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中的发力

2014-09-05 21:03王凤仙何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发力太极拳

王凤仙+何磊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之魂宝,合儒、释、道、医、兵五字之蕴意,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陈氏太极拳为现代社会上流传的陈、杨、吴、武、孙、和式太极拳之鼻祖。精要十八式是当代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正雷大师为了更好地普及陈式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础上精造了十八个动作为精要十八式。本文通过笔者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通过几个主要的发力动作,简要阐述太极拳的特点、发力及注意问题等。

关键词:太极拳;发力;精要;十八式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42-03

一、前言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太极拳不但具有强身健体、搏击技艺的双重性,尤其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1.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串着“阴阳”和“虚实”,这在太极拳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2.力的由来。在太极拳中力分为整体力和局部力,即简单力和复杂力。线性力、冲击力和杠杆力是简单力;旋转力和膨胀力是复杂力。复杂力是两种以上力的复合。每种力都有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太极拳中所求之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力,旋转力贯穿太极拳始终,同时也与其他力复合。太极拳中的“四两拔千斤”,从力学上看无非是对杠杆力和旋转力的运用,亦是一比,而非其真,不是用小力接大力,或抗大力,更不是用小力打大力,若当其真莫过于以卵击石。姚兰先生(字馥春)论应敌说:“敌以一斤力袭来,我则以一斤力接之,以一两力打来,我即以一两力应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四两拔千斤”是在力量的变化中改变敌力方向,在敌之力似发未发,前力已尽,后力未续,劲断处瞬间出击,小力便可胜大力,是以我之优势攻敌之弱势,才是真正的“四两拔千斤”之义。不能凭字妄猜乱用。小力赢人仍是瞬间力的优势的应用,是太极拳用力的方法而已。

二、精要十八式中主要的发力动作

1.手的发力(以掩手肱拳为例)。在这个动作中手的发力不是简单的冲拳,而是一种复杂力(几种简单力的融合),它整个的发力动作是这样的:发力时,中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同时通过右脚蹬地、转膝、转腰、扣裆、转跨、顺肩,使力迅速传递到拳上。整个身体向左旋转,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的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又可使自己的两肩尽可能拉长,在发力时身体不会前倾而失去中心,在实战时则不被对方引动而失重,又有助于右拳的发力,左肘快速后拉可以推动右拳向前发力的速度,从而做到集全身之力于一拳发出。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的拉力。这就是力学上讲的旋转离心力。

2.腿的发力(以玉女穿梭为例)。动作要点:右脚向前上步,左脚迅速提起向前迈出。右脚蹬地、发力使身体腾空;同时右掌上架,左掌前推,所有动作在瞬间完成。下落的同时,右脚向前插步。动作要连贯、快速,一气呵成。而玉女穿梭在《陈氏太极拳术》中是这样说的:“其内劲发源最远,由仆参逆行而上,逾背后至附分,以至右指”。“玉女穿梭是顺转平纵法……其进如风……手法,步法,转法,愈快愈好……上虽凭手,下尤凭足,足快尤显手快之能……至起势至势终,右手足虽是顺缠法,而周身皆是倒转劲,连三赶进,皆是进步。至于内劲,至顶劲至脚五指,法皆与前同,始终以右手右脚为主,而以左手左脚佐之。右手顺转,左手必是倒转,缠丝劲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右手以转大圈为式,功久自然小方好。”

3.脚的发力(以金刚捣碓为例)。在金刚捣碓这个动作中很多认为震脚是跺脚,其实都是不懂门道的。震脚的前提是腿松身整,腿上是丝毫不用力的。腿上用了力,那叫跺脚,只能啪啪响而已,也会踏的脚板痛。震脚的原理就像打桩机打桩,中间要断开,腿就是桩,身子就是重锤,使关节松开,然后支撑侧一虚,内里一沉,身子要整,然后把这个整沉的劲从脚底透出去。做对了,脚是不会痛的。松不够和整沉不够,透出的劲就有限,也就发不出沉闷的响声来。松,要松得到位,还要松的够快,感觉不只是松沉,而且与地之间有相吸之意。震脚的目的,用个通俗的词说,那就是“发重力”,也就是练习对重力的运用,惯性力和重力是太极拳运用主力之一。而垂直方向脚底发重力是最容易的了,掌握了松沉的关键技术后,就要练习在用拳肘,肩的地方把松沉劲打出来,通俗的说就是用这些部位来发重力。就是把震脚透出来的那股劲,从这些部位透出来。它的发力《歌诀》中说: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三、如何发力

