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捷+++莫争春
[摘要]以修复《陈纵材先生信札》为例,详细介绍了民国文献的修复过程,总结修复经验,提出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信札;信札修复;民国文献
[HT5”H〗[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4)03-0001-01
民国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911-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及照片、舆图、票据、海报、手稿等。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异彩纷呈,著述兴盛。作为时代印记的民国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艺术代表价值。
2012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化艺术界委员联组会上提出,民国时期文献抢救保护面临严峻形势,已经刻不容缓,“民国时期纸张的一般寿命是50至100年。目前,民国文献普遍出现了严重的老化或损毁现象,有的一触即碎,有的甚至已经碎成纸屑,再也无法使用。”建议“十二五”期间,在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民国文献的抢救保护工作,避免文献历史出现“断层”[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同样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现有的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条件下,尝试着对一些民国文献进行了整理与修复。本文以《陈纵材先生信札》的整理和修复为例,介绍修复该时期文献的一些经验。
1《陈纵材先生信札》介绍
陈纵材(1910-2007),字欧达,号九天山人,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先后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重庆陆军大学第十六期,台北参谋大学第九期。历任第二○○师排长、连长、营附,警备司令部守备团长,岳阳师管区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任第五十九师参谋长,1947年任国防部监察局二处副处长,1948年任军事委员会联勤总部特勤总处少将处长,1949年任海南特区干训团教育长与海南日报社社长,1950年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后去台湾[2]。1956年在台湾退役之后,致力于诗书国画,先后在台湾、东南亚、欧美举行个人书画展三十余次,《金门日报》赠他“将军画家”的称号。著有《假如你当参谋长》《反攻军略地理》《兰竹石画册》《陈纵材画册》等[3]。《陈纵材先生信札》收录了125张信笺88封信,其中85封信是78人写给陈纵材的,其余3封信为陈纵材写给妻子的。
2建立《陈纵材先生信札》修复档案
信札修复档案是指修复人员在对信札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全方位记录。“全方位记录”是指修复档案的形成贯穿于整个修复过程,使整个档案的内容既能再现修复前的破损状况,又能体现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的智力投入和技艺水平,当然,也要展现修复后的新面貌等相关情况[4]。《陈纵材先生信札》修复档案由以下五大部分内容组成。
2.1 信札的基本情况
《陈纵材先生信札》的信笺属于民国时的书写纸,有黄、白两种颜色,信笺又分有空白、红蓝格等样式,书写字迹材料有墨汁及蓝黑墨水。整理中发现该信笺酸化严重、有污渍和霉点,还有部分字迹模糊、纸张脆化,出现边缘裂痕,但没虫蛀现象。
2.2 信札的排序
就《陈纵材先生信札》而言,没有具体的顺序和装帧形制,内容上也无关联,因此只能按通信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信札排序。
2.3 修复前图片
将信札修复前的面貌拍下,作为专家鉴定修复质量的参考,为今后的修复人员进行再次修复时提供原始资料。
2.4 制定修复方案及修复过程
针对信札无装帧形制,尺寸大小不一,破损及酸化程度不同,制定以下修复方案:脱酸处理、补纸的选择、破损信笺的修补、线装书范本的制作。
2.4.1 脱酸处理。《陈纵材先生信札》纸张属民国时期的书写纸,这些书写纸原料都含有木质素,木质素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酸性物质,使纸张本身呈酸性。另外,纸张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漂白剂、明矾、松香、矾水胶料都呈酸性,更加大了纸张的酸化情况。经检测,《陈纵材先生信札》纸张pH值在4.5-6.0范围,属中度酸化。对于酸化严重,有霉点、污渍的信笺,采用氢氧化钙加水,调制成浓度为0.15%的氢氧化钙溶液的方法,先用毛笔沾溶液对信笺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清水洗刷信笺上残留的碱溶液,反复多次,直至洁净,最后再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后压平。对于酸化程度较轻的信笺,则采用食用碱加水,调成浓度为0.2%碱溶液的方法进行处理。即把碱溶液装入喷水壶,在每张信笺的背面用雾状液体喷洒,再加吸水纸吸水压平。经过两种方法的脱酸处理,信札的pH值能达到7.0,呈弱碱性,增强了信札的抗老性,延长了信札的寿命。
2.4.2 补纸的选择。为了遵循古籍修复“整旧如旧”原则,所选用的补纸与所修补之文献的材质相同、颜色接近且略浅于原件,这样会使修复好的信笺看上去既柔和又不显突兀,使人可准确判断添加修复材料的位置及面积,尽量保留原有的文献信息。《陈纵材先生信札》的纸张就属民国时期的书写纸,主要原料为竹子。因此,选择仿古手工竹皮纸做为补纸。仿古手工竹皮纸多采用竹子、麻类、树皮植物为主要原料,含纤维素成份高,生产过程中处理条件缓和,不使用强碱、强酸、强氧化剂,对纤维损伤小,对纸的耐久性有利。
