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整合管理研究*

2014-09-04 01:47
关键词:资源整合本体文化遗产

石 玲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徐州 221116)

一、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类型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信息载体,承载着社会发展的历史信息,文化遗产信息包含了四个层次:(1) 自然的物质信息,揭示文化遗产的结构;(2) 功能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的意义;(3) 联系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4) 时间记录性信息,揭示文化遗产所经历的各时间段的记录[2]。数字遗产是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具体形式包括文本、数据库、静止及动画影像、音带、照片、软件、网页等;其价值主要通过数字信息来表现,主要有存储于特定载体(如光盘、磁盘、DV带等)的信息资源、存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以及通过网络传播的资源信息[3]。

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在内容上涵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各种资源形式。根据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按照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见表1)。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数量巨大、类型多样、更新快速、来源广泛、存储分布等特点。

表1 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类型

目前,文化遗产领域各机构在信息化工作中,大多各自为政,开发满足本单位或部门的一系列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往往拥有不同的数据库,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存在不同的版本,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统一。另外,管理体制上的条条框框将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也人为的分裂开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即信息孤岛。信息孤岛将导致数字资源获取不便、难以共享,其资源特点是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

二、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建设及研究概况

目前,关于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设及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三大领域(简称 LAM)。作为社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LAM承担着对公众共享人类文化和信息资源的责任。世界图书馆项目(简称WDL)整合了世界各国 LAM 的文化资源,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站式信息资源集成服务,系统全面地保存了人类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4]。国外类似的项目还有“俄罗斯记忆”项目、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加利卡”项目、日本的“日本年历”古籍数字化项目等[5]。我国于2002 年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项目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加工与整合,建立了网上中华文化资源库。教育部于2001年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其成果对促进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及相关技术进步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6]4-5。

国外学者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领域进行数字资源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数字资源整合的政策和资金资助、三馆的合作关系、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目的是通过探索 LAM 数字资源的融合,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7]。国内学者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数字资源整合技术、数字博物馆资源平台建设、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针对区域性LAM数字资源整合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区域性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的做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在数字资源建设阶段必须以可靠的基础理论为指导,规划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案,方能构建高效、方便使用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系统。数字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8]。考虑到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具有层次性(数据、信息、知识)的自然结构状态,在此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分为数据整合、信息整合和知识整合三个层次,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整合实现异构数据的共享;信息整合基于数据整合,用以构建优质的数字资源;知识整合侧重于概念和关系的重组,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知识的快捷获取。

(一) 基于数据仓库的区域文化遗产的数据整合

目前,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和部门,处于异构的环境之中。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基础数据,图书馆和文化馆积累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考古研究机构存有本地区的考古信息资料;相关管理机构、传媒机构、研究机构等也都会掌握一定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而这些数字资源的异构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存在极大的浪费。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性数据集合,是一种数据资源集成与整合的工具与方法,数据仓库不同于一般的数据库,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多个异构数据源所进行的有效集成,其主要目的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通过构建区域性文化遗产数据仓库,可以将分布于不同部门和系统中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集成在一个中心数据库,实现异构数据的集中式管理、集中式存储。

(二) 基于信息门户的区域文化遗产的信息整合

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包涵文化遗产内容的信息系统平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然而,这些平台标准不一,在部门、行业间自我封闭、条块分割,存在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和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表2)。

表2 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平台建设概况

信息门户主要指根据一定的需求,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标准,将某一领域内的重要资源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并提供相应的检索与服务,信息门户具有全面整合领域重要资源、以信息组织体系为资源组织的基础、以元数据机制作为资源描述的基准、具有质量控制机制、检索与服务功能等基本特征[9]149-150。通过构建区域性文化遗产信息门户,可以将区域内已经建立的各种信息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利用。通过信息门户实现数字资源的跨系统整合,其目标就是要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节约开发成本,实现数字资源的整体化、社会化和全方位配置,适应用户跨系统、跨部门的集成信服务需求[10]254。区域性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平台实质上就是整合区域内相关文化遗产机构的信息门户,在统一的网络环境下,采用一致的标准,实现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联合编目、统一检索、门户导航等功能。

(三) 基于本体的区域文化遗产的知识整合

本体是领域知识经逻辑抽象而构筑起来的体现概念及关系的概念系统,是一种明确定义、规范描述和共享领域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基于本体的区域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是在资源集合的上层构建一个反映资源知识结构的本体概念模型,对资源进行基于语义的标注,从而实现知识检索。文化遗产资源领域本体的构建要从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总结和抽取该领域概念、关系、属性、规则和实例,并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的过程。构建过程如下:(1) 分析文化遗产信息领域的相关信息,定义概念分类层次,形成概念本体树,分析概念间关系,对概念及关系进行属性提取和规则提取,选择和分析实例。(2) 根据概念本体树定义概念,形成概念库;定义概念间的关系,形成关系库;再定义概念属性和关系属性,形成属性库;定义概念规则和关系规则,形成规则库;概念的实例化形成实例库。概念库、关系库、属性库、规则库和实例库共同构成本体库。本体库是建立在网络和关系数据库等构建平台之上的。

在建立文化遗产信息领域本体的概念分类层次时采用自顶向下方法,通过添加子类将这些概念细化,而后用领域概念本体树表示。根据文化遗产资源本体树,将树中相应的实体以抽象的元素表示,并明确标注出实体关系模型,其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是基本的建模元素,文化遗产信息的基本属性结构,研究信息、管理信息和多媒体类信息的描述类似。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求我们采用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先进成熟的行业技术,整套合适的标准规范。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实现整合有助于解决“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孤岛”问题,有利于提高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保护、保存本地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陈刚,章磊.文化遗产领域信息化基本概念及其发展问题浅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2):11-14,32.

[2] 朱凤瀚,安来顺.新理念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4(4):8-12.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存数字遗产宪章[J].中国档案,2004(2):50-51.

[4] 秦雪平.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以世界数字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3(1):69-72.

[5] 曹海霞.图书馆数字化项目与文化遗产保存问题[J].现代情报,2008(4):106-107,204.

[6] 徐士进,陈红京,董少春.数字博物馆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 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26-39.

[8] 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64-67.

[9] 马文峰,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0] 胡昌平.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本体文化遗产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与文化遗产相遇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