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2014-09-04 08:46李栩萍周倩珺陈健华黎普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后叶素电切术垂体

李栩萍 周倩珺 陈健华 黎普茜

垂体后叶素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李栩萍 周倩珺 陈健华 黎普茜

目的 观察并评价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患者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及出血量的变化。方法 取本院妇科2008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 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其中实验组给予稀释垂体后叶素(3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用5 ml)经宫颈旁注射,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膨宫液用量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肌瘤电切术中, 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 降低膨宫液用量和手术时间, 术野也更趋于清晰, 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予以推广使用。

子宫肌瘤电切术;垂体后叶素;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在

各类难度及复杂程度较高的宫腔镜手术中, 患者会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出现各类并发症, 如术中出血、子宫穿孔以及TURP综合征等, 其术后恢复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发生机率、降低膨宫液用量, 缩短手术时长成为当前妇科手术临床关注的焦点。基于此, 本文观察并探讨了垂体后叶素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中应用效果, 并观察了患者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手术时长等指标的改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国际宫腔镜中心Haarlem分中心分类分类标准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将黏膜下肌瘤分为3种类型。0型为有蒂黏膜下肌瘤, 未向肌层扩展;Ⅰ型为无蒂, 向肌层扩展<50%;Ⅱ型为无蒂, 向肌层扩展>50%。取本院妇科2010年2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26~47岁, 平均年龄(32.4±5.2)岁;本组患者均已婚, 性生活史均不低于2年。所有患者均在门诊经B超及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并确认肌瘤大小、位置及分型。术前查体排除急性盆腔炎、糖尿病、心血管以及肝肾病史;经阴道分泌物化验、宫颈LCT检查, 本组病例均排除宫颈恶性肿瘤以及阴道炎。

1.2 手术方法 实验组:术前禁食>8 h, 手术前>10 h在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 肥皂水灌肠一次。术中患者均行静脉全麻;全程无B超监护, 术中扩张宫颈至Hegar 9.5号, 置入电切镜(宫腔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DTVST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自动膨宫泵, 90度环形电极,选取切割功率50 W, 凝固功率40 W), 取5%甘露醇为膨宫液,膨宫压力保持在100~120 mmHg范围内, 膨宫液流速则保持在360 ml/min之间。术中加用垂体后叶素稀释液5 ml于宫颈旁4点注射后行电切术。对照组除术中未用垂体后叶素外,其他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均同实验组。

1.3 疗效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采用Desmonol比色法,先直接测膨宫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再与患者原有血红蛋白浓度相比较, 即可得出出血量。计算公式:出血量(ml)=膨宫液出量×测得浓度/原有浓度(完善术前、术后血常规检查);②手术时间;③膨宫液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卡方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膨宫液用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膨宫液用量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各统计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各统计指标对比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 P<0.05

组别例数膨宫液用量(ml)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长(min)对照组253089±680.536±438.7±7.0实验组252447±654.3a19±431.8±4.9a

2.2 并发症 对照组有10例出现轻度下腹坠胀感伴有大便感, 休息后好转。实验组有1例手术后出现面色苍白, 观察10 min后好转, 有1例有轻度下腹坠胀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血压无较大波动。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3 讨论

对于宫腔镜手术而言, 手术成功的前提必然包括术野清晰和子宫腔膨胀充分这两项先决条件, 而术中出血则会导致术野模糊, 手术难度由此增加, 手术时间也相应延长, 因而与手术相关的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1]。研究中使用的垂体后叶素是一种水溶性成分, 提取自动物脑垂体后叶,主要成分包括血管加压素以及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受体有两种, 即V1及V2受体。V1受体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 作用于V1受体可使血管收缩, 尤其是微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而且垂体后叶素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 但对于大静脉平滑肌的作用较轻微。自垂体后叶素出现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咯血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是主要的应用人群, 而随着近年来妇科术式的发展以及临床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垂体后叶素逐步开始广泛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保守性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以及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等不同术式中。研究发现, 垂体后叶素同时作用于子宫肌膜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 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与子宫平滑肌二者同时收缩[2]。手术过程中, 瘤体颜色会因子宫平滑肌发生收缩运动及血管强烈收缩而变白, 在子宫内膜表面凸起, 瘤腔层次由此更趋于清晰, 电切难度降低,并减少电切过深导致子宫穿孔的风险, 而且子宫血管则在电切过程中强烈收缩, 宫腔内活动性出血明显减少, 通过适当的膨宫及膨宫液冲洗可很快获得清晰的视野, 能清楚的观察宫腔的整体形态及内膜情况。而对照组因宫腔出血则需要反复冲洗机增加膨宫压力获得有效视野[3]。

因为黏膜下肌瘤不同分型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时间、出血量及膨宫液的使用量, 所以肌瘤分型的一致对比意义更大。而且作者认为于宫腔镜下行0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效果并不显著, 由于宫腔镜下Ⅱ型黏膜肌瘤电切术难度较大, 本次研究中均为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使用适量垂体后叶素稀释后经子宫肌层注入可使术中出血减少、手术视野较清晰使得手术时间得到显著缩短[4], 更减少膨宫液的使用, 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由于膨宫过程中膨宫液可通过输卵管进入腹腔, 积聚在直肠陷窝, 患者常有下腹坠胀感及大便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垂体后叶素组患者手术后不适感明显轻于对照组, 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作者认为与手术时间缩短, 膨宫液用量减少有关。此外, 手术视野也因垂体后叶素的应用而相对清晰, 手术难度也随之降低, 可有效规避因电切过浅而难以收到满意疗效或过深而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等意外情况,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因术野模糊而造成的并发症, 如子宫穿孔等。

值得注意的是, 垂体后叶素会影响患者血液循环, 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心脏病以及高血压患者应禁用此药[5]。其半衰期为16~20 min, 正常人血浆浓度为2.5~8.0 ng/L, 垂体后叶素最大应用剂量为20 U。本组给药量为0.75 U, 远低于最大应用剂量, 因而实验组患者血压未出现较大波动, 无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

综上所述, 在肌瘤电切术中, 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 降低液体用量和手术时间, 术野也更趋于清晰, 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使用。

[1] 韩波,付长红.子宫肌瘤的分型及宫腔镜治疗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1,08(31):54-55.

[2] 孙文红.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和价值.中国卫生产业, 2013,(11):26,28.

[3] 胡文泽, 崔乃杰,高仲阳.国家基本药物及新特药临床指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1995:281.

[4] 杨益民,薛敏.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对血钠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 2010,16(4):355-357.

[5] 谢宝丽,薛翔,段丽红,等.单极、等离子双极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1(2):231-235.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后叶素电切术垂体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