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为房地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促进产业转型与互动,走上战略发展之路,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推动力,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为房地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推动城镇化进程。房地产业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水平服务,与新型城镇化和谐共赢,与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走上战略发展之路,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伴随工业化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镇化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城镇规模,带来大量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未来10年我国住宅需求达20亿平方米。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 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有近一千三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而这些居民的住房需求成为了房地产发展的原动力。预计2030年达到15亿的人口峰值,按照城镇化率70%的比例计算,应该有10亿多人生活在城市里,现在还有3亿没完成。人口的大量集聚,使得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给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型城镇化产生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未来三年投融资需求将达25万亿元,有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消费潜力也在提高。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产业功能区划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激发对房地产的需求,势必带来城市住宅、商业、休闲、旅游等业态地产的有效需求,引发巨大的房地产开发投资。
房地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行业自身吸纳大量人员就业外,还通过对相关产业特别是建筑业的拉动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土地和资金将被纳入城镇化通道。
房地产开发扩大了城市规模,强化了城市功能、改善了环境质量,为城市建设开辟资金渠道,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生产、居住、休闲场所,改善城市的居住和生活、工作条件,配套环境的改善将增加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
建立在传统的城市化模式基础上的房地产发展方式,追求经济效益和城市规模,未充分做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重复建设,是粗放型、消耗型的发展。产业扩张、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跟上城市建设速度,发展模式透支资源、污染环境,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新型城镇化将重心从土地的城镇化转移到人口的城镇化,这种变化将把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未来需求引向更加合理性的区间,是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新型城镇化要求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保障,这势必将大大提升城镇转移人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农业人口进入城镇,消除农民在后顾之忧,从而释放大量购房需求,在未来一个时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新增城镇房地产需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将由高速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将由集中配置资源的方式向均衡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变,将由沿海化、中心城市化的方向朝区域发展和城乡统筹的方向转变。城市群内城市要实现协同发展,着力点将落在城市群内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具有产业优势的中小城市,带动这些地区的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使地区间均衡地发展,这必将改变现有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独大的房地产市场格局。伴随着中小城镇的崛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转型与升级,产业地产在生态园区、智慧城市、旅游地产等投资方面会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发展机会。能否在城镇化方面走得更快,核心的问题还是要引进产业,以产业为支撑,增强人口的附着力,以产业解决就业,“就地城镇化”的提法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期末,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要达到20%。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加速各类棚户区改造,形成住房制度“两条腿走路”,为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发展模式。
下一步,应逐步完善城镇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注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并举,避免重复建设,严格限制未来新城新区规划,提高城镇建设区的人口密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来入市,促进集体建设土地向城镇建设土地的转化 。
一二线城市主城区优质资源应创造条件,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带动主城区人口向周边迁移。发展特色城市产业,强化城市间专分工协作,提高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避免主城区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一方面可缓解房价的过度上涨,另一方面也可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突破口,加强政府监管与政府间合作,构建合理的都市带。通过城市群的均衡发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同时,结合有序放开的户籍管理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产城融合。
在此基础上,住宅产品的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结合,突出居住理念。调整开发模式,推广符合低碳、绿色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大力推行节能环保的建筑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建材,提高住宅产业化比例,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
经济手段方面,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形成结构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通过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应供应相结合的双轨制解决住房问题,消除城镇化的后顾之忧。
新型城镇化引领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新格局,并为其转型和创新创造了新机遇。房地产行业应在抓住本轮城镇化发展契机的同时,调整自身的行业结构和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发展相协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