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年

2018-06-25 17:19
对外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被誉为明镜一带一路

2017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国际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触发国际关系大调整,西方裂变明显加深,英国启动“脱欧”进程,中东持续动荡,朝核危机居高不下。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高光地带,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更加成为境外媒体瞩目的焦点。总体而言,境外媒体对中国内政外交表现的积极肯定声音增多,更加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一、涉华报道特点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境外媒体涉华报道从关注度、关注重点、评论视角等维度都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变化。

(一)对华报道量创十年来新高

2017年在国际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大背景下,中国的表现脱颖而出,中国因素在国际舆论中更加凸显。据统计,2017年全年境外媒体涉华英文报道量达65.5万篇,比2016年(60.3万篇)增加约8.6%,达到近十年来年度报道峰值(参见下图)。

(二)中国在全球最受媒体关注国家中位居第二

从全球范围看,2017年在国际舆论场曝光率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位居第二,是位居第三位的英国(34.9万篇)的近两倍。

(三)外交领域最受关注

2017年境外媒体涉华报道中,政治、经济和外交仍然是三大热点领域。其中,外交领域最受关注。相关报道约占总报道量的三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两大主场外交,吸引全球媒体关注。我国领导人重要出访以及在国际场合的主旨发言受到境外媒体高度重视。传统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包括中美元首互访以及两国贸易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我国与日本、印度、韩国等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在朝核问题中的立场和作用等都受到境外媒体持续关注。经济领域中,境外媒体既通过我国发布的经济数据判断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同时侧重观察我国经济改革举措及成效。政治领域方面,党的十九大是境外媒体全年涉华报道的主线,相关预测和报道评论贯穿始终。

(四)十九大、“一带一路”及经济数据是境外媒体报道热点

纵观境外媒体2017年涉华英文报道,十九大、“一带一路”和经济数据是境外媒体全年涉华报道高频词。全国两会、“习特会”、中美贸易摩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核危机等在涉华报道中出现频率也比较高。

(五)美欧媒体和周边媒体对华关注度高

一直以来,美欧为主的西方媒体在国际涉华舆论场占据主导地位,对华关注度高,其立场和观点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华认知。2017年这一特点仍然较为突出。但值得一提的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媒体表现非常活跃。利用专业数据库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境外50家主要媒体①中,涉华英文报道量居前15位的媒体中,美日欧媒体和周边国家、地区媒体各占半壁江山(参见下图)。由此可见,更多周边国家媒体将中国的发展视为与其本国发展息息相关,对华密切关注。

二、涉华报道热点

2017年,境外媒体涉华报道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条主线,主要聚焦党的十九大、两大主场外交、经济形势、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印洞朗对峙、朝核问题、科技创新、香港回归20周年等热点话题。

(一)党的十九大

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际具有全球意义的盛会。境外媒体充分认识到十九大将确定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对未来的世界格局也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俄新社报道称,中共十九大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的代表大会。如果说以前的大会决定了国家的未来,那么这次大会决定的就是世界的未来。俄罗斯《星火》周刊在会前分析称,中共十九大应该会回答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将确定未来至少五年内中国的路线和政策,即决定中国下一步如何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大会通过党章修正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等先后形成多次报道高潮。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十九大报告宣布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共信心提升。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认为,进入发展“新时代”意味中国进入“中国崛起2.0版”:在国内继续改进和革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在国外通过提供更可行的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二)两大主场外交

2017年,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厦门金砖峰会两大主场外交活动,全球和地区治理中的“中国方案”获得更多境外舆论认可。在高峰论坛的促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境外媒体全方位关注和解读,更多国家热情参与、项目实施进程、倡议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意义和影响都引发集中评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援引花旗集团的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竞争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亚洲及其邻国提供更大的连通性。这会减少国家间的战争。境外媒体同时也客观剖析“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问题,部分西方媒体继续揣測我国战略意图,质疑中国欲“挑战国际秩序”。

境外媒体围绕厦门金砖峰会,盛赞此次峰会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高度评价中国作为主席国在峰会上创造性地提出“金砖+”开放合作模式,认同其对地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德国《柏林日报》称,“金砖+”模式是全球化的象征。泰国《民族报》分析称,“金砖+”这一新模式将为金砖国家机制发挥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引领南南合作的平台。

