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高效的大班教学模式

2014-09-05 21:00刘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大班教学学生中心主动学习

摘要:班额过大导致的学生投入不足、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由于师资、校舍、招生计划等客观条件,短时间内大范围削减班额并不现实。本文结合作者在加拿大的访学经历和国外大学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立高效大班教学模式的方略,主要包括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健全助教制度以及如何让信息技术广泛服务于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大班教学;学生中心;主动学习;IT技术;助教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36-0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一二年级的公共课教学中非常普遍。随着班额的扩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出勤率降低、上课不投入、作业批改不及时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共同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然而,由于师资、校舍、招生计划等客观条件,短时间内大范围削减班额又不现实。有没有在不减小班额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良策呢?笔者在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访学期间,发现该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几百人一起上大课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文献[1-3]中显示,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他们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应对策略。在班额扩大,经费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证很高的教学质量。1987年Arthur W.Chickering和Zelda F.Gamson提出了后来被广泛认可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4],其中包括:①鼓励师生密切接触;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③鼓励主动学习;④给学生及时反馈;⑤确保学生作业时间;⑥传达对学生的高期望;⑦尊重个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在我们常见的大班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上课来,下课走,一学期下来认识不了几个学生,师生之间缺少密切接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上的情感需求,不利于学习兴趣和学习持久性的保持、提升。普通大班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活动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活动,更难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方式单一的教学活动,也无法体现对不同天赋不同学习方式的尊重。比如很多善于在讨论、实践中学习的同学,往往会在没有变化的听讲模式中产生厌学情绪。同时随着班额的扩大,教师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大,及时的个性化反馈几乎成为不可能,有时甚至只能完成部分作业的批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应付、抄袭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学生的作业时间也难以保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常见的大班教育实践与以上7原则大都相违背,教学效果不理想并不出人意料。本文将围绕广为认可的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国外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大班教学模式建设方略。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好像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典型的授课方式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渐进步,50年代后,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都证明,被动式学习是十分低效的学习方式,于是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发生在学生专注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中。该理论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大量的教育研究之上,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然而遗憾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依旧在国内大学广泛使用。更为遗憾的是,多数教学比赛的基本“审美规则”尚处在教师“课堂表演”精彩度的层面上(比如台风、内容熟练度、语言的条理性、清晰度,板书的整齐性、合理度等),却很少考察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学习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而后者恰恰才是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这种状况说明不论从普通教师的认识层面,还是学校对教学的评价层面,我们对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与国外尚有明显差距,这是我们急需提升的。认知学(Bloom,1987)将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类[5]: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如图1所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中,学生通常行走在认识(回忆能力)和理解(转换、解释和推断的能力)等相对较低的学习层面上。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中,学生才能更多地行走在应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层面,才更有可能达成综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评价(对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等高级的学习目标。我们孜孜追求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就是活动在综合、评价等高级层面上。显然,这是灌输型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的。

认知学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得到广泛认可,但并不能涵盖所有方面。如图2所示,Bloom的分类方法主要体现在第一个维度上,上面讲到的主动与被动的学习所对应的不同学习过程和方式,则体现在第二个维度上。除此之外,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情感因素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rthur W.Chickering和Zelda F.Gamson提出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中鼓励师生密切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传达对学生的高期望等做法,都与第三维度息息相关。本文讨论的提高大班教学的种种方略,实际上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维度展开的,内容包括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模式课堂,如何建立和完善助教制度以及如何将IT技术成功运用于大班教学之中。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笔者在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访学期间,旁听了许多本科生课程。单从教师“讲”课的水平来说,其平均水平未必比我们强,如果让他们参加我们的讲课比赛,获奖的几率恐怕也不太高。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女王大学以教学质量高闻名于世呢?考察一下他们的课程表,便可初见端倪。每一门课程,在课程表上会以三种形式出现。一种叫做Lecture(讲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老师上大课的形式;第二种是Tutorial(有时也称为Workshop)即习题课或讨论课,第三种是Lab,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课。在课时的分配上,Lecture通常为每周2~3学时,而Tutorial与Lab之和通常为每周3小时甚至更多(每学期12个教学周)。Lecture通常是上百人的大课,Tutorial与Lab则在不同时间、地点将大班切分为几十人的小班,在教师或助教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其Lab与我们的实验课类似,只是数量比我们的高一些。下面主要谈谈在讨论课与讲大课上如何保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讨论则是学生合作最常见的形式。西方大学的图书馆与我国大学图书馆硬件上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他们在安静的阅览区之外还设置多个独立讨论室,即方便小组讨论,又避免影响他人。这种安排显示了讨论式学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我们的图书馆一般只有安静的个人学习区域,这显示了在我们的意识中学习主要还是单打独斗模式。当然,现在有些国内大学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图书馆里建立起这种讨论区。说起讨论课的具体实施,首先会碰到的便是课时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削减讲课课时数以及作业前置的办法解决。目前我们在大课上教学时间主要花在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展示上,即图1中认识和理解两个层次上。通过作业前置,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学习,这不但使他们为讨论课做好准备,也为讨论争取到了时间(上课不必花时间在最基础的概念展示上)。当然,要上好大班讨论课,还需要助教制度以及IT技术手段的配合,这两个问题在后面会有具体介绍。有研究表明,人们听讲座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所以在大课时,最好将教师宣讲与各种主动学习活动穿插进行。除了讨论,课堂互动也是一种主动学习模式。但由于中国文化以及教育方式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与老师在课堂进行积极的口头互动。这时采用“写”的互动方式则会更为有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或答案写在纸上提交。这个问题可以是对刚讲过的内容的测试,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困惑,还可以是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互动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而且很快将他们从被动听讲的状态转换到主动思考的轨道上。教师也能很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此外,这种活动还兼具了考察出勤的功能。如果在活动中采用IT技术手段,这种互动还会更加高效和有趣。课堂案例分析也是非常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积极提问与质疑。项目训练法也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法[6]。在活动中,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会让每个人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并互相提供支持,所以可以在相对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获得学业的进步。高效课堂模式的共同特点是,要将图1中前两个层次(认识、理解)的学习在课前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更高层面的学习活动中,再通过课堂讲演、项目报告、小组方案、实物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考核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它激活了学生的互助、互评热情,所以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批改作业方面的重复劳动会降低。事实上,前人已经设计出很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只要教师有这个意识,就一定找得到合适自己课堂的模式。endprint

