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开发区的转与改

2014-09-05 05:57郭霞
商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胶州开发区冷链

郭霞

2012年,胶州经济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这也是青岛市的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两年过去了,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在向着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奋进。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发区建设大潮中,胶州市怎样抓住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体制的改革几大重点,避免进入产业同质化、新区空城化的误区,实现良性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去了解开发区的“转”与“改”。

新“笼”要装新“鸟”

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些词汇是当前整个国家经济领域的重大课题,具有普遍意义。之所以转型问题显得如此迫切,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年来,迷恋招商引资的地方很多,一哄而上搞开发区建设,却沦为“空城”、“鬼城”的地方也为数不少。怎样避免走上“开发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招商歧途?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的是“科学招引”的办法。

“大家都说‘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对于胶州来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这个转型更大意义上是从起点就瞄准高端、新兴、智慧、生态,先做好规划,对于不符合规划的项目,投资再大,也不能引进。”开发区党政办工作人员孙勇军说道。

开发区自2012年12月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可谓是一个新的“笼子”,而这个“笼子”里要装什么样的“鸟”呢?全国各地开发区建设,往往出现产业雷同的现象,有数据表明,“全国200多个开发区规划,60%有轻纺园,50%有医药园,40%有信息产业园,30%有化工产业园。”缺乏定位、同质化、恶性竞争已经使开发区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据了解,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青岛的产业总体战略,依托胶州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优势,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发挥既有优势,向高端进军,这可视为胶州开发区的转型路径。

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是胶州市的一个名牌企业,而2012年5月签约的中集冷链高新产业项目,是目前开发区里第一个实现试运营的项目。记者走进“冷箱梦工厂”已经竣工的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设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钢板的切割、焊接等工作,而工人们只需要在电脑前,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操作电脑,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据中集冷链高新产业项目现场调度杨斌介绍,过去老厂在胶州的云溪河畔,而开发区的项目建成后,老厂将全部搬迁到这里,专门生产集装箱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大的冷藏箱和特种箱。杨斌指着现场的设备,一一向记者介绍:“这个发泡机,是引用的德国技术,过去发泡机采用141B发泡剂,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气体,而今后,我们将全部采用新技术,用环戊烷发泡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水循环粘结技术、激光跟踪焊、仿形焊等新技术,正在支撑着青岛中集集装箱向产业链高端爬升。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年产标准冷藏箱10万台,产值过百亿元,集总部经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人才育成、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世界领先、全球最大的‘百亿级冷链产业板块。胶州作为中集冷链的总部所在地,必将成为冷链产业辐射中心、冷链新业务孵化中心以及冷链装备高端人才的集聚中心,有力推动胶州市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进程,实现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促进青岛蓝色经济的腾飞。”

中集冷链高新产业项目,是胶州开发区招商贯彻“科学招引”的一个缩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2013年开发区核心区已落户项目52个,总投资575亿元,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亩均投资超过400万元。其中,投资过50亿元项目2个,过30亿元项目3个,过3亿美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20个,项目涵盖产业类、科研孵化类、专业园区类、城市功能类、旅游休闲类等五大组团。

目前,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产学研基地已正式启用,中集冷链项目设备试运行,智慧胶州信息大厦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特锐德(胶州)工业园、中加国际学校等21个项目已实现主体封顶,上半年新签约项目6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德国独资高端风能发电设备项目1个。

近期,新洽谈的华信科技、海泰科模具、世界500强康迪克电梯等三个占据“微笑曲线”两端的高新技术项目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仅156亩,亩均投资强度超过600万元,树立了开发区招商引资新风标。

产城相得益彰

如果开发区的企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互相之间没有合作,那么园区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为胶州开发区的招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局面。“目前落户的传化公路港项目,本身就可以为开发区的其他企业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孙勇军说。

开发区的发展,不是缺什么就添加什么,不是劳力、资本、政策、基础设施的简单叠加,而是必须考虑社会效益,考虑产业与城市的融合。这是开发区今后发展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理念,而不仅仅是硬件建设,更要考虑软件建设,让产业园区成为安居乐业之地。

产城融合,是解决开发区变为“空城”、“鬼城”的方法。只有产业,没有生活,不会是一个宜居的城市;而只有居住区,只有房地产,没有相应产业带动,便很难聚集人气。近年来,胶州开发区围绕“规划、建设、招商、服务”四条工作主线,以打造工业与城市完美结合的高端智慧新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区内项目建设,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胶州开发区就是要打造一个工业和城市完美结合的产业新城,我们每引进一个项目,就会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上。同时还要建医院、学校、购物中心、休闲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保证来到这里的人员都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一位区内的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在开发区看到,风景优美的如意湖占据着黄金位置,湖畔分布着特锐德、中集等项目,显示着这个未来新区充满人文关怀的一面。而作为与开发区相得益彰的少海新城,更是定位于集自然生态、滨水休闲、度假旅游、历史人文、高档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滨水复合功能区。

据了解,在基础建设方面,区内已基本完成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排水等基础设施施工,在公共服务项目上,中加国际学校、交大附中、宝龙博物馆等项目已实现主体封顶,职工公寓、宝佳健康城、宝龙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主体开始施工,中信五星级酒店进行主体装修,提升配套服务水平。

从“引资”到“引制”

有长期关注青岛经济发展的学者曾经不无痛心地表示:“在深圳,注册一家企业,所需的前置审批手续只有几项;在青岛,手续可能多达百余项。”实际上,不仅是青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原因就在于政府角色、职能急需转变。

因此,对于开发区来说,比“引资”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政府切实转变角色,变为“服务者”。

为了促进项目落地,胶州市给开发区实行放权,为开发区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保姆式”服务。确立了管委领导、局长、副局长、工作人员四级包项目工作机制和现场调度制两种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全程跟踪,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

“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次要的材料可以容缺受理。是我们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企业的总部都不在国内,如果需要的公司法人章等手续非常繁琐,往往准备一个材料,一周就过去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材料,容缺受理。材料先‘欠着,过后再补齐。在建设过程中,压茬进行,大大缩短了项目从开工到建成的时间。”开发区招商局工作人员段埏介绍。

传化公路港项目是开发区着力引进的龙头企业,由于注册名称中含“公路港”字样,属特殊名称。针对这一情况,胶州市组织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成审批小分队,会同工商部门进行了数轮深入研究,多次到现场对接,推动名称顺利获批,为项目快速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转”与“改”的思路下,2013年,胶州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489.56亿元,占全市5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0.3亿元,占全市73.47%;固定资产投资377.84亿元,占全市57.2%;到账外资4 33亿美元,占全市61.8%;进出口总额45.17亿美元,占全市74.6%;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胶州开发区冷链
(书法)《公交赞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同气连枝 和而不同——音乐维度下胶州秧歌与北方秧歌的对比关系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胶州剪纸的类型题材与价值研究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胶州尝试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