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2014-09-05 14:28姚海燕范文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理念大学人才

姚海燕+范文亮

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全新时代。人才竞争空前地激烈,人才的需求空前地迫切。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教育﹑培养全新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被人们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殿堂。因此,大学教育,在承担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意义上,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大学日益成为工业部门的今天,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及根本所在正日益被人们遗忘。于是,认清和重新审视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是现阶段大学教育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认为大学是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的。而如今专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主导,通识教育逐渐被淡化,过度专业化在大学教育发展中成为倾向。这样一来,学生的发展就受到局限,学生只是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熟悉,在这样的专业教育模式下,不乏在专业领域培养出“优秀”人才,这种“优秀”人才足够体现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精湛,可以很好地说明“专”。然而,这样的人才除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却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今,具备“专”的人才已显得不再适应当今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的时代,而“全面”发展的学生日益受到欢迎。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全才”而不是“专才”。就中国大学教育现状而言,目前来看,大学教育似乎并不乐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自然科学受到格外重视,社会人文科学逐渐受到冷落轻视。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缺乏人文气质,缺乏综合辩证能力。大学在技术社会被异化了,大学的根本职能被忽视和遗忘。确切地说,大学被商业化了,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才”了,而是在生产一批批“技术劳动力”。大学的定位出现问题,大学的理念出现混乱,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大学的理念和根本目标进行重新审视,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

二、大学教育理念的指导意义

大学的发展需要有理念的指导。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19世纪初,由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其大学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学、科研相结合为基础,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阐述了他对大学的看法,他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它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质的学校,更主要是一种科研机构、一种文化中心[1]。他还认为,大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全人”(Whole Man),即全面发展的人。在20世纪60年代,科尔在《大学的作用》中提出了“多元化巨型大学”的理念。他认为,大学是知识产业,是社会核心,是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2]。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时指出,“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3]。面临着知识经济化,学生市场化的挑战,大学教育理念正面临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思想正被迫革新。大学应该培养出大智慧、厚道德、高境界、宽心胸的人才。比如北京大学,什么才是真正的北大教育理念?有报道称,北大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认为,一个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这个大学的历史特征,彰显这个大学的思想风格,凝聚这个大学的教育特色,标示这个大学的精神气质。对于北大理念,陈来教授在《我看北大的教育理念》的博文中曾总结过最为适合表现北大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即“自由的教育”,这里的“自由”包含了多重意义,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意义,个性的自由发展,培育自由人格等意义[4]。我认为这个概括比较完整。虽然各大学办学理念与目标各有所不同,但其指导性作用却基本一致。首先,大学担负着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的重任。为人类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大学首要目标。其次,大学担负着培养有独立人格、有创造意识、有自我完善的个体的责任,这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最后,服务社会也是大学的宗旨,大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服务。总之,大学教育理念指导了一个大学的发展方向,体现着一个大学的根本追求,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和精神。因此,构建一个大学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而如何正确地定位大学教育的理念关键在于认清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人”,即尽善尽美的各方面素质全优的人。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这种人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八大代表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说,“高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职能,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如今,“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由于受到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他们崇拜追捧“非主流”,理想主义逐渐缺失,实用主义渐显声势,在思想分化的潮流下,他们对社会、对时代的担当意识比较淡漠。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对历史也不够关注,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视野,更会影响他们今后对社会的实践行动。不过,这些不能怪大学生,根本问题在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精神失落上,大学要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负有责任、有抱负的具有广博知识和独立个性的学生,关键在于重塑大学精神上。我认为,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人,而不是除人之外的其他东西。因此,大学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管是大学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是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随着现代科技多方位、全面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自我人格完善的全新人才。因而,大学教育要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淡薄的局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下面是关于大学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几点建议。

1.制定实施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理念需要有效的制度作保障。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管理上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制度落实。因此,制定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大学教育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2.经常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社会范围,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3.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课程。大学课程应该在学科体系上要合理安排,争取全面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艺术等三大领域;在价值体系上要综合考虑,注重发展各种不同文明和文化。广泛的知识基础、深厚的文化涵养是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大学课程设置的广博,是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总之,大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不断培养出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三联书店.

[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1).

[4]陈来.我看北大的教育理念[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3de990100a7vo.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念大学人才
人才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