二、助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为了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实施,建立和健全助教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一些大学早就有研究生做助教的传统。有的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还有十几到几十小时的教学实践要求。如果我们将研究生助学制度、奖学制度以及教学实践相结合,则可以在很少增加甚至不增加成本的状况下,将助教制度建立起来。更令人欣慰的是,研究发现高年级的本科生也可以胜任助教工作。美国学术改革中心NCAT(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Transformation)在一个30多所大学参加历时十多年的课程改革(Pew Grant Program in Course Redesign)项目中发现[1],本科生担任助教可以与研究生一样出色地完成任务,于是助教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我国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有社会实践的学分要求,如果我们将本科生助教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本质上这也确实是一种社会实践),则能激发优秀本科生投身助教的积极性,这必然对自身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所以,本科生助教制度的引入会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三、让IT技术广泛服务于教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以及手机、iPad等各种终端设备的普及,让以前看来无法实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在大班教学中大显身手。国外的很多高校都有非常完善的网上课程管理系统,即便是全日制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也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利用网上资源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上测试与反馈系统参加测试并获得及时自动反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这都是IT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引领学生翱翔在应用、分析、总结以及评估等更高层面的学习活动之中,甚至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帮助。国内的大学,一般也都拥有自己的教学网络系统,即便没有国外大学的系统那么完善,我们仍旧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1.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很多老师已将课件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参考,其实可以再往前走一步,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各种类型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和安排,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当这些资源与练习、任务、活动相链接,往往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也提高他们使用这些资源的内驱力。比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某个概念模糊,那么老师解释这个概念的视频将成为他渴求的资源;当他缺乏解题思路时,相关例题则可能成为指路明灯。

2.建立自动测试与反馈系统。学生在这样的系统中完成测试或练习后,马上就可以得到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学生还可以无数次重复进行测试,直到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自动测试和反馈系统尤其适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确保他们在课下花足够的时间学习,这样课堂上才能开展更深入(比如对知识的应用、案例分析、总结等)的教学活动。该系统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及时反馈,还可以统计学生数据,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共同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频繁的自动测试降低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在评价系统中的比重,让学生把时间精力均匀分布在整个学期中,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对改善学风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前两点的技术实现,国外的大学有自行开发系统的,也有直接购买商业软件的。比如MyMathLab就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互联网的数学学习系统。教师可以在该系统中部署学习内容,学生则在通过网络完成学习和测试。该软件最受学生欢迎的功能是,各种资源都围绕任务、习题整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易于获得需要的资源以便顺利完成任务。这使得在学习上获得更多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和持久性都得以提升。国内高校的很多公共大课,其实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有些学校的教学网络也提供自动测试和反馈功能,但功能不一定完善,更重要的是教师使用这类教学方式的意识还不强,所以其作用并不显著。如果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我们最可行的方案则是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围绕学生需要,将这些资源盘活。虽然这涉及不小的工作量,但由于公共课程参与的老师、学生都很多,而且一旦系统建立,教师学生可以受益多年,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多数高校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开发本校课程教学系统时,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可以成为IT主力军,在为学校做贡献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3.利用IT技术促进交流。现实中的小组讨论无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然而由于师资、校舍的限制,其作用有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某些学生性格内向很少开口,在讨论课上的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然而这类学生往往善于文字表达。所以,IT技术的网上论坛则会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现在的大学生,笔记本电脑的拥有率在80%以上,智能手机等通讯设备更是人手一部。所以,完全有条件通过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完成讨论,并提交讨论结果。小组内每个人成绩可以完全一致,也可以让助教对讨论过程进行评测给予组员不同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国外的教师经常利用Clicker、Classtalk等设备,在大课堂上保证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教师出一道选择题,学生按下自己手中Clicker上的选项,教师就可以看到全班同学的答案分布状况;又比如分组讨论时,学生可以通过Classtalk向老师提交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事实上,我们无须投资这些设备,一样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比如新浪博客、腾讯微博等都提供免费的投票功能,学生手机上网即可以参与投票,这与用Clicker做选择题具有同等效果。又比如,利用免费QQ群,学生便能通过笔记本、手机等上网设备在课堂上提交小组讨论结果,老师则可在教师计算机上做实时点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Classtalk。因此,只要善用IT技术用心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在小投资甚至不投资的情况下,一样能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高效、积极地互动,让学习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甚至让课堂成为妙趣横生的知识盛宴。endprint

