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苏Ⅱ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脂及血肌酐的影响

2014-09-06 01:03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节段性局灶低密度

梁 栋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是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FSGS表现为部分(局灶)肾小球和(或)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袢(节段)发生病变。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是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接种、劳累等因素均可加重临床症状。本病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均较差,疾病呈慢性进行性过程,最终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在治疗FSGS中的积极作用已被临床验证,笔者现就肾苏Ⅱ在FSGS中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脂及血肌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24例FSGS病例均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4月-2012年4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0岁~52岁,平均(33.89±9.36)岁;病程为 2~24 个月,平均(1.08±0.56)个月。24例均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16例发生肾功能损害(Scr≥110 mol/L,

66.6 %),18例伴有高血压(75%)。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脾肾气虚2例,气阴两虚7例,肝肾阴虚3例,肺肾气虚2例,湿热证7例,瘀血证3例。

1.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人均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FSGS,符合以下标准:①肾活检组织学检查肾小球至少10个以上,病变呈FSGS样改变,即病变累及部分肾小球,受累肾小球节段袢呈硬化性改变;②临床以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3.5 g,血浆白蛋白不低于30 g/L为主,和(或)伴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在正常范围至慢性肾脏病2期。

1.1.3 排除标准 ①IgA肾病、孤立肾及其他继发性FSGS样改变;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有出血倾向者;④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控制血压、降蛋白尿(贝那普利10 mg口服,每日1次)、营养支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等疗法。同时口服自拟疏利少阳、辛通畅络的中药复方肾苏Ⅱ。药物组成:柴胡10 g,黄芩15 g,黄芪 30 g,当归 15 g,水蛭 6 g,细辛 3 g。若肾阴虚者,加制首乌、山萸肉、旱莲草、女贞子;肾气虚者,加杜仲、续断;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肉桂;湿热较重者,加萆薢、土茯苓、生薏米;兼瘀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脂(TC、TG)、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肌酐(Scr)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治疗前后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时间例数TC(mmol/L)TG(mmol/L)OX-LDL(μg/dL)Scr(μmol/L)治疗前 245.85±0.872.7±0.68501.67±231.20290.18±32.28治疗后 244.57±0.691) 1.87±0.41) 309.13±162.221) 85.00±30.01

由表1可以看出,经治疗后所有病例的TC、TG、OX-LDL(μg/dl)都明显降低(P<0.05),Scr虽有降低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特指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变累及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部分小叶的硬化性病变。临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易于出现慢性进展性肾功能损害,终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肾小球硬化性损伤中,足细胞损伤、氧化应激、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异常表达、炎症反应等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1]。而OX-LDL在氧化应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肾小球硬化进行性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血脂在肾脏血流动力学中作用非常明显,它的升高会导致脂类沉积于基底膜,导致系膜细胞异常增生,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排出增加,血脂的增高也会影响凝血因子和促凝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肾脏损伤[3]。本研究显示,24例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较,TC和TG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P<0.05),Scr治疗后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肾苏Ⅱ颗粒可以明显改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血脂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间接减轻因血脂异常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且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防止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损伤。

综上所述,肾苏Ⅱ颗粒可以改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并且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对延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病程作用积极,但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1]Qian Y,Feldman E,Pennathur S,et al.From fibrosis to sclerosis mechanisms of glomerulosclerosi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J].Diabetes,2008,57(6):1439.

[2]梁栋,杨洪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肾小球硬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2(12):1117-1118.

[3]马艳春,周波,宋立群,等.地龙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脂、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53-54.

猜你喜欢
节段性局灶低密度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分析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病理特征及中西医治疗效果的分析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