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专业运动员的损伤调查与分析

2014-09-06 10:46:03钟婷婷谢井卫陈香仙
关键词:肌腱运动员运动

吕 品, 钟婷婷, 谢井卫, 陈香仙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专业运动员的损伤调查与分析

吕 品, 钟婷婷, 谢井卫, 陈香仙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为运动员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发生,增强损伤防范能力,为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研究提供依据.对10支职业运动队和4所高校运动队、具有三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称号的现役413名运动员展开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易发生膝、腰、踝、大腿、肩等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员的陈旧损伤、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营养条件、赛场条件、环境气候、道德品质等诸多因素相关.运动员对自身运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不强.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流行病学能避免或减少损伤的发生.

运动员;损伤;流行病学;原因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1].多数情况下损伤骨骼肌愈合以不完全性再生愈合为主,肌内膜纤维化和瘢痕组织的形成使肌纤维部分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对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导致损伤的反复发生[2].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损伤防范意识和损伤急救能力,大部分运动创伤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3].本文对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和损伤原因展开调查,探讨损伤对运动员的机体及成绩所造成的影响,为运动员增强损伤防范意识,并为运动训练实践与运动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安徽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和南京体育学院等4所高等学校的专业运动队,以及上海女子足球队、江苏省体工队、安徽省体工队、浙江广厦职业篮球队、浙江稠州银行职业篮球队、浙江省体工一队二队、浙江水上运动中心、辽宁省体工队、青海自行车队、芜湖市射击队等10支职业运动队,具有三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称号的现役运动员 413人(男224人、女189人,平均年龄为21.11岁,平均训练年限为5.51年) (见表1).展开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运动员损伤原因的调查.

表1 运动员情况一览表(n=413)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表432份,收回429份,回收率99.31%,有效问卷413份,有效率95.6%.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7份调查问卷,到运动队随机选出部分运动员进行填写.

1.2.2 访谈法 走访高校体委、政府体育部门负责人,运动队管理人员、教练员、队医、厨师、营养师.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

表2 我国运动员运动创伤部位表(n=413)

表2结果显示,运动员易发生损伤部位依次是膝、腰、踝、大腿、肩、小腿、手腕、肘、臀和腹 .自29.17%-0.51%不等.

表3显示,按受伤组织分类:肌肉、腱、鞘、末端、关节软骨和滑囊.损伤患病率在24.88%-4.44%之间.

2.2运动员运动损伤因素

运动损伤对训练影响很大,能正规训练占69.75%,运动量减少一半以上占35.08%,停训者占5.36%,并且造成运动创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见表4).

3 讨论与分析

3.1国外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

近5年文献资料显示[4-8],美国每年有1.3亿次青少年运动员发生损伤,损伤发生率是30.6%;荷兰由24141人的运动损伤调查中发现, 每年损伤发生率58%.澳大利亚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也有48.45%.挪威运动损伤大多发生在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上,发生率为36.82%;在芬兰每年有90000人次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 损伤发生率是41.2%,其损伤性质依次是:肌肉筋膜损伤19.77%、韧带及关节囊损伤16.09%、肌腱及腱鞘伤13.46%、韧带损伤12.81%、软骨损伤7.74%、末端病6.69%、滑囊炎4.92%.与国外相比,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发生组织,及造成损伤因素与之基本相似.损伤发生与训练水平、专项运动能力、竞技状态、心理水平、竞赛组织、损伤预防能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表3 我国运动员运动创伤性质表(n=413)

表4 造成运动员损伤原因(n=413)

3.2运动创伤部位

数据表明,最易发生运动损伤部位是膝、腰、踝、肩等.膝关节是身体中承载力量最大的关节,损伤可发生于非接触性和接触性运动中,非接触性损伤是运动员完成旋转、屈伸、急停、急起或者腾空落地时造成的,这些动作使膝关节处于失稳的位置,膝骨装置和周围的肌肉、韧带容易破损和撕裂;而接触性损伤往往与其他运动员或物体碰撞导致的.腰部损伤率排列第二,多数运动员以腰背筋膜损伤为主,也有竖脊肌、腰方肌或腹横肌的损伤.腰部力量在运动训练中被称核心力量,重点发展腰及腰骶部位的肌群力量,因此,该部位常常被过度训练;另外,腰椎周围的肌肉承载着由上肢、上背至骨盆、臀部间的力量传递,多数运动员腰方肌、腹横肌、臀大肌、臀中肌存在慢性损伤和下腰部的疼痛.踝关节损伤形式通常是因足内旋和旋后所造成的,大部分由意外导致,如在跳起落地时踩在其他队员脚上、场地不平或在过软、砂砾地训练;也有因小腿部位的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等肌肉损伤所导致.

损伤部位也与专项技术相关,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易发损伤、易发损伤部位.如体操易伤肩、腰、膝、腕;篮球、排球、足球易伤膝、踝;短跑、跨栏项目易伤大腿后肌群;投掷易伤肩、肘、腰等[9].