国内高校的大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广泛认可的高效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然后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助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IT技术广泛服务于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班教学方略。比如,助教支持的线下讨论课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网上讨论组的建立,不但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还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的讨论或者网络互动增强了师生接触;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等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自动测试和反馈系统的应用,保证了学生课外学习,并能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这多种方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将老师从低端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高效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上。这些策略都完全符合久经考验并被广泛认可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而且并不会增加多少教学成本。如果能从学校、学院层面致力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教学效果方面必然更有优势;即便是在系、课群、甚至教师个人层面上进行努力,也必定能造福一方学生。

参考文献:

[1]Carol A.Twigg,Improving Quality and Reducing Costs:Lessons Learned From Round II of the Pew Grant Program in Course Redesign,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highereducation.org/reports/pa_core/

[2]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78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arge Classes,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uww.edu/learn/largeclasses.php

[3]Christopher Jepsen,Steven Rivkin,Class Size Redu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Teacher Quality and Class Siz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ume 44,Number 1,Winter 2009:223-250 (Article)

[4]Bloom,B.S.,editor,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New York,McKay,1956.

[5]Arthur W.Chickering and Zelda F. Gamso,Seven,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Washington Center News,Fall,1987.

[6]赵昱.中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青年文学家,2009,(03).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项目公派国外访问学者资助。

作者简介:刘瑛(1970-),女,陕西西安人,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师,副教授,硕士,数控及大学教学研究。endprint

国内高校的大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广泛认可的高效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然后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助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IT技术广泛服务于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班教学方略。比如,助教支持的线下讨论课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网上讨论组的建立,不但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还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的讨论或者网络互动增强了师生接触;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等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自动测试和反馈系统的应用,保证了学生课外学习,并能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这多种方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将老师从低端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高效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上。这些策略都完全符合久经考验并被广泛认可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而且并不会增加多少教学成本。如果能从学校、学院层面致力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教学效果方面必然更有优势;即便是在系、课群、甚至教师个人层面上进行努力,也必定能造福一方学生。

参考文献:

[1]Carol A.Twigg,Improving Quality and Reducing Costs:Lessons Learned From Round II of the Pew Grant Program in Course Redesign,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highereducation.org/reports/pa_core/

[2]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78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arge Classes,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uww.edu/learn/largeclasses.php

[3]Christopher Jepsen,Steven Rivkin,Class Size Redu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Teacher Quality and Class Siz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ume 44,Number 1,Winter 2009:223-250 (Article)

[4]Bloom,B.S.,editor,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New York,McKay,1956.

[5]Arthur W.Chickering and Zelda F. Gamso,Seven,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Washington Center News,Fall,1987.

[6]赵昱.中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青年文学家,2009,(03).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项目公派国外访问学者资助。

作者简介:刘瑛(1970-),女,陕西西安人,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师,副教授,硕士,数控及大学教学研究。endprint

国内高校的大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首先从教育学、认知学、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广泛认可的高效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然后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助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IT技术广泛服务于教学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班教学方略。比如,助教支持的线下讨论课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的网上讨论组的建立,不但会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还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的讨论或者网络互动增强了师生接触;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等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自动测试和反馈系统的应用,保证了学生课外学习,并能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这多种方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将老师从低端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高效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上。这些策略都完全符合久经考验并被广泛认可的《大学教育良策的七条准则》,而且并不会增加多少教学成本。如果能从学校、学院层面致力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教学效果方面必然更有优势;即便是在系、课群、甚至教师个人层面上进行努力,也必定能造福一方学生。

参考文献:

[1]Carol A.Twigg,Improving Quality and Reducing Costs:Lessons Learned From Round II of the Pew Grant Program in Course Redesign,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highereducation.org/reports/pa_core/

[2]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78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arge Classes,Retrieved Oct 23,2013.

http://www.uww.edu/learn/largeclasses.php

[3]Christopher Jepsen,Steven Rivkin,Class Size Redu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Teacher Quality and Class Siz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Volume 44,Number 1,Winter 2009:223-250 (Article)

[4]Bloom,B.S.,editor,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New York,McKay,1956.

[5]Arthur W.Chickering and Zelda F. Gamso,Seven,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Washington Center News,Fall,1987.

[6]赵昱.中外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青年文学家,2009,(03).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项目公派国外访问学者资助。

作者简介:刘瑛(1970-),女,陕西西安人,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师,副教授,硕士,数控及大学教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班教学学生中心主动学习
浅议小组合作在高职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建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