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薛天贵++廖光炯
摘 要 以盆周山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代表,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四川盆周山区依托林业资源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 林业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四川盆周山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01-04
1 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盆周山区主要分布在川北、川南和川西盆地边缘,位于四川盆地向黄土高原(秦岭)、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区,涉及绵阳市、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林业的基础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与林业资源不相匹配,在全县农林渔牧中,林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仍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为主体,根据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报告,全县农林渔牧总产值13.13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34亿元,占10%,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仅1 474元,占农民总收入的26%,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仅为12%,与人均拥有的林业资源量极不相称,林业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林业资源的总体综合利用率不高,林产品加工简单粗放,缺少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根据统计调查:全县林产品就地综合加工利用率仅约45%,主要以原料材形式直接出售到外地市场,特别是竹木材、中药材等林产品资源,全县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35家,无一家从事木材精加工企业,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无市场竞争力。
(3)缺少林业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林业产业存在体小量小,种类众多,特色产品不突出,无重点,存在无序竞争,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缺少协调统一机构,如全县年产毛茶700 t左右,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10多家,没有形成一个有优势的
品牌。
3 制约因素
3.1 对林业的认识不够
(1)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没有理解到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基础地位,对林业产业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基本特性理解不够,喜欢立竿见影,形象意识强,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治参与过多,存在不切实际的指挥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片面理解和认识,仍简单把林业当作“林幅产业”,把林业仅作为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补充,林业产业的发展仍停留在口头上,只注重规划,不注重林业产业及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主要靠业主或林农投资,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发展;同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不够。
(2)社会对林业产业存在误区和片面认识,将林业的功能和作用简单化、单一化,单纯地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对立,过分强调林业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同时,认为林业产业仅以木材等为主,林业产业不仅包括竹木材、中药材、果类、林下种养殖业等第1产业,还包括林产业品精深加工及森林生态景观旅游产业,但在实际生活中往住仅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3)农民对林业产业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理解到林业的长期性特性,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对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重造轻管,不能做到精耕细管,耕作管理粗放;存在贪大求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注重近期、眼前小利,跟从心理与盲目性较重。同时,许多农户的诚信意识不够,在林产品的采收等方面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致使部分经销商蒙受损失或失信,严重影响了地方林业产业的信誉;部分农户不遵守合同约定,在林产品出售与管理中时常违约。
3.2 林业产业特色重点不突出
林业产业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林业优势资源,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特别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种植品种杂乱繁多,存在体小量小的状况,基地建设零星分散,林产品无优势竞争力。如全县已知各类中药材品种达近千种,其中木本中药材上百种、草本中药材500多种,
3.3 林业科技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不够
(1)林业科技及适用技术在林业产业发展运用较低,林业适用技术的运用与实际脱节,集约化、标准化种植严重不足,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比重不高,仍以大农业的观念,耕作管理粗放,致使林产品质生长周期普遍较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低。
(2)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盲目大量引进新品种,造成产业发展失败,2000年左右全县大量引进杨树、麻竹,但因不适因本地条件,几乎全部失败;引进北方或地海拔地区核桃,存在普遍不挂果或果品质量低下的现象。
(3)林木良种的使用与开发不够,全县竹木材、木本中药材、特色干果等多个品种上百种,目前仅有辛夷被省林木良种委员会认定为良种,对林木品质及优良不明,存在盲目种植,品质不高,据测定:全县厚朴种植时没有选择优良品种,绝大部分厚朴的有效成份低于良种,虽有产量但难获市场认可。
(4)在林产品的采集中林农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不实行科学采集、科学管理、科学处理,致使部分林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对林产品不实行分级处理、分级管理、分级包装,不分良莠一起生理,难以打造特色品牌,致使整体经济效益较差。
3.4 林业改革推进较为滞后
(1)《森林法》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与矛盾。《森林法》是指导林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制订和出台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由于《森林法》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制约了林业发展。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及时出台,包括林业发展的计划指标、产业发展的扶持等的不延续性与不确定性,影响了林农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森林分类区划虽已完成,林农难以按照森林分类区划进行经营管理。
(4)林地、林木抵押贷款难,相关政策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林业资源的资本化困困难重;同时,林业投资风险较大,但林业的抗风险体系与机制仍没建立。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4 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林业的认识和重视
(1)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充分理解和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助农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要正确理解林业产业的基本特性,树立正解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和可持发展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过多的盲目指挥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长中远期可持续发展规划;(3)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林区基础设施,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发展基础和条件,并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4)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增强社会和林农对林业产业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社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加强对林农的引导和服务,增强林农的诚信意识,加大对林农的服务;(6)要让林农认识到林业产业的风险认识,防止盲目跟众,同时,通过政策措施增强林农的抗风险能力。
4.2 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
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的,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
(1)不能简单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相割离,认为生态建设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只种不砍、只发展不利用的误区。林业虽然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如竹木材、果实、茎叶等林产品以及生态景观价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
作用。
(2)不能一提起林业产业发展就是无所顾忌,不讲生态的误区。林业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林产品的同时起到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将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有利于生态建设推进与开展。
(3)不能认为林业产业就只有竹木材、果实等林产品,还应包括林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及以生态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生态休闲。
4.3 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本县实际的林业产业项目,依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切忌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跟从发展、贪多求大求全,应大力发展适宜本区域的特色林业产业。
4.4 坚持科技兴产业,强化林业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一要强化对林业科技宣传,增强林业适用技术知识的普及,改变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陈旧观观念,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做到林农不仅知技术、懂技术,更要会运用,提高林业产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科学化种植与发展,不断提高林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林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加强对林业科研开发与研究的支持,建立林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同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林业资源,总结适宜本地的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三要建立林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整体水平。
4.5 强化招商引资,促进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林业投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林业资源利用结构转变,实施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林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开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大力实施招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林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
4.6 加快林业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改革,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修订《森林法》,使《森林法》与现代林业发展及国家总体发展协调,解决发展林业的政策脱节问题。同时,加快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改革、林业融投资、森林分类经营等改革措施,建立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