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

2014-09-05 19:40马丽馨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材目标

马丽馨

【摘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开放式课堂教学以“大语文教学观”为导向,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等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73-01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学内容仅限书本知识,这样的课堂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放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前开放

课前开放,即教师在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文章是写景的,可以让学生看图片、光盘或者实地观察等;文章是和历史有关的,宜鼓励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等。课前开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外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中开放

1.开放教学目标。开放式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①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三个维度。“三维”式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能从这三个方面确立,不仅可以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语文学科特点。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就已掌握了大量口语,有的还会背诵古诗和儿歌。他们知识水平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开放教学内容。①针对教材,体现阅读的开放性。如教学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时,可以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和俄国作家叶索诺夫写的《白公鹅》进行对比,找出两位作者描写方法的异同,最后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文章。这样,一次多篇的教学,开放了课文内容,学生的收获自然不言而喻。②切合教材,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放。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大部分课文都和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便于学生联系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有“雷锋精神”的人,我们的身边有“雷锋”这样的人吗?这样的课堂设计一方面使学生对原本不熟悉的课文人物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从生活当中去观察、去发现的学习习惯,可谓是“一举两得”。③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剧增,学科间的融合、渗透也越来越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中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当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开放教法和学法。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了避免在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烦琐的分析替代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感受,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恰当地组织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讨论。②丰富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学习童话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学习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唱一唱相关的歌曲,;学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还有一些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优美的情境,当学生全身性地投入其中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更高。

三、课后开放

课后开放即在新课结束后布置开放性作业。课后开放,是课内向课外的发展,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1.综合实践作业。《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像布置做一做、演一演、查一查、写一写、读一读等形式多样的作业。在看、问、想、读、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分层次作业。“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在基础、智力、能力和爱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接着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有难易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体会学习的愉悦。

四、开放课堂要注意“度”的把握

1.在教学目标的开放上,不能因为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而忽视“工具性”的作用。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要辩证和谐的存在于课堂。我们不能因为要改变原来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为了体现人文性和开放性,而在教学中对涉及到基础知识的内容便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 2.在教学形式的开放上,不能因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忽视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比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如果不考虑所教内容是否有必要,就按部就班地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真正的有效性。教学活动中没有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与,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同样,没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也不可能正常进行。我们不能因为要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而在上课时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理解的知识技能不讲、不导,而是应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3.在教学内容的开放上,不能因为整合其他资源,而忽视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坚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细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学语文,防止出现过多地补充和安排“非语文”的内容或活动,而忽略对语言文字的研读。

参考文献

[1]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浦漫汀;小学语文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目标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