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冬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呼吸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会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如何有效防治COPD, 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肺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66例患者均选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呼吸科病房,入选对象均符合2011年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同意受试,均能生活自理,无语言沟通障碍及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情况,均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按照随机法纳入试验,其中治疗组33例,全部按要求完成试验,对照组33例,2例患者脱落(因这2例失访),实际完成试验人数为31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91±7.03)岁,平均病程(9.12±5.30)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55±6.49)岁,平均病程(10.32±5.24)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布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渠道的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社会活动少,经济收入低,而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病,故患者极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对病情的态度,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认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讲解该病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常识,做好患者与家属间的沟通,消除其悲观情绪,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1.2.2 饮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感染后又将加重营养消耗,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导致COPD病死率明显上升[3-4]。营养不良对疾病的预后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伴有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病死率可明显上升[5]。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建立一个清洁舒适、空气新鲜、室温18~22 ℃、相对湿度50%~60%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喜好,建议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促进感染的控制。
1.2.3 合理用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膈肌疲劳和低氧血症,肺动脉血管由于较长时间处于痉挛状态,容易诱发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长期氧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认识到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 L/min, 每天氧疗>15 h,出院后进行家庭氧疗,以缓解膈肌疲劳,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1.2.4 有效的排痰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慢性炎症的发生,时常会有大量的痰液潴留在呼吸道。痰液本身是致病菌的培养基,可导致肺部感染的进一步加重;另外,痰液的增多会阻塞呼吸道,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所以消除积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6]。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排痰以消除积痰尤为重要。嘱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咳嗽者,可协助翻身拍背排痰,每2~3 h翻身1次,每天拍背2~3次。嘱患者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应少于1 500 mL,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或使用祛痰剂使痰液易于咳出。
1.2.5 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呼吸浅促,呼吸效率较差。为提高呼吸效率,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体位,以取半卧位、膝半屈曲为最宜,卧位时,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部,吸气时腹部内陷,尽力将气呼出,可以在腹部放置1本杂志,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为腹式呼吸,每次重复8~10次[7]。缩唇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半卧位,经鼻吸气,缩拢口唇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使气体均匀逸出,时间为4~6 s,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为1∶2[8]。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结合起来练更能有效地提高呼吸效率,每次10~15 min, 3~4次/d。循序渐进的呼吸肌锻炼也可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预防呼吸肌疲劳。通过行走、慢跑、游泳、登梯运动也可实现呼吸肌锻炼[9]。最简单的如吹蜡烛、吹气球等训练也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10]。
1.2.6 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吸烟,戒烟可明显延缓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让患者积极主动地戒烟,并鼓励患者坚持全身锻炼。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宣传栏,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给患者,定期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等,多途径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疾病信息。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和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6个月分别监测2组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测量仪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
2组患者治疗前FEV1%Pred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 2组FEV1%Pred及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 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比较±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呈进行性进展,呈不完全可逆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年龄大,而该病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复杂难治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很大[11]。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临床上在进行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同时实施生活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合理氧疗、有效的排痰训练、呼吸锻炼、健康教育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更多理解和认可,从而更好地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3(12): 115.
[2] 卫生部医政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2012, 23(10): 69.
[3]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 2012, 53(1): 80.
[4] 王晶.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8): 3.
[5] 张德梅, 韩素霞, 张树杰.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2(7): 212.
[6] 步亚娇. 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16(8): 1171.
[7] 汤秋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6): 351.
[8] 刘春光.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8(6): 304.
[9] 侯开花, 姜鲜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5): 131.
[10] 赵琳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方法[J].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14, 22(2): 133.
[11] 黄小燕. 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7):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