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51)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硬化价值研究
张海波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51)
目的探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经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2例,分别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45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30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MRI共检出93处粥样硬化斑块,38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29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技术,颈部血管,动脉硬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趋势[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和斑块脱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应用安全、有效的颈部血管检查措施,可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平均寿命。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05月~2013年08月来院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55~69岁,平均61.2±2.4岁。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全部患者颈部动脉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检查。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7~10MHz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嘱放松双肩,将头偏向未患病一侧,充分暴露受检颈部,检查时将探头放在胸锁乳头肌前缘气管旁,后缓慢向上移动,观察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若二维图像显示颈动脉IMT>1.2mm,则认为斑块形成,了解患者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情况[2],所有操作及分析均由同一超声医生完成。
1.2.2 MRI检查 采用Siemens Essenza 1.5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范围包括主动脉弓到Willis动脉环范围内进行3D-TOF MRA及常规轴位TlWI、T2WI序列扫描[3-4]。3D-TOF-MRA成像参数:扰相梯度回波序列,TR 28ms,TE 700ms。采集矩阵256×256;视野(FOV)200mm;激励次数(NEX):1;射频翻转角(flip angle)15°;层厚1mm;层间隔0mm;重建间隔:0mm。扫描块上下方加空间预饱和脉冲;部分患者进行颈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
1.2.3 影像分析 使用西门子Syngo工作站对血管重建分别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方式后处理。重建的颈动脉血管图像以左右侧分别进行观察。图像诊断由两位神经放射专科医生共同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45处斑块向管腔内突出,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回声,为软斑,占44.1%;33处回声较强,后方伴有声影,为硬斑,占32.4%;24处内膜呈现低回声,呈弥漫性增厚或局部隆起,为扁平斑,占23.5%;其中53处斑块的管腔为轻度狭窄,无明显的血流变化。
2.2MRI检查结果
共检查93处粥样硬化斑块,按CaiJM分型标准[5],8处为I~II型斑块,14处为III型斑块。39处IV~V型斑块,17处Ⅵ型斑块,15处VII型斑块;3D TOFMRA上,34处纤维帽不完整,38处呈现薄纤维帽特征,25处表现为纤维帽信号特征的斑块;T2WI上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上为等/略低信号,检出的斑块上均可见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管腔内有新月型异常信号。
2.3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发现的斑块部位比较
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发现的斑块部位情况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发现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比较
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临床指征[6],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指出[7],我国人群多为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在50%~69%之间。早期检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颈部血管,可防治其出现心脑血管病变,降低风险,提高生存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可综合评价血管结构变化及血管功能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显示血管膜的增厚情况,斑块的大小、部位以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能分析动脉血流的动力学。目前,临床上认为[8]内中膜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IMT>1.0mm,则认为内膜增厚,若结果显示IMT>1.2mm,则认为为斑块形成,本组研究对象中,IMT>均1.2mm,提示62例患者均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及病理改变情况,如血管内的狭窄部位、阻塞部位以及斑块形态,同时还可以观察血管有无血流及异常表现,进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测及评估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彩色多普勒观察到血流绕过斑块征象以及斑块远端的五彩血流,对判断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非常敏感。根据病理改变和斑块回声之间的关系,可将其分为扁平型、软斑、硬斑和易脱斑[9]四种类型。斑块的类型不同发生栓塞的几率也不同,软斑及溃疡斑含脂质成分高,回声不均匀,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扁平斑形态规整,脂质被埋于深层,贴于管壁一般不脱落,硬斑因表面钙化,较稳定,不易脱落,较少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本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当管腔狭窄程度为20%~50%时,提示血管轻度狭窄,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当管腔狭窄程度大于50%但小于90%时,提示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血管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脉疾病的诊断。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流动血液的流动效应与周围静止组织的自然对比来显示血管,其成像原理基于流入增强效应和饱和效应[10]。临床较常用的是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ime of flight,3D-TOF法)技术,扫描后经MIP重建处理获得血管图像和血管功能信息[11]。3D-TOF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MRA成像方法,由于它受血流中的涡流、加速度等复杂因素造成的失相位影响小,重建出来的图像血管清晰、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好,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研究指出[12-14],MRI在斑块性质的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观察基础图像不仅可准确将管腔的狭窄程度反应出来,也可将管腔或血管外壁的改变清晰的显示出来,能准确定位斑块,明确管腔内部成分、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表面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共检查93处粥样硬化斑块,I~II型、III型斑块、IV~V型、Ⅵ型、VII型斑块的个数分别为8处、14处、39处、17处、15处。本文MRI斑块的检出率为彩色多普勒的91.2%。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多普勒超声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l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较高的检出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组资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段,双侧同时受累,左侧发病略多于右侧,而颈外动脉较少见。这是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膨大,局部血流形成涡流区域,血流速度降低,使血液中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有形成分易沉积在此处所致[17]。在MRA图像上,有时候易将正常颈动脉分叉处后壁的信号缺损误诊为斑块,从MRA原理上根据血流特点可以得到解释,颈总动脉层流分布的血流进入分叉处时血流的前外侧部分继续保持层流状态,后内侧部分则发生速度和方向的改变导致回流的发生,一是回流的血液被磁化饱和,在时间上血液滞留延长引起相位弥散,二是回流使地流动的质子相位随机混杂,局部失相位造成信号缺失,容易误认为斑块的形成。结合超声二维图像和MRA基础图像可以很好鉴别。另外MRA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显示双侧颈动脉、并同时获得颅内动脉、椎动脉图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受视野的局限。本研究中由于增强病例数少,未进一步深入对比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可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等临床特点,可为血管性病变患者的防治提供现实依据,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安艳艳,郭新全,郑传利.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2011,8(10):556.
[2]武国宏.磁共振Tricks成像技术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5(4):63.
[3]胡刚,夏春潮,李真林,等.单倍剂量对比剂在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2,6(4):910.
[4]史海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14):99.
[5]陈雁威,何翠菊,罗娅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14):39.
[6]张红菊,赵树东,迟鸿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水电医学,2007,3(15):150.
[7]梁莉,苏金花,寇海燕,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J].医学综述,2013,10(14):1887.
[8]杨红梅,赵小东,黎华,等.彩色多普勒对Ⅱ型糖尿病颈部血管检查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2,2(21):375.
[9]史怀民,张继红,王雪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疾病检查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2008,2(14):39.
[10] Pasceri V, Willerson JT, Yeh ET. Direct proinfammtory 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 o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J]. Circulation, 2000, 102(8):2165.
[11]Biasucci LM, Collizzi C, Rizzello V, et al.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nstable coronary atery disease [J]. Seand J Clin Lab Invest Suppl, 1999,230(3):12.
[12]骆玉露,胡晓捷.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5):2957.
[13]何华.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09,4(1):477.
[14] 欧志红,郑丽,梁颖,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超检查及其与脑梗死相关性的探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4,20(2):146.
(责任编辑胡安娜)
2014-1-26
张海波,hd770609@qq.com。
R 543.4
A
1674-9545(2014)02-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