(三)中国国际影响力

“中国影响力”成为2017年境外媒体涉华报道关键词之一。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已成为舆论共识。围绕党的十九大、习主席出席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特朗普访华等,境外媒体多次掀起有关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评论热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内顾倾向日益明显,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议题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受期待和倚重,被誉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折射出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现实。十九大胜利召开更成为境外媒体眼中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标志性事件。十九大后,执西方时政类期刊之牛耳的美国《时代》周刊和德国《明镜》周刊,分别以“中国赢了”和“醒来”为醒目封面标题,对中国崛起现状和影响力进行多方位评述。美国时事评论家法里德·扎卡利亚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美国影响力的衰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球故事,欧洲自顾不暇,为了填补权力真空,俄罗斯,以及土耳其、伊朗等一些较小的、非自由主义的国家正在各自所在地区崛起。但只有中国真正拥有必要的战略力量,只有中国有可能给出下一个全球故事的主题。古巴拉美社在年终盘点时,以《2017,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年》为报道标题,指出“中国以满意的成绩挥别2017年,全球分量大大增加,继续保持着社会经济稳定政策实施的典范形象,在世界关键问题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也得到证明”。

(四)经济形势

2017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多数月度、季度等阶段性经济数据表现超出预期,金融领域改革多措并举,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经济前景总体向好的态势日趋明朗,境外媒体对此予以客观积极报道和评价,并据此预测我国将能够实现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境外媒体高度重视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普遍视其为研判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风向标,肯定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意义,指出聚焦高质量发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现。但同时,境外媒体对我国债务问题的担忧之声持续不断。我国面临控制债务与保持经济增长两难选择、地方债务“失控式增长”成中国金融领域蕴含的巨大风险等观点尤为突出。

(五)中美关系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这年也是美总统特朗普执政首年,境外媒体关注在此背景下中美首脑互动对双边关系走向的影响,认为习主席与特朗普年内实现互访使双方建立有力联系,为中美关系确立积极基调,把中美关系带入新阶段。中美关系被提及最多的议题之一是贸易问题。中美贸易谈判“百日计划”、美对华发起“301调查”、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与解读,境外媒体的基本共识是中美经贸合作和摩擦都不可避免,但两国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同时,中美围绕朝核问题的互动也引发关注。舆论关注中美两国领导人就朝核问题多次电话磋商,同时也注意到美国不断就朝核问题对华施压,频频扬言制裁涉朝中企、呼吁中国在遏制朝鲜核力量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习特会”前夕舆论施压明显。

(六)中日、中韩关系

舆论认为,2017年中日、中韩关系出现改善势头。随着年中日本首相安倍发表讲话发出积极的“对华友好”信号,首次公开对“一带一路”倡议展示合作姿态,两国官方互动频繁,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与安倍首相在汉堡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活动等,均被视为中日关系缓和的迹象。境外媒体认为,由于“萨德”入韩以及我国系列反制举措而“恶化到冰点”的中韩关系,随着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出现回暖的可能。在境外媒体看来,习主席向文在寅致贺电并接见韩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代表团,以及韩总统特使访华等,是中韩关系的“解冻征兆”,而文在寅访华则是两国关系回暖的标志。

(七)中印洞朗对峙

6月至8月,中印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事件成为境外媒体阶段性报道热点。境外媒体密切关注中印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博弈及对峙最终走向,分析美国以及尼泊尔、不丹在对峙问题上的立场及影响,普遍认为对峙事件令中印关系紧张,甚至存有对中印“擦枪走火”走向战争的担忧。中印和平化解洞朗对峙后,多数媒体指出这对两国都有利,认为即将举行的金砖峰会、中印经济关系不断深化等促使两国结束对峙。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媒体带头借对峙事件诟病我国外交政策,指责我国欲单方面改变争议地区局势,并给我国打上“好战”“恃强欺弱”的标签,甚至鼓噪地区国家共同“反抗”中国。同时,境外媒体认为,随着印度对“一带一路”项目以及在南亚“中进印退”趋势的警惕和担忧加剧,中印两大邻国地区主导权争夺将更加激烈。

(八)朝核危机

特朗普就职以来,美朝双方强硬立场升级,朝鲜频繁进行核导试验,美国则通过军事施压、经济制裁等举措,加大对朝施压力度,半岛局势持续紧张,朝核问题在舆论中持续发酵。在此背景下,中方立场和举措备受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舆论,延续以往做法,在朝核问题上对我国加大施压,在强调“中国责任”、要求我国利用对朝影响、对朝实施石油禁运等制裁的同时,不断质疑我国对朝制裁意愿、力度及透明度,在没有确凿证据前提下散布“中朝船只交易油品”的消息,我国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舆论环境更趋复杂。

