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王 宾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2.吉林工商学院 经贸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王一涵1,2, 王 宾1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2.吉林工商学院 经贸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在建立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竞争力提升的相应策略。
新能源汽车; 竞争力; 模糊综合评价法
伴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普遍提升,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消耗了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由于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一旦过度开采,对后代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数据显示,我国在2011年石油消费量就达到4.6 亿t,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汽车工业,无疑成为主要承担者。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使得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低能耗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各国纷纷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我国也拉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大幕,通过实施863计划,初步建立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和技术体系。吉林省向来享有“汽车工业摇篮”的美誉,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正确认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提升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将直接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因此,文中旨在研究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正确评价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科学合理的找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提升竞争力的相应策略,为汽车管理部门及汽车企业提供具体建议。
目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现状的分析以及产业政策的比较方面。史利民[1]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林琳[2]对我国主要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郭琨焜[3]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异同点。安海彦[4]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家在各个时期出台的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
在汽车产业竞争力方面,国内针对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评价。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在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从7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进行有效评价;徐晓明[5]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王连芬[6]在定义汽车产业竞争力时,从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6个一级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汽车工业总产值等60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方面多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分析不够深入。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多是针对传统汽车产业竞争力所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而对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体系的评价较少。因此,文中将在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2.1指标体系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16个二级指标(政府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销售产值、基本生产能力、核心技术竞争力、产品出口份额及贸易竞争指数等)及26个三级指标进行有效衡量。出于数据在搜集中的困难,文中选取专家打分法,由该领域的专家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
2.2评价方法
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定义不很严格或者说具有模糊性的概念,这就催生了模糊集合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 A Zadeh[7]在1965年提出,用以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性,为描述和研究模糊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模糊集合理论为定性问题评价提供了更好的工具,能够更客观反映评价结果,虽然其提出时间较晚,但是却在农业、信息控制、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取得良好运用。文中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
2.3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过程
经过专家打分法得到Ui对U层的权重向量为
Uij对Ui层的权重向量为
同时得到二级指标Uij对各评语集的模糊关系矩阵Ri为:
表1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由模糊集Ci得到新的模糊矩阵M为:
所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P为:
综上,可知其综合得分为:
0.29×90+0.21×70+0.17×50+0.19×30+0.13×10=56.4分
2.4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由上述模型计算可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在此指标体系评价中得分为56.4分,处于一般水平。所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上都较落后,而目前吉林省传统汽车产业处于较为快速成长期,并且具有较高的行业利润率,因此,汽车行业普遍存在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疲软期。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上,跨国汽车企业相对成熟,并已在市场上投放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剧了跨国汽车企业的垄断。国内产品的研发滞后、生产能力不足,以及跨国企业的冲击,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知识了解的匮乏,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应用之路显得格外漫长[8],因此,需要更深入分析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抓住主要环节,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综合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动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结合上述竞争力评价结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3.1明确市场定位
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业,找准目标客户群体,才能集中精力找准市场化发展的突破口。总体而言,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纯电动汽车发展潜力大,燃料电池汽车价格相对高昂,且技术仍不成熟,这三类主导产品应该在继续加大研发的同时,瞄准不同消费群体,体现产品差异化,减少损失。
3.2整合社会资源,合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注重开发与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链,同时,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消费信贷等服务。进一步规范充电基础设施、电池组等国家标准,因地制宜设立电动汽车充电站,提高新能源汽车利用效率。吉林省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形成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局面。
3.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未来命脉,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造成了新能源汽车造价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售后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尽管一汽集团在研发投入环节做足了文章,但相比国外世界级企业,仍有差距。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程度高等特点,人才团队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吉林省未来加大研发力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政府可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研发新技术、开发新机型,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优势,实现技术突破,真正提高自主创新力。
[1] 史利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器工业,2011(7):16-20.
[2] 林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02,26.
[3] 郭琨焜.关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1(19):127.
[4] 安海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2.
[5] 徐晓明.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6.
[6] 王连芬.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5.
[7] L A Zadeh. Fuzzy set[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8] 张瑞.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外资,2013(4):283.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WANG Yi-han1,2, WANG Bin1
(1.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Trade,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chun 130062, China)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we utiliz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assess the competitive capability and offer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new energy automotive; competitivenes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2014-09-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1177); 吉林工商学院“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王一涵(1983-),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实验、数量经济、微观金融方向研究,E-mail:wangyihan1300@163.com.
F 207
A
1674-1374(2014)06-0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