2.4.3 破损信笺的修补。《陈纵材先生信札》的信笺有近70年的历史,由于当时保存条件的限制,部分信笺出现边缘脆化裂痕,其中三张信笺被人为撕毁,只剩下半页。修补时选用日本棉纸对脆裂处进行修复和加固。三张被人为撕毁的信笺,则选用仿古手工竹皮纸,在比对破损形状后,用手将补纸撕出毛边,在破损信笺背面边缘2.0毫米处涂上浆糊,使补纸与信笺相粘连。
2.4.4 线装书范本的制作。《陈纵材先生信札》由125张信笺组成,为散叶形式,不利于保管和翻阅,需要做一本普通线装书范本,将信笺置于其中。其步骤如下:首先,选用厚度为0.04毫米黄色仿古手工竹皮纸,对折压平,裁成长45厘米、宽65厘米的书叶,加封面、护页,打眼,穿线,制成一本六眼普通线装书。其次是粘贴信笺。就《陈纵材先生信札》而言,其信笺数量多,尺寸大小不一,如果在范本书叶正、反两面都粘贴信笺,就会出现范本中间高,四周倾斜的现象,所以选择只在每叶书的正面粘贴信笺。
信笺的粘贴方法:调制浓稠适度的浆糊,用点浆法依信笺排列的先后顺序,在每张信笺的背面四个角点上浆糊,粘贴在书叶上,使其与书页相连。
修复好的《陈纵材先生信札》书背与书心平整如一,既美观又便于保管和读者翻阅,是研究陈纵材将军生平的珍贵史料。
2.5 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2.5.1 字迹模糊的处理。《陈纵材先生信札》书写字迹材料有墨汁及蓝黑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保存条件的限制,用墨汁书写的信笺字迹还很清晰,而用蓝黑墨水书写的信笺字迹就变得模糊不清,如何还原、恢复字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安全可靠的技术。目前陕西省档案馆研制的DH-B字迹恢复剂和IB-E保护剂、BS73和TH22圆珠笔和复写纸恢复剂BAH、DAll恢复剂[5]等技术,只在档案修复中使用,在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很少使用。现在普遍使用的古籍修复技术是前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并留传下来的,是很成熟的技术。而新技术是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的时间不长,技术稳定性不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因此在修复工作中是否采用新技术手段还是需要慎重考虑。因为这些新材料或新技术也许当时使用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新材料或新技术对古籍是否有负面影响,短期内是不容易显现的[6]。所以在修复《陈纵材先生信札》过程中,对字迹模糊问题暂不进行处理。
2.5.2 民国文献补纸选纸问题。在古籍文献修复中,补纸的选择范围很广,而由于民国纸张的特殊性,在修复民国文献时可供选择的补纸范围却很小,基本上很难找到完全相同材质、颜色的纸张进行替代,直接影响了文献的修复质量,这也是现阶段民国文献修复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3结语
目前民国文献的修复技术尚不成熟,国内尚未大规模开展对民国文献的抢救性修复,因此,在今后修复民国文献时,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纸张的脱酸。这是目前延长民国文献寿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设备制作明显滯后,还没有一个图书馆界认可的可普遍采用的数量大、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2)遵循古籍修复“整旧如旧”原则,通过对民国纸张成份的检测,正确选择材质、颜色相近的补纸。
(3)遵循古籍修复“过程可逆”的原则,即在修复中采取的任何一项修补措施,不受时间推移的影响,可以反复使用。中国传统的修复技术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考验,历史证明它的可逆性非常强,是一项可靠的技术。
(4)在修复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做技术超前的修复。
(5)加强修复材料研制,在古籍修复时,可供选择的补纸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在修复民国文献,尤其是地图、照片、手稿、票证等特种文献时,找不到与之匹配的补纸,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研发、生产民国文献修复用纸。
(6)定期举办民国文献修复技术培训班,提高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
文献是记录和传承人类文明最主要的载体,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有赖于一个时代的文献去传承,而图书馆则是保护和利用文献的宝库,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保护古籍方面的作用,加大民国文献的保护力度,避免我国悠久的文献历史出现民国时期的断层,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焦雯.周和平委员:民国文献抢救保护刻不容缓[EB/OL].[2011-03-14].
http://www.ccdy.cn/zhuanti2011/2011lianghui/content/2011-03/14/content_817556_2.htm.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国人物[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144—145.
[3] 廖有为.将军画家陈纵材[J].黄埔,1998(3):28—29.
[4] 王阿陶,许卫红.古籍修复档案内容设置及其重要性探析[J].档安学通讯,2010(5):68—71.
[5] 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6:9—10.
[6] 李景仁,周崇润.谈谈名人手稿的保护[J].图书馆杂志,2003(6):40—42.
[收稿日期]2014-02-10
[作者简介]区捷(1967—),女,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莫争春(1971-),女,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