3.3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神经等组织.这些组织中肌肉、肌腱、韧带在训练中最易受到损伤.它们是引起运动的主要组织,承载负荷,以满足运动所需的各种动作,训练常常以不同方式及负荷达到生物组织的化学与形态结构变化以及功能产生改变[10].常用的方法是超量负荷训练,可表现为肌纤维增大,力量增强和肌形态学的改变.然而,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导致代谢物质堆积,引发局部能量供应衰竭,使失氧肌组织力量下降、紧张、僵硬、痉挛;训练的另一目的是增大肌肉主动收缩能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过度训练使肌肉受到过度牵拉(被延伸),导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撕裂损伤.撕裂常发生在肌肉与肌腱连接处和骨骼附着处,由于不断牵拉、磨损引发血肿和无菌炎症,形成陈旧性损伤.舒彬等[11]采用可自动控制载荷和速度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采用6 cm/min应变率的速度牵拉,牵拉后即刻,所有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前肌的肌肉—肌腱连接处靠近肌肉端部分肌纤维断裂和出血.因此,调查中青少年运动员易在骨突起部、肌肉肌腱附着部发生损伤,并且由于骨骼弹性和柔韧性大,大肌肉群发育快,小肌肉群发育慢,容易因肌肉发育不平衡导致肌肉肌腱的急性损伤.而成年运动员损伤易发生在骨软骨、腱末端和滑囊等部位,以疲劳性慢性损伤为主.

3.4青少年运动员过早专项训练

运动训练有一般身体训练(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专项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训练目的在于系统地向机体施加运动负荷,获得运动能力不断增长,实质上是提高对抗负荷的能力.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年龄小,技术不稳定,身体素质薄弱,以发展一般素质训练为主.然而,有19.5%的损伤发生于刚入队不久的二三级运动员,他们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弱,肌肉力量不足,技术粗糙的问题.但出于某种目的,入队不久就参加各种比赛,平日疏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专项技术训练过多,诱发专项部位的频繁运动,导致局部结构微细损伤,当微细损伤得不到及时愈合时形成慢性损伤.如腰腹部肌肉力量不足引起的腰肌劳损、股四头肌力量缺乏引发膝关节髌腱末端病,以及肩袖肌群力量不平衡引发的肩袖损伤等.而成年运动员或健将、一级运动员此类损伤较少,基于他们专项技术稳定,肌肉力量强劲,训练方法合理.如使年轻运动员能得到长远发展,控制专项技术训练的密度,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

3.5准备活动方式

8.94%的损伤由准备活动问题引起.准备活动时间过短,身体预热不足,比赛时肌肉紧张、僵硬,极易发生肌肉拉伤、挫伤.准备时间过长也引起损伤,在老运动员中较为常见,当比赛气氛没能引起运动员的兴奋、或适度紧张时,常常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做赛前热身,过度热身引起肌肉痉挛而发生肌肉拉伤;准备活动内容与参赛项目不符合也是导致软组织损伤重要因素,传统的训练理论更多的以慢跑、做操为主,只注意身体的热度,不重视关节周围组织的兴奋,当这些组织还存在着较大的惰性时损伤就发生了.如足球运动员和田径短跑运动员踋绳肌损伤就是比较典型的准备活动不足之故.近年来以拉伸和加入适量力量为主的准备活动内容正在被运动员采纳,牵拉使肌肉得到预先伸展,肌肉承受适度力量负荷,关节周围组织韧性得到提高,赛前拉伸明显减少了损伤的发生;赛后拉伸能较快消除疲劳,减轻肌肉疼痛.总之,准备活动内容尽可能与专项技术、肌肉活动的形式、能量代谢、肌肉收缩速度等要求相一致[12].

3.6营养因素

充足的营养补给可以促进机能恢复、去除疲劳、增加肌肉、韧带弹性和抵抗疲劳能力,促进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以及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运动员的膳食中,需要均衡进补蛋白质、脂肪、糖等三大能源物质,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一般运动量下三种能源补充比例为1.2∶0.8∶4.5[13].运动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可对运动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做功量降低,疲劳加重和肌肉无力等,补充维生素E、C、B,促进糖代谢,增加能源供给,避免能源耗竭.而补充钾、钙、镁、磷、铁、锌、硒等矿物质,能促进机体恢复进程.如钙在糖源的分解代谢、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及其酶的激活、细胞内兴奋信号传递、血液凝固以及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磷在三磷酸腺苷 (ATP)和磷酸肌酸(CP)中的高能磷酸键有着贮能和放能作用,机体内许多B族维生素与磷结合后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辅酶.磷缺乏时,ATP和CP水平的降低,肌肉收缩能力下降[14].铁在运动时其作用不容忽视,其功能铁主要负责氧的转运、利用以及参与体内能量代谢过程;贮存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蛋白及酶的合成.运动中硒作为抗氧化因子,可增强机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运动时大量自由基对机体的危害[15].

