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教学方法研究

2014-09-05 16:01宋捷马立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统计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宋捷+马立平

摘要:统计学科在我国的各个学科中算得上是年青的一个学科。统计教学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为高校培养了大量的统计教育专业人才。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培养统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将是统计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培养统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统计;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63-02

统计学的专业人才是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给出解释的高级决策性人才。因此,统计学的专业人才一定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具有这样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是本项目研究主要内容和目标。实践能力是相对于认知能力而言的,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这一说法是企业对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博弈的产物。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校就读期间依照学校规定所完成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二是在校就读期间借助学校提供的条件或者自己与同学合作创造的条件,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拓展所获得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主要有下面的几种途径。

1.注重教学制度上的改进。教学制度既关系到学习主体“学的规定”,又关系到教学主体“教的要求”。在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年就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几年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本的要求下,鼓励学生自己规划学习进度,鼓励学生自己培养兴趣爱好,调动学生自发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的学习实践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参加暑期班,参与国际交流,并给予优秀者以奖励。设立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自发的科学实践研究。

2.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形成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行小班上课,提高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强调实践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3.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力量的同时,鼓励在校教师进行国际国内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设立教学教改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重大工程实践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和校内外的实践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导师之间及时交换意见,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实践中的专业能力、实践中的沟通、协调、分析能力展开讨论。通过尝试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鉴于统计学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首先得培养学生乐意,愿意动手的精神。本部分主要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发地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实践精神。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不惧怕新知识的学习。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有如下的一些特点:他们是一个目的性很明确,但是又往往行动力不足的群体,并且目的单一化,对于未来的规划往往只有一条途径。因此,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大部分学生是奔着期末考高分而去的。而教师大多数时候的目标是奔着教学大纲去的,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往往不见得都是考试范畴,这个时候教与学双方就有一个天然的矛盾摆在面前。教师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期末考试?如果选择后者毫无疑问教师将会被学生绑架;如果选择前者教师将面临教学没有重难点的考评。如何将教与学合理的结合起来,这是眼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难点。在学期初需要和学生之前形成足够的信任,让他们放下期末考试成绩的包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整个学期是解决的办法之一。当然这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强化这种信任,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多样化,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入手来引入新的知识点。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已经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深入,但是往往忽略学生的知识水平,容易造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脱节的情况。因此,教授一门课之初,一定要知道学生所处的知识水平,课程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中引入新的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不至于过于茫然,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不是惧怕新知识。一旦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了学习的信心,有了学习的主观意愿,这将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同时,还要告之学生本门课程在整个学科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和他们自己现在所学知识的范畴,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省能力,只有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有所了解,才能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并且结合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目地展开学习。采用实践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特别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如何结合统计学院的现有硬、软件基础,在教学中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实践专业能力。我院在教学改革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诸多改革,增加了对学生数理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如何在教学中既能加强学生的数理知识,又能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未来统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统计学课程都是很形象的,不是像数学那么抽象,因为统计学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展示给大家看到的。在统计专业课程的授课中适当加入软件模拟的相关内容,将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试一试自己动手模仿教师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自己动手中发现各自的问题,然后再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深入教学。通过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的沟通、协调、分析等能力。这部分内容主要探讨小班研讨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小班研讨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需要学生对要讨论的主题事先进行参考资料的搜集和阅读,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完成这一环节将是小班研讨式教学的重点。主题一定要有趣,结合当前热点,并且和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让学生学会模仿的阶段,即将进入一个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动手的阶段。一味地模仿容易落入方法论的套路,学生学完以后只会对豆腐块儿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只会对一些经典的、类似的问题进行处理。如何让学生回到数据的本源,从数据的背景、实际问题出发学会分析,处理数据将是未来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向。有一定主题的小班研讨式教学将会带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的挖掘,数据本源的追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统计学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问题,值得统计人进一步思考,也需要负责统计教学的老师为之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与数学[J].北京统计,2003,(10).

[2]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09).

[3]刘超,吴喜之.统计教学面临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2,(2).

[4]丁立宏,王静.对财经类院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的若干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青年项目:统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教学模式研究的支持。endprint

猜你喜欢
统计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