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恐有妖

2014-09-04 21:16羽戈
廉政瞭望 2014年8期
关键词:剃头匠被誉为讲稿

羽戈

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早已是闻人。今年春天,虞爱华被学者姚中秋公开举报,认为其推行的殡葬改革失当,虞爱华备受舆论瞩目。

这一回,虞爱华被舆论关注更加戏剧化。他出席活动,发表讲话,竟以一张废弃的日历纸作讲稿,日历纸背面的字迹隐约可见。这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照片,最早是由安庆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民警朱达志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其看来,“这可能与他(虞爱华)一贯提倡的厉行节约,提倡机关效能建设有关”。只是,节约到这份上,不免有些反常。

虞爱华此举,让我想起了晚清的两名官员,他们都以节俭著称于世,其一被誉为“一国俭”,名曰李嘉乐;其二被誉为“天下俭”,名曰李用清。

先说“一国俭”李嘉乐,当时他已是江西布政使。做了官以后,李嘉乐还是经常叫剃头挑子来替他剃头。剃完,亲手付予剃头匠二十个小钱。自己还觉得出手已很大方了。 有一次他问他的听差:“剃头的应该很高兴吧?我每次都给他二十文。” 听差的据实答道:“外面剃头,最少也得四十文,何况是给做官人家剃头?剃头匠每次出来都要吵,嫌钱少,我只好再垫二十文,才把他打发走。”

李嘉乐大怒:“我在家乡偶尔叫人剃头,每次只要十二个钱,现在给他二十个已经多了,他居然还不知足。你竟然背着我添钱给他,真是岂有此理!好了,从此以后我不请剃头的,连二十文都可以省下。” 果然,从此以后,李嘉乐不再请剃头匠。凡是要剃头时,就由他太太动手,剪得参差不齐,怪模怪样,惹不少人在背后当笑话讲。

再说李用清,他从原籍起復入京,“徒步三千余里,未雇一车骑,都下闻者,咸大惊怪”,这是他最著名的事迹。还有一例,更见性情。他出任贵州巡抚,夫人生产,竟不雇接生婆,儿子生下了,母亲却死了,仆人购置了一具好棺材,他以为太过浪费,遂令换一具薄棺。须臾,新生儿也死了,仆人准备去买一具小棺材,被他怒斥了一通,于是只好打开夫人的棺木,把儿子放进去,母子合棺。

节俭到这一步,已经不近人情。俗云,爱民如子,他对妻子尚且如此寡情,谈何爱惜百姓呢。因此,李用清虽有贤者之名,却也不乏争议。据江庸的《趋庭随笔》,李用清在贵州,“唯知禁人宴会及衣绸缎,廉而不知为政”。还有人以其名作联嘲讽:“形如木偶浑无用,心似淤泥总不清。”“廉而不知为政”云云,正是一些官员的生动写照,除了清廉,他们一无所长,然而仅仅由于清廉,便能博得美名,如此政治伦理,不免有些讽刺。

回头再说虞爱华。以废弃的日历纸当讲稿,似可媲美“天下俭”,不过,虞爱华所遭到的非议,则远过于李用清。彼时,没有人怀疑李用清的节俭,而今,却不乏国人指证虞爱华作秀。证据可谓确凿:在虞爱华身后就坐的诸位官爷面前,都摆了一瓶水,名“觅仙泉”,据说颇为高档,每瓶不低于30元。这么贵的水都敢喝,却拿一张废纸惑人眼目,两相对照,夫复何言?

事出反常恐有妖。以此权衡世事,尤其是官场中事,十中八九。

猜你喜欢
剃头匠被誉为讲稿
奥地利小镇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年
鲍勃·迪伦受奖演说词成书
剃头匠
剃头匠与红丝头巾
讲稿事件
讲话
美国总统讲稿是这样出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