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就业季”背后

2014-09-04 08:03桑超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就业率民办民办高校

桑超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很多“211”院校也是通过上缴“三方协议”来统计就业率。很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甚至通过家人朋友的关系,在就业协议上盖上公章,然后毕业生就“理所当然”地就业了。

今年6月27日,胡小婷顺利地拿到了黑龙江省一家民办金融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个在无数应届毕业生眼里本应该开心的事情,在小婷看来却显得有些复杂和沉重。因为拿到这沉甸甸的毕业证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她将走出校门,走出对父母多年来的依靠,走向社会。

小婷毕业的这所学校是一家全日制本科三类院校,学校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突出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每届大三下学期学校都会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开始实习。

胡小婷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其实早在2013年十一假期后学校便结束了大学期间的所有课程,学校允许学生到外面实习。但是学校却没有像招生时说的那样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在外面开始找工作,大多都是一些投资理财类的公司,还有一些同学去了外地房地产公司卖房子,还有另外一部分同学正在为考研和报考银行类企业而奋斗。

当然,小婷也没有放弃考取银行的机会,几乎每个银行的校园招聘她都在网上申请了笔试机会,但是遗憾的是,大多数银行网申都没有通过,实在无奈之下,她只好选择了考取自己家县城里的农村信用社,但是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如今的就业形势实在严峻,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会选择考取信用社、公务员这类相对稳定的单位,所以今年信用社和公务员的报名人数也是大幅增加。”小婷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报名的考生高达8000人,而录取人数还不到800人,从这一比例不难看出如今事业单位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97.7%,就业率造假?

和大多数民办高校一样,胡小婷所在的这家三本院校标榜的就业率接近100%。《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这所民办院校官网看到,该所院校2011年至2013年三届本科毕业生共7164人,初次平均就业率达到97.7%。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占3.7%;就业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占6.3%;国企单位的占5%;外企和私企单位的占74.2%;基层就业三支一扶的占4.4%;自主创业的占2%;出国和就业于其他单位的占2.1%。

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

如此严峻的就业现实再次证明中国传统高端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所衍生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些应届毕业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之前,学校就通知签署三方协议,就是学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共同签署的就业协议。那么在还没有拿到毕业证的情况下同学们都这么快找到工作了吗?事实并不是这样,据很多同学反映,“2014年3月初开始学校就通知同学们必须签署三方协议,不签署的情况下学校将不会为同学颁发毕业证书。”

胡小婷也表示,高校的就业率基本上不可信。因为即使是有企业接收,那也是在签订就业协议之后。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不仅是像胡小婷所在的民办高校,即使是很多“211”院校也是通过上缴“三方协议”来统计就业率。很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甚至通过家人朋友的关系,在就业协议上盖上公章,然后毕业生就“理所当然”地就业了。

毕业生去向单一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通过对胡小婷所在的这所三本民办院校一个班级的统计,发现他们的工作方向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毕业生是从事与父母或者亲属相关单位的工作,李童的母亲是某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所以毕业之后李童便考取了母亲所在的银行,也算是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第二种是远离他乡自己闯荡,这些同学大多都去了北上广或者大连、深圳等热门城市,大致的工作也是不尽相同,比如金融学专业的吴萍毕业后便随同学一起去了大连,在基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是2500元。

“班级里的同学在这种小型金融公司工作的比较多,工资也差不多,扣去租房子也就够自己吃饭的。而且住的和吃的条件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水平的,但是也没办法,毕业了只能靠自己。学历肯定没法和公办的学校比,而且本身又没有什么技能。只能这样慢慢闯。”吴萍说。

最后一种就是搞销售。去年毕业的刘岩算是比较稳定的,她在北京已经找到了一家外语教育培训机构销售顾问的工作,目前每个月算上提成大概能赚上5000元左右,只是没有双休,压力也很大。由于学历不够,民办院校也不太被认可,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在做有关销售方面的工作。因为一般销售方面的工作要求的学历不是很高,而且有提成,虽然压力很大,但收入在同龄人中还算乐观。

总体而言,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拼爹”实现,另一种就是做一些销售类的工作,在地产中介、保险这种类型的公司。

教育模式功利化待解

胡小婷所在的这所民办院校是由黑龙江的一家企业创办的,学校的师资力量一般,老师大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每位老师几乎都讲三门以上课程。然而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仅低于公办高校,有些甚至比公办中小学教师还要低。所以学校在职教师很少,经常聘请一些其他院校和证券公司的外聘兼职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民办高校教师也面临了很多限制。一些新教师在民办学校工作几年,职称上去了,教学能力强了,都跳槽到公立学校。教师待遇低、福利差、地位低成为了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我国高等教育如今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连续10年的高校扩招,给日子原本就不好过的民办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政策无法有效落实,由于人们的“等级教育”作怪,民办高校发展举步维艰,大有濒临生死边缘的感觉。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数量庞大的民办高校每到招生季就派遣招生人员下到各大地区进行招生,招生简章中则充斥着有关就业率、师资等夸张的数字。

“很多招生人员就是学校大二、大三的学生,一般就是到下面的城市租一间房,然后到高中发放招生简章,在酒店里接打电话招生。和卖保险的也差不多。”一个这类高校的毕业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民办院校在招生中不遗余力,一定程度上也是扩招中的功利化所致。胡小婷对记者透露,她所在的专业每年学费是11000元,明年据说要上涨到14000元,是公立院校的近3倍。可见,教育商业化背后处处是商机。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被采访者均为化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率民办民办高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