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翔 孙月柏
126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邹明翔 孙月柏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手术后治疗组的疗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66例, 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9.6±3.7)岁;跌倒摔伤导致骨折的97例, 车祸导致的21例, 其他8例;根据Garden分型法, I型15例, Ⅱ型25例, Ⅲ型67例, Ⅳ型19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手术, 治疗组65例, 对照组61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后检查的骨折程度给予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病痛, 帮助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前行常规牵引治疗, 对于并发症多的患者, 术前要进行内科会诊, 情况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 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进行髋关节复位,同时采用C型臂X光机监控下进行小切口闭合解剖复位, 复位满意后先以3枚导针呈倒三角型在股骨颈内定位, 再将空心钉旋入并将导针拔出, 如果一切正常, 缝合切口, 加压固定。对照组患者则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确定手术后行常规牵引, 适当的进行肌肉锻炼, 防止术后假体脱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假体, 计划手术, 同样采取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 于髋关节后外侧切口, 位于大转子后6~10 cm, 1/3在大转子近端, 沿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深筋膜, 钝性分离臀中肌与臀小肌。以2把Hohmann拉钩分别位于股骨颈内外两侧, 取出股骨头并清理残端, 让髋臼充分显露, 切除髋臼圆韧带, 磨锉髋臼软骨, 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并安装, 将患肢旋转至一定位置固定, 使股骨颈断端翘起, 在其后方保护臀中肌、臀小肌, 充分展示股骨颈残端, 植入合适的人工髋关节假体, 常规止血、缝合。
术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检查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和查看是否有股骨头坏死。随访6~12个月, 平均8个月, 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分级评价, 治疗组中优43例, 良15例, 可5例,差2例, 优良率为89.2%;对照组中优31例, 良8例, 可15例, 差7例, 优良率为63.9%,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存在7例骨折不愈合,不愈合率为10.7%;对照组中8例患者股骨头坏死, 坏死率为13.1%, 经过治疗后均已痊愈。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以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发生的骨折, 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 中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原因。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且容易伴随其他并发症, 内科疾病居多, 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差,以前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较差, 由于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的概率也比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对患者本身的骨头进行固定, 只要骨折处愈合良好几乎不会产生后遗症, 也不会产生使用年限的问题。手术过程操作简单, 时间短、创面小、出血量小、费用少, 早期解剖复位有利于改善股骨头血运, 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空心钉的加压作用能够使固定效果达到最佳,可以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 最适用于股骨颈不完全骨折的I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但无移位的Ⅱ型和股骨颈骨折有部分移位的Ⅲ型骨折患者, 尤其对治疗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从根本上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 术后疼痛感轻,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但是存在术后并发症, 以深静脉血栓居多。该手术对治疗股骨颈骨折有移位Ⅲ型和股骨颈骨折完全移位的Ⅳ型骨折患者效果较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材料不断改进, 手术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也越来越多被采用, 在有效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希望,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胡兵.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142-143.
2014-06-06]
224400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