(九)科技创新

2017年,我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亚洲最大挖泥船“天鲲号”下水等捷报频传,在境外舆论中引发强烈反响,科技创新能力受到高度评价。“中国走向全球科技舞台中心”成为境外媒体代表性观点。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香港《南华早报》评价称,中国科技创新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彭博社引述瑞士信貸银行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的话说,“中国已经不再是一味的模仿者,如今在科技产业拥有许多全球领先技术。中国将在基因和干细胞研究、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不过,美欧等西方媒体叹服我国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抱有警惕,担心我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对其形成竞争,不时质疑我国科技发展水准,炒作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军事意图,捏造我国“太空威胁”等论调,值得关注。

(十)社会治理

相比上年,2017年社会敏感突发事件明显减少,境外媒体对我国社会治理的肯定声音增多,特别是在环保、扶贫等民生议题上。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承诺赢得境外媒体一片赞誉。我国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并取得成效,特别是入冬以来,实施煤改气等措施使得北京等城市严重雾霾天数明显减少,得到境外媒体肯定。英国《金融时报》题为《新德里深陷雾霾,羡慕北京空气更干净》的报道对比中印两国空气污染及治理状况,肯定北京空气治理取得成效。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文章称赞中国35年内让8亿多人摆脱贫困,强调“从未有其他任何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水平的减贫成果”。但围绕年底北京大兴火灾等突发事故,境外媒体炒作“低端人口被逐出京”,将矛头指向我国城市管理能力。还有境外媒体对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信用体系予以非议,称之为“一种覆盖广泛的新型社会控制工具”,意在“加强对民众控制”。在互联网建设管理等方面,境外媒体仍以固有成见负面解读我国相关举措。

(十一)香港回归20周年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境外媒体涉港报道量明显高于往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活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一国两制”实施成效、香港与内地关系等,议题多元化趋势明显。境外媒体高度重视习主席香港之行及其重要意义,重视中央坚持“一國两制”的态度与决心,积极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认为“一国两制”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基石,客观报道香港回归20年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不过,境外媒体报道中也存在一些“杂音”,包括炒作“港独”势力的言行,渲染香港与内地关系“紧张”,以及对香港未来的担忧情绪。

(十二)“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舆论在对华政策和态度上的强硬呼声大量出现,炒作“中国威胁论”,这在党的十九大以后表现尤为突出。《纽约时报》《澳大利亚人报》《爱尔兰每日邮报》等对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充斥“中国威胁论”的调门,宣称我国力推大国外交,“全球野心引发忧虑与抵制”,“激进中国走向全球权力巅峰可能会导致中美冲突”、中国与美国相比“对世界和平构成更大威胁”等。西方舆论还变换花样地炮制“锐实力”论调,宣称“中俄威权势力”采用“收买、审查、操纵、胁迫”等“非常规手段”,对目标国家或群体施加影响。澳德舆论炮制所谓“中国渗透论”,指责中国试图通过政治捐款以及向在澳中国留学生施加压力来行使中国影响力。这些论调既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全球影响力增强的客观事实,也凸显出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战略警觉和焦虑明显提升。

三、2018年涉华报道前瞻

201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多个重要时间节点叠加的年份,不但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际层面,众多专家、智库看好世界经济前景,预测世界经济将迎来“换挡提速”,但认为美国中期选举、英国“脱欧”谈判以及朝核问题走向等仍将给国际形势带来不确定性。新时代的中国如何继续砥砺前行,如何与世界打交道,以及将对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进行怎样的重塑,都将成为境外媒体瞩目的焦点。预计,在政治经济方面,十九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新改革举措、我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重质量”的具体举措及成效将受到重点关注和解读;外交方面,博鳌亚洲论坛、青岛上合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场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以及我国领导人的客场外交,我国与美日印等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朝核问题等将是持续关注点。我国宜加强议题设置,对外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发展奇迹,以及中国对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故事。

(执笔:李占英;制图:王尧;定稿:陈燕。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变‘西强我弱舆论态势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编号:17AXW008)

「注释」

①境外50家主流媒体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塔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共同社、韩联社、印度报业托拉斯、菲律宾通讯社、泛非通讯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国际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今日美国报》《波士顿环球报》《赫芬顿邮报》《新闻周刊》《福布斯》,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加拿大《环球邮报》《国家邮报》《多伦多星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悉尼先驱晨报》,新西兰《新西兰先驱报》,爱尔兰《爱尔兰时报》,日本《日本时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时报》,韩国《东亚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泰国《曼谷邮报》,菲律宾《马尼拉公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沙特《阿拉伯新闻报》,埃及《埃及公报》,南非《星期日时报》,香港《南华早报》。

猜你喜欢
被誉为明镜一带一路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被曲解的中国书法,笑喷了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明镜
观书有感
淘宝俱乐部
谁给妻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