3.7竞赛心理

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观念对损伤发生产生影响,良好的体能、娴熟的专项技术、正确的参赛目的,适度的兴奋水平均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条件.运动员注意力集中,配合教练员的指挥,接受比赛战略,并能对自身行为或情绪进行有效地调控,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损伤发生.

调查中显示,部分运动员的消极心理因伤病而起,因长期损伤不愈出现消极意志.根据Weiss研究[16],运动员受伤后从损伤初期的“悲哀反应”,坦然接受事实到心理康复,要经历:否认、愤怒、痛苦、沮丧和精神重整的5个阶段心理变化.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的各阶段相互影响.通常心理学家根据运动员个体心理特征,设计干预内容,其中就有让运动员对自己开展积极性的自我暗示内容,即心理健康演练.有部分健将、一级运动员通过心理演练,放松身心,消除紧张性焦虑,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的运动技能,促使损伤恢复.

3.8环境与装备

运动员在气候炎热、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条件下,损伤发生的频度增大.而且,二三级运动员因比赛经验缺乏、调控能力差、难以适应新的比赛环境更易发生损伤.运动装备(器械、服装、场馆)不恰当或损坏,包括田径场不平、太硬、单杠固定等的人工条件存在问题也引起损伤的发生.

3.9医务监督

运动损伤容易发生在医务监督缺乏、医务监督措施不力情况下,运动员不重视医生建议或对加重的外伤认识不足,以至于在伤病或过度疲劳下继续参加训练或比赛,导致伤病加重和复发[17].另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少数运动员偷服合成类固醇药物,试图通过兴奋剂增长肌肉力量,提高比赛成绩.事实上兴奋剂造成软组织严重伤害,它迫使肌腱承受难以控制的肌力增长,肌腱血液供给受到限制,并使结缔组织(韧带和肌腱)变硬、发紧,失去弹性,导致肌腱的撕裂或断裂.

4 结论与建议

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流行病学能避免或减少损伤的发生.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营养条件、赛场条件、环境气候、竞赛规则、道德品质等诸多因素有关.运动员对自身运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不强.建议加强对运动员损伤防范意识教育与技术的培养和医务监督,建立完善的安全救护措施.

[1] 王予彬,王人卫.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1.

[2] 曲绵域.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创伤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84-85.

[3] 罗阿尔·贝尔,斯韦内·迈赫伦.运动损伤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3-12.

[4] ARVINEN-Barrow M, HEMMINGS B, PENNY G. etc. UK Chartered physiotherapists'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us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injured athletes: 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2010,11(1):58-66.

[5] WOOD W, TAM L, GUERRERO Wit M. Changing circumstances, disrupt-ting habi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5,88(6):918-933.

[6] EMERY Carolyn A, MEEUWISSE W H, McAllister. Survey of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sport injury in calgary and area high schools[J].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2006,16(1):20-26.

[7] BARTON J, Mann, William A. Grana, MPH. A survey of sports medicine physicians regarding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patient-athlet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24(6):1287-1289.

[8] 任玉衡,田得祥,史和福,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77-386.

[9] 曲绵域,任玉衡,田得祥.中国优秀运动员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研究[D].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1999:1-11.

[10]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65.

[11] 舒彬,周吉祥,刘波,等.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148-151.

[12] 陈金鳌,陆彩凤,王欣,等.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1,(11):28-34.

[13] 袁海平,左群.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6-31.

[14] 王健.运动人体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44.

[15] 张缨.实用运动免疫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6-48.

[16] WEISS MR, TROXEL RK. Psychology of injuries athlete[J]. Athletes Training, 1986,(21):104-110.

[17] 陈香仙,崇玉萍,赵芳,等.运动员自我运动损伤防范及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6):610-612.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ProfessionalAthletes'Injury

LV Pin, ZHONG Ting-ting, XIE Jing-wei, CHEN Xiang-xi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This research serves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or avoiding professional athletesa' injuries, strengthening their preventive abilities, and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sports training and sports medicine resear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ports injuries of 413 in-service athletes with a level 3 title and titles above level 3 from 10 professional sports teams and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ms. The common injuries of these Athletes are the muscle injuries to knees, waists, ankles, legs, and shoulders, and soft tissue injuries to tendons, ligaments,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The occurrence of sports injuries are connected with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athlete's old injury, physical qu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methods, nutritional condition, field conditio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ondition, moral quality. Some athletes show an inadequate awareness of their sports safety and protection. The athletes' sports injuries have certain regularities and the mastering of epidemiological knowledge contributes to the avoidance or reduction of these injuries.

athletes; injury; epidemiology; factors

2014-07-01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71402).

吕品(1991-),男,浙江金华,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陈香仙,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

吕品,钟婷婷,谢井卫,等.对专业运动员的损伤调查与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6):597-600.

G804.53

:A

:1001-2443(2014)06-0597-04

猜你喜欢
肌腱运动员运动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