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其互动关系研究

2014-09-04 08:29:40张翠萍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质职业

张翠萍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黄山 245099)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其互动关系研究

张翠萍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黄山 245099)

高校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实验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本研究以为提高护理实验教师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采用定性分析法从高校护理实验教师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论述了职业素质;从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人际能力、学习与成长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职业能力,并阐述了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互动关系。

实验教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

护理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成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竞争力,而高校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护理学生理论知识和护理实验等教学活动的承担者,也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传授者。他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把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并把知识信息转化成学生的技能和经验,甚至还扮演着“心灵工程师”的角色,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护理实验教师成为护理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频次最多、影响最大的教师群体,因此,护理实验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极大地影响着护理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塑造,影响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1]。作为一名护理实验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做起,为培养全面的社会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做出实质的贡献。

1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职业素质就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根据护理职业情况把职业素质分类一般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1.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人体质状况和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是从事护理职业工作、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等的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保证了教学和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并有利于承担高强度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为提高职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人内心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状况,它是从事行为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内在条件,包括内在潜质、能量、人格、个性、气质、智力状况、情绪、情感、心理适应状况、意志、心态、动力、兴趣、态度等。护理实验教师的心理素质对职业影响巨大,包括护理职业发展的潜质、对护理教学职业的敬业精神、从事教学活动的乐观、开朗、对职业的热情和责任心、对专业知识的思考与感悟、面对压力与挫折感的从容与自我调节、工作的积极性与兴趣、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适应等[2],它影响了职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挥,并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品质,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活动。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立场、信仰等。护理实验教师的政治素质体现为教师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正确、积极的政治观念、思想和信仰有利于保持高的思想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形成学生的角色榜样,在授课与交流中影响着学生的政治觉悟、政治观念和政治能力,并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

1.4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指在个人特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人格品性等,表现为心理特点和思想倾向,对个人行为、活动、作风等产生直接的影响。护理实验教师的思想素质是从事职业行为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护理教师不仅需要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还要树立严肃的纪律观念、树立对职业的情感、责任和尊敬、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对事业的奉献、对教育的耐心和执着,在爱业、敬业、精业中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塑造学生。

1.5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在行为过程中所具备的科学知识、文化修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技术知识、审美能力、价值判断等,一般受到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护理实验教师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对创新和发展的准确判断和推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增强个人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更有利于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化力。

1.6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在对行业领域专业基础水平、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实践的基础、专业发展的认知以及专业环境的适应等方面。专业素质区别于科学文化素质在于专业素质以职业为基础,在职业领域内和从事职业行为而表现出来的品质和条件。护理实验教师要立足护理职业和教师职业的岗位,不仅需要具备教师对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科研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创新等方面的素质,还需要具备护理行业中实践活动、专业的护理操作活动、实习见习活动、护理和医疗设备管理活动等方面的素质和条件。护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从事职业工作的基础,是发挥职业能力的条件,更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2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能力分析

能力是在各种职业环境下能够按照职业标准和要求履行职业角色和任务。高校护理实验教师在从事工作、履行职责时需要相关的职业能力为支撑,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潜质,并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1教学能力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身体机能和主观条件等。一般教学能力要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2.1.1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准确地分析和阐述具体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结合幽默的方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甚至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2.1.2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 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形式、创新的实验方法(例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竞赛实验法等)等活跃实验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呆板的教学为灵活的教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1.3现代新技术的运用 积极运用现代新型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为教学服务,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操作方法,精通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课件制作为教学和实验服务,图文并茂地展示知识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示实验操作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2.1.4对实验课堂的管理与组织 高效、有序地组织实验课程的教学,恰当地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实验条件进行分组管理,对课堂突发情况和学生冲突等干扰课程秩序的行为能够及时、快速地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化解和调和,确保实验课程高效、高质。

2.1.5其他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富有活力和激情的课堂展示、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技巧、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实验的策略等[3]。

2.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校护理实验教师的重要能力。护理专业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护理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应该具备更高的要求。

2.2.1临床操作技能 护理实验教师需要熟练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的护理操作准确、细致、熟练而富有美感,对于复杂的操作能够把握操作的关键环节并清晰、规范地展示和讲解[4]。

2.2.2分析判断能力 对病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和分析,并善于结合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完整、规范地分析、展示和操作,强调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环节。

2.2.3临床决策的能力 护理实验教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能够准确、果断、思路清晰,特别是当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应对,淡定从容。例如高危病人的突发性病变与恶化,要能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并善于把相关的技巧和要求渗透给学生。

2.3科研能力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善于总结工作中和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不断完善教学实践中的劣势、不足与缺陷,结合工作中对行业的认识和深入研究成果,撰写科研和教研论文,并公开发表以实现对教学成果的共享;同时,积极参与横向合作项目和纵向科研(教研)项目的申报,以项目研究为依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把科研和教研成果服务于教学和实验,用最新的理念和思想更进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4组织能力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见习、实习和其他学习活动,善于采纳科学的组织方式,对课堂内容的设计、实验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部署等做到巧妙、高效、井然有序,特别是大型的护理实验或室外见习、实习等活动,实验教学要能够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状况,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2.5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5.1师生人际能力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在与学生教学的互动中就是社会交际的过程,教师不仅能够巧妙地处理好师生的关系,还要善于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待师生在观点、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对立、对抗时能够合理地掌握化解矛盾的艺术手段。

2.5.2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的人际能力还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上,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念,懂得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5.3同事人际能力 教师与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会利用同事的资源,建立互助、合作、竞争、团结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2.5.4形象树立能力 护理教师还要善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树立教师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同时,履行职业护士的角色要求和标准,为学生树立职业的形象,让学生对护理职业有更立体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努力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榜样,从形象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

2.6学习和成长能力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要更善于学习,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从教学工作中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手段和机会,补充知识、更新信息,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护理教师要制定自我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追求进步。最后,在职业生涯中遇到暂时的阻碍与失败,要善于自我控制和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反思和总结,并从失败中突破自己,实现自我的全面进步。

3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互动关系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影响,互相促进,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职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又对职业素质产生反作用,需要把两者之间有效地统一起来,利用彼此之间互动的关系才能全面提高护理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如图1所示(实线箭头表示有较强的影响关系,虚线箭头表示有较弱的影响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职业素质要素作为“输入”要素成为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基础条件和“能量”,在职业工作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最终转化成职业能力作为“输出”要素。当护理实验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增强以后又会通过行为的作用和连锁反应对职业素质产生反作用,此时的职业能力作为“输入”要素成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的“能量”,反过来职业素质作为“输出”要素成了职业能力作用的结果带动职业素质的提高。最终,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彼此互动和相互影响下,高校护理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图1 高校护理实验教师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互动关系

[1]钱小莉,姜子云.论实验教师素质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218.

[2]张倩苇.实验教师的素质结构刍议[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1(3):19.

[3]吕英怀,崔慧敏,高振山,等.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1):153.

[4]卞丽芳,王薇,陈黎明,罗旭霞.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59(10):912.

(责任编辑宁梵西)

2014-1-30

张翠萍,xing_guangg@163.com。

G 642.0

A

1674-9545(2014)02-0023-(04)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