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蕾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与持续开放对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魏蕾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与持续开放对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产妇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观察组产妇留置尿管夹闭, 每次间隔3~4 h或有尿意时开放排尿;对照组产妇留置尿管持续开放, 比较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尿潴留、尿痛的发生率3.3%、1.6%、3.3%、1.6%, 明显低于对照组8.3%、5.0%、10.0%、8.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留置尿管夹闭, 间歇性放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其排尿功能减弱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持续开放性放尿的患者,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持续导尿;排尿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改变, 剖宫产术已成为临床上产妇人工辅助分娩的重要方法, 而且也是目前临床上抢救难产孕妇及围生儿生命的一种重要手段。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是术后的常规护理操作。留置导尿作为一种常规操作手段, 有效的缓解了产妇术后排尿困难等不适, 持续性的尿管开放会导致产妇自主排尿功能减弱, 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 甚至更严重的出现尿潴留、尿痛等异常情况[1]。本院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产妇采用间歇性开放导尿, 即夹闭尿管间隔3~4 h或产妇有尿意时开放排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本院收治的带有留置导尿的1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带有留置导尿的12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60例产妇留置尿管夹闭, 每次间隔3~4 h或有尿意时开放排尿, 对照组60例产妇留置尿管持续开放。120例患者年龄20~36岁, 平均年龄(26.9±3.4)岁,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5±0.6)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及妊娠合并症等基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产妇术前置尿管并连接无菌尿袋。术中尿管持续开放, 术后返病房后尿管夹闭, 间隔3~4 h或患者有明显尿意时开放尿管, 待尿液排尽后夹闭尿管。定期冲洗尿管保证尿管通畅并预防感染。留置尿管48 h后拔除尿管。对照组患者置尿管并连接无菌尿袋。术中尿管持续开放, 术后返病房后尿管保持持续开放状态, 定期尿管护理保证尿管通畅并预防感染, 留置尿管48 h后拔除尿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尿潴留、尿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5软件对两组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统计资料比较:观察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尿潴留、尿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1.6%、3.3%、1.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5.0%、10.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产后产妇留置尿管是目前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操作, 留置尿管可以使患者产生的尿液通过尿管排入尿袋中,避免了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膀胱作为人体的储尿器官, 可以收集肾脏不断产生的尿液,当膀胱达到一定的充盈度时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体外。长期的留置尿管可以使膀胱括约肌和尿道口处于松弛状态,排尿功能、排尿反射较前明显减弱[2]。
本文研究发现, 留置尿管夹闭间歇性开放放尿, 可以在膀胱充盈、放尿的过程中, 提高膀胱张力, 可以使膀胱括约肌、尿道口以及膀胱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恢复, 提高自主排尿成功率, 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留置尿管持续开放的患者其膀胱括约肌、尿道口长时间的处于松弛状态, 膀胱储尿功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导致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无自主排尿反射及排尿功能。留置尿管夹闭间歇性开放放尿较持续性放尿的产妇其排尿功能在拔除尿管后可明显改善, 排尿功能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剖宫产产后留置尿管夹闭, 间歇性放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其排尿功能减弱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持续开放性放尿的患者,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刘新矛.剖宫产拔出留置尿管时机探讨.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 7(10):192.
[2] 林志梅.留置尿管放置及拔管技巧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3, 11(22):2025-2026.
2014-05-12]
746000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