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已经推行几年了,美术新课程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而我作为初中的美术教师更有责任去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下面本人就将怎样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创作绘画的能力的一点浅显体会总结如下几点。
【关键词】自主创作;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上七年级美术《过去的日子》一课当中,我发现当我提出让他们去自主创作一幅画时,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的是垂头丧气、无所适从,甚至是毫无兴趣,这时我认识到要想让他们自主的去创作就必须激发他们高度的热情和兴趣,于是我首先让他们欣赏《小书摊》这幅画,并告诉他们这幅画的作者也是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画出来的,画的内容是讲述小作者利用假期将自己的旧书收集起来摆了个小书摊挣零花钱的故事。然后我就问同学们是否也做过类似《小书摊》的有意义的事呢?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的谈论自己有趣的事,最后我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就问:你们是否也能像《小书摊》的作者一样将自己有趣的事画出来呢?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能”。这节课上完后,我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作业真是非常的丰富,有的画的是星期一早上升旗的情景、有的画的是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活的情景等等。通过本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兴趣”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绘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才能描绘生活,我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例如:有些同学在画人物形象的时候画的十分僵硬,要么两手是平举着,要么就放在身体的两侧,更谈不上服饰的变化,甚至有些同学连衣服的领口也不画,在他的画面中,人物就像一个装在袋子里的人,分不清哪是胳膊哪里是腿。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去观察。老师在教学生自主创作绘画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事物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素材。
三、要克服懒惰的习惯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跟着画。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是为了完任务而已。但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这种不动脑筋的习惯,除了会机械的模仿之外,再也不愿往前多走一步。当我第一次接触七年级新生的时候我吃惊的发现他们的绘画水平还停留在幼儿园的阶段。例如在他们的自主创作绘画中,太阳永远都是在纸的一角以四分之一圆外加几条短线出现;房子永远是一个三角形外加一个方形组成;人物是以圆形再加大小不等的方形组成……,像这样的形象随便哪个幼儿都能画出来的。在随后的美术教学中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上面得现象是由于在绘画中存在着惰性。比如:那种画简单,不用花费时间;对概念化的形象记忆深刻,不愿意去创新;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没有耐心去钻研……。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绘画一定要克服懒惰的习惯。
四、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在绘画中可以让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等,从而使画面产生一中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绿洲》一课的时候,就让学生积极学习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自主创作绘画是有很大帮助的,发散新思维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彻底放松,可以毫无拘束的任意想象,这样就可以挖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五、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精彩的瞬间
我们从小时候起老师就要求写日记,这种日记是以文字的形式记述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记述。西方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玛格丽特他们往往把梦中的场景画入画中,而带给人的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奇幻的视觉效果。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绘画的能力那么采用这种绘画的形式来记录精彩的瞬间绝对是一种最好的训练方式。
综上几点,这也算是我在面对新课改时的一点积极的探索与努力。国家的进步民族的繁荣是离不开创新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能积极吸收新鲜事物不固步自封,虚心进取那就有希望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初中生绘画作品欣赏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年2期
[2]冯逸兰.提高初中生绘画写实技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技展望》,2014年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