提到太极拳的发力,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古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往往是:脚先蹬地,然后将力量通过腿传到腰部,再通过臂部传到手上。太极者阴阳也,事实上阴阳之理蕴含在任何形式的动作中。而太极拳所求的阴阳通常只是限于武术范畴,这是研究传统太极拳的一个前提。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太极拳的发力也应当符合阴阳之理。太极拳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阴阳互为其根”就是一种体现,我们讲:“发力要有根”,但并不是说力由脚起就算是有根了,根的作用在发力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起作用,而并不仅仅作用于一开始。蹬地之后,腿的作用就不见了,力被自下而上地“抛”了上去,这时脚下空空如也,哪里还有根的影子?失去了根的作用,这种被抛出的力便不是“整力”,而是“断力”了,是不能够随势而变的,一旦出去便再难控制。在研究发力时,不要仅限于弹抖力,当将阴阳劲儿作用于对方时,都在此范围内。所谓“阴阳劲儿”指的就是互为其根的力。endprint

四、发力练习的主要方法

人们通常认为太极拳运动就是为中老年人运动保健的,殊不知太极拳还讲技击速度和爆发力,或者只见过公园和比赛中的推手,以为是太极拳的技击精髓,其实只对了一半,太极拳推手只是太极拳技击的一个训练过程,目的在于通过推手走向散手。现在很多练习太极拳的人,在推手中稍微得到一点模拟技击方法,便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真传绝招,这其实是还不懂得太极拳的根本在散手,是速度和反应爆发力的总和,只有这样,实战中才能打击敌人,摧毁对手,拳论说:“如遇劲敌,内劲猝发,迅雷不及掩耳,摧枯拉朽”。首先,练站桩、无极桩、川字桩等,效果在于,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在实战中,不至于过度应激而心慌意乱,手足紧张,而大脑一片空白。第二,练推手。通过推手练习不仅容易发现自己动作中的毛病,何处断劲、何处不圆都会很明显,而且可以练习听劲、化劲、反应能力、攻防作用和部分模拟实战。第三,练弹抖劲。抖大杆,单式发力,抖大杆是太极拳功力增长的独特训练方法,它下练腰裆、主练督脊、大长膊臂实力,是提高技巧的好方法。

五、注意问题

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在拳法的盘架中,加有一定的发力动作,就本人而言,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讲,不适宜在盘架中有发力的动作。因为初学者对拳法演练还没有深入的认识,比如:对身体刚柔的转换、意念的调节、气血的运行、拳法的结构等方面都没有认识,盲目的发力不仅达不到太极拳的要求,反而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发力首先要具备有力,有力才可以发力,这种力不是后天的拙力,而是用于搏击中的一种活力。虽然前贤有云:劲断意连,意断神接。此话的确是金玉良言,但是不适合初学阶段,因为初学者根本就没有神、意、劲的体会,只有在太极拳盘架和其他的基本功有一定的体认后,具备了发力的素养,才可以进行发力。需要指出的是:陈氏太极拳的发力,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自我欣赏的,如陈氏太极拳的抖弹力,发力时决不可两手抖来抖去,好像劲力很大,实际不然;抖弹力是应该如何抖入对方的体内,同时把对方的劲力抖散把劲力渗透进去,发力一切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

参考文献:

[1]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拳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陈振勇.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J].四川体育科技,2002,(1).

[3]李秒丰.太极拳发力训练[J].武当,2004,(12).

[4]王新.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运动分析中的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王凤仙(1968-),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力太极拳
太极拳练习如何注意呼吸养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冬奥会成功申办将为相关产业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