69.84%的学生、82%的武术教师反映武术教学时数少,学生在武术课上学不到多少东西,与他们所期望的目标相差太远。各高校一学期体育课教学时数基本上为32-3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学时,考核课时为4学时,真正能用于上课教学的仅有22-26学时。学生觉得选武术最终就只学了一套初级三路长拳或初级剑之类的套路。就这一套路也未必能熟练掌握,所以学生平时根本就不拿它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进行练习,考完试就忘得干干争净,根本就不能为以后服务。

对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情况的调查。现行的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不适应武术教学的要求。

武术教学一般离不开套路教学,在调查中发现有17.46%的学生在学完一个套路后,对套路中动作的技击作用完全不了解。这与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是分不开的。让学生觉得武术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花拳绣腿”,这是学生对武术教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开展情况调查分析后发现,其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学习武术的价值功能模糊。教师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武术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教育及社会的发展;技术教学的内容缺少技击性;武术理论教学时数偏少,且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武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体制存在的问题:现有教学时数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考评制度不合理,理论课形同虚设,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淡薄。

4.2 建议

(1)给学生的建议。要以学生为主导,改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小班授课,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参与,多提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增加武术与社区的互动,这样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给教师的建议。对于非武术专业出生的体育教师应通过一定的培训,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统一规范教学要求。由于武术教学“示范性”强的特点,要求体育教师既要有较好的武术基本功夫,又要能演练娴熟的武术套路,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形象。武术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学素质,能够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对教学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教育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各高校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继承原有的广受学生喜爱的武术套路项目之外,尽量选择能适合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较实用的短打套路与健身强身的功法,如:武术散打、太极推手、擒拿等。选用短小的套路教学,对于初学者是最简捷有效的方法,学生只需在几个动作上反复练习便可体味套路的风格、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套路。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学习武术的文化素养。首先,要端正学习武术的动机,不要把武术作为打架斗殴的资本。要多做一些见义勇为,对社会有益的事。其次,要使大学生知道武术的价值功能。它可以提高自身的心里素质,道德素质,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目的。

重视武术理论教学。除规定的理论课教学,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些武术理论贯穿于技术教学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习武能力。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手段教学。武术教学的场所不应只停留在操场,可以采用课堂讲授、讨论、观看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激发对武术的兴趣,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生动讲解。在武术动作的讲解中,要尽量做到讲解和示范的合理配合,在动作的叫法上可以创作一些形象生动的动作名词,这样学生才能听的明白,看的清楚,学的正确。加强武术攻防实用性教学,在武术基本动作练习时,可说明其攻防含义,并适当安排一些攻防练习。

回归武术的本质。在进行技术内容的教学时应结合动作的攻防技击特点,重点提高学生的攻防技击意识;适当开展实战练习,着眼增强学生的技击能力,真正达到了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自卫的目的。

加强学校对传统武术社团、体育课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完善武术场地、器材建设。

改进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扩充评价内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的教学评价应在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使评价内容和形式多样化、选择化。采用考试、考察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评价方法,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内容上不能只注重技术、技能,还要注重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争取做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杨啸原.试析武术教学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5):61-63.

[3]张蕾.高校武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118.

[4]梁永文.广州地区高校武术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9):40-43.

[5]催浩澜.高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2-104.

[6]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9-12.

[7]张水莲.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7,(03).

[8]时洪涛.距离感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06,(04).

[9]郭书贤.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时代性与民族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10]朱瑞琪.论散手实战中运用“距离差”、“时间差”“空间差”打法的特点及训练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

[11]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2]颜金磊.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7,(06).

[13]李焕荣,李杨,徐文峰.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改革与发展研究[J].内江科技,2007,(09).

[14]李斌.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J].武术科学,2005,(5):24-25.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内容体育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师友(2012年1期)2012